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杰
摘 要:地下水資源是我我國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過對地下水資源的概念以及特性進行闡述,對當前地下水開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如何加強地下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地下水 開發利用 保護措施
引 言
地下水的開發與利用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由于近年來對于地下水的過度開采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發生。人們對于地下水資源保護的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因此,就必須要通過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
1.地下水資源及其特性
1.1地下水的概念及分類
地下水資源是指在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巖石空隙中貯存并移動的自然水,根據埋藏條件的差異,地下水可以分為穩定隔水層上的潛水與兩個隔水層之間的承壓水。根據地下水資源的運移情況,又可以將其分為補給水、儲存水與排泄水三種類型。
1.2地下水資源的基本特性
地下水資源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分布廣泛。由于地下水分布具有一定的時空變異性,盡管會受到一定的地質水文限制,但相較于地表水仍然有著更加廣泛的分布范圍。
(2)可恢復性。地下水的補給與消耗是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隨著旱季與雨季的交替,地下水資源會持續的更新與補充。
(3)水量、水質的穩定性。由于地下水的處于地表以下,受到外界環境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小,因此其水質、水量很少發生劇烈變化。
(4)有限性。地下水的可恢復性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長期過度開采,就勢必會導致地下水資源的衰減甚至枯竭。
2.地下水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地下水的開發利用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然而由于在地下水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當地的環境、資源等方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地下水超采。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存在地下水超采的問題。由于大規模的開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下降超過了垂直補給的最佳埋深,導致地下水補給困難,地下水資源衰減嚴重,進而導致了當期人畜飲水以及土地灌溉用水困難。其次,地下水超采還導致了土地沙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泉水斷流等較多的生態環境問題。
(2)地下水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的工業、農業以及生活廢水的排放,并且呈現有城市向農村擴展的趨勢,對城鄉的用水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同時,地下水超采的與地下水污染之間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地下水污染導致了水質性缺失,使得超采現象進一步加??;而地下水超采形成的降落漏斗又會使污染進入更深層的地下水。
3.地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措施
3.1提高對管理和保護地下水資源的重要性的認識
地下水資源與地表水資源的存在著較大的特性差異,其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態建設有著非重要的意義,并且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存在的地下水資源短缺、污染、超采等問題嚴重破壞了當地的地質和生態環境,并對當地經濟社的可持續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切實提高對管理保護地下水資源的重要性的認識,以供水安全、社會發展以及生態保護為切入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相關文件,管理和保護好地下水資源。
3.2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和用水總量
各地區要通過采取地下水水位與用水總量雙重控制的管理模式,通過對本地區實際的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分析,確定出本地區的關鍵水位與用水總量指標,從而實現對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并對生態環境形成有效的保護。具體的措施包括對地下水的宜采區、超采區和禁采區進行規劃,使地下水能夠達到采補平衡;嚴格審批用水許可與機井建設,對部分自備井進行的關停,實現對地下水開采布局的優化調整,從而安全、高效的對地下水資源進行利用。
3.3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體系
由于地下水資源處于不斷的變化中,要想做好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就必須要建立起地下水資源的動態監測體系,從而為管理和保護工作挺重要的依據。相關部門要通過優化當前的地下水監測井的布局,并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盡快建立起地下水動態自動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并不斷提高監測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從而使地下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并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此外,對于重要的飲用地下水源要著重進行監控。
3.4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
由于地下水資源的自凈能力與地表水資源相比相對較差,受到污染后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因此,加強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力度是保護地下水資源的有力措施。相關部門要通過在對地下水污染的機制進行掌握的基礎上,根據各水源地的特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例如規劃保護區、切斷污染源排放、進行污染預警等。其中切斷污染源排放是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最有效的措施。此外,還要通過加強對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究,使污染防治工作能夠更加有效的進行。
3.5完善地下水管理與保護的法律法規
地下水管理與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使對地下水進行管理和保護的具體措施的有力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國對于地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相關規定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中零散的體現,尚沒有建立起具體化、明確化的專項法律法規。為了有效的落實相關措施,對地下水進行良好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就要盡快的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從而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管理保護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
結 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對于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部門就要通過提高對管理和保護地下水資源的重要性的認識、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和用水總量、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加強污染防治力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措施,實現對地下水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保護。
參考文獻:
[1] 姜旭偉. 地下水資源評價及保護對策的研究[J]. 工程技術:全文版, 2016(11):00289-00289.
[2] 孫超, 袁鵬杰. 地下水資源評價及保護對策的研究[J]. 大科技, 2017(23).
[3] 劉穎紅. 地下水資源污染現狀與防控措施研究[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