李現立
摘 要: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一直很高。而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于我國的糧食保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何更好的提升玉米的質量,是我國農業專家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近年來,我國的玉米栽培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相對一些農業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我國的玉米栽培新技術在應該用和普及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對于我國的玉米栽培新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依然需要繼續。本文針對玉米栽培新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為種植人員和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玉米 栽培技術 病蟲害防治
引 言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農業也開始向著機械化的方向發展,于此同時,我國的農作物栽培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傳統的玉米種植栽培技術中,在很多情況下玉米會受到病蟲害因素的限制,使得玉米我國的玉米產量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力進行玉米栽培新技術的推廣的同時,增加玉米病蟲害防治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升我國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從而為我國發展現代化農業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玉米栽培新技術
(一)精耕深翻,為種子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進行玉米播種之前,農戶應該提高對耕翻的重視程度,做到精耕深翻,更好的對土地進行翻整,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應用相應的農業機械可以更加便捷的達到相應的效果。在翻耕進行的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對土壤中的殘留雜物進行細致的清理,同時對于田地中遺留的秸稈進行清除,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為種子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幫助種子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在進行播種之后要結合天氣和土壤的實際情況科學的進行灌溉,既保證玉米種子可以得到充分的水分,又不能使水分過多影響種子對于其他養分的吸收。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播種之前要盡量保證土地的整齊,從而為玉米的生長提供更好的條件。
(二)選種拌種,增加種子的出芽率和抗病蟲能力
在不同的地域條件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對于選種的要求也相應存在區別。在進行種植之前,首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種子,從而為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提供基礎的保障。在選種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幫助種子進行生長,提高種子出芽率并且提升種子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可以使用一些相關的藥劑進行拌種或者浸種。例如如今較為常用的磷酸氫鉀,可以更好的為種子提供發芽和初期生長所需要的P元素和K元素,這對于種子的發芽和生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適時播種,確保玉米的生長周期符合地域氣候
為了更好的提升玉米的產量,對于玉米的播種時間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需要結合玉米本身的品種特性與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科學的時間進行播種,從而最大化玉米的生長周期,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以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北方為例,由于季風氣候的特性,夏季的雨水和光照都相對充足,所以較為適宜的播種時間為五月份的上旬,如果進行過早的播種,可能會由于溫度和水分的原因影響玉米的出苗率,而如果播種過晚,則會由于生長周期較短而影響玉米的最終產量和質量。
二、玉米病蟲害防治
(一)玉米蟲害防治措施
目前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最常見的蟲害就是玉米螟和蚜蟲,一但發生這兩種蟲害將會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玉米螟的蟲害發證范圍較廣,大多數玉米種植地區都有發生,玉米螟的主要侵害點在于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被玉米螟侵害的部分可能會喪失原本的功能,進而嚴重影響一米的產量。為了更好的進行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通過使用對應的農藥進行防治,目前較為常用的防治玉米螟農藥為辛硫酸顆粒或者乳劑,另外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來進行預防,通過培養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蟲的寄生蠅、白僵菌、細菌、病毒等玉米螟的天敵,從而有效的抑制玉米螟蟲害的發生。
相對玉米螟來講,蚜蟲對于玉米的破壞性更強,由于蚜蟲的繁殖速度極快,所以對于玉米的生長有著非常巨大的威脅,輕則降低產量,重則直接導致玉米植株死亡。所以在面對蚜蟲蟲害的時候,要及時的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應對,可以使用蚜螨清乳油或吡蟲啉系列產品可以有效防治蚜蟲,如果是頻繁發生蚜蟲蟲害的地區,考慮到蚜蟲可能會對吡蟲啉和啶蟲脒產生抗藥性,在使用該系列產品的同時可以與低毒有機磷農藥合理混配噴施,從而更好地達到防治效果。
(二)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在我國的玉米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小斑病,本文也主要對這兩種病進行防治措施的討論。
黑粉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玉米種子或者種植土壤中存在病菌、玉米植株柱頭偏大外露率高或者是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氣以及施肥不當等原因。要進行黑粉病的防治,首先可以在玉米選種過程中加以重視,選擇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種,在這個基礎上,在拌種的時候可以加入粉銹寧,從而大幅度增加玉米種子對于黑粉病的抗性。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要保證翻耕的效果,盡量將土壤中的殘留物與秸稈清除,從而減少黑粉病的傳染源。最后在種植結束之后,要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從而為玉米植株提供更加優秀的生長條件,減少發病可能。
小斑病是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病害,通常情況下小斑病的高發時間再7-8月,在天氣潮濕的情況下,發生小斑病病害的玉米植株葉片將會出現黑色的霉層,病害較為嚴重的時候將會導致玉米植株的葉片大面積出現無輪紋的小型斑點,使得玉米植株迅速死亡。目前對于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有許多,在選種的時候選擇抗小斑病的品種,并且在種植過程中采用輪茬制度,都可以有效的防治小斑病。
結 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玉米栽培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應用科學技術進行玉米的栽培和病蟲害的防治,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國玉米的產量,為我國向農業強國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曉麗.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分析[J].種子科技,2018,36(07):99+101.
[2] 何明榮.丘陵地區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分析[J].南方農業,2018(18):9-10.
[3] 木拉提別克·再那力汗,阿斯木古麗·馬汗.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38(08):22+24.
[4] 張麗萍.玉米栽培技術及常見病蟲害防治對策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