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農”和小微企業對于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穩定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高度重視。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的領頭軍,應以普惠金融的理念為指導,積極培育農村金融市場,探索農村金融的潛力,把對小微企業的貸款作為核心戰略業務,建立小微企業的特色貸款,實現有效服務三農、支持小微,改善農村金融環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社會的健康持續可協調發展。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 小微企業貸款 風險管理
一、優化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流程
(一)信貸風險管理業務流程優化
1、強化信貸風險識別。在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上,找出各個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建立嚴格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農村信用社要加大建立信貸風險信息采集系統,提高信貸風險信息采集的標準化和電子化水平。然后,建立實時監測體系。
2、增強信貸風險計量。農村信用社在進行完風險識別后要對信貸風險進行貸前評估和計量。農村信用社要利用數學統計的方法和模型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定量分析,用量化的方法表示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以及會造成的損失,并用數學圖表表示出來,以此作為農村信用社決策的依據。
3、完善信貸風險評級。農村信用合作社為進行風險評級,要與當地小微企業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成立專門的信息收集小組,深入了解當地農村小微企業的真實情況,建立農村小微企業信息數據庫。農村信用社在銀行貸款五類評級的基礎上對農村小微企業貸款進行更細致的評級,評為AAA、AA、A、BBB、BB、B、CCC、CC、C和D這10級,對小微企業進行全面評價。
4、提高信貸風險控制。農村信用社要提前進行信貸風險分散和風險轉移。避免對單一地區、單一行業小微企業集中授信。經常與小微企業互動,通過良好的銀企關系督促小微企業積極主動還款。對農村小微企業進行督促,在其發生信貸風險前進行提示,希望其趕緊規避風險。
5、健全信貸風險管理。農村信用社要在每一次信貸風險管理過程中檢驗自身信貸風險管理機制和流程是否完善,不足之處要積極彌補,不當之處要盡快改進,不適之處要實時調整。對信貸風險的各個流程進行監督和評價,查看信貸風險流程各個環節的執行情況[1]。
(二)貸款業務流程優化
1、明確目標客戶,進行專業化營銷。要探索多元化的營銷渠道,可以通過客戶經理、營業網點、移動終端和第三方機構等渠道。加強對營銷人員進行培訓,設立、客戶服務專員、資金解決方案專員、投資顧問等崗位,提高營銷的專業化水平。嚴格控制風險點,建立崗位監督機制,認真核對客戶信息,核實抵押物,針對不同客戶設計一對一營銷策略。
2、實行審批后復核管理。復核結果要審批部門定期通報。這樣可以有效防范風險,提高審批質量。
3、建立差別化貸后風險監控。農村信用社貸后監控部門要主動進行差別化風險監測,依據小微企業的信貸評級級結果和貸款金額,對信貸評級處于C及C以下要特別關注,對于貸款金額較大的也要多加關注。監測信用評分和信貸評級變化,針對信用評分和信貸評級降低的農村小微企業進行特別關注,并采取相關措施。
4、設立便捷的農村小微企業續貸審批流程,對一定范圍內的流動資金貸款,結合貸后監控信息和評級結果進行自動審批。若是符合要求,則無需重復貸款業務流程,自動延長貸款期限。這樣可以避免重復工作,提高人員工作率,提高客戶滿意度[2]。
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產品
(一)創新發展關系型貸款
大型銀行發放貸款具有嚴格的財務狀況、資信狀況和信用狀況等硬性指標要求。而農村信用社則需要長期、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和積累農村小微企業除了財產和信用等的各種信息外,還包括個人性格、家庭關系、人際關系等信息。農村信用社可以利用這些信息提供個性化服務。農村信用社要與小微企業之間加強銀企交流,建立和維持更加親密的關系,拉近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這樣就達到了存款來源于當地,并服務于當地。
(二)推出“一攬子”貸款
農村信用社可以將貸款產品排列組合,將流動資金貸款、房產抵押類貸款、信用貸款等組合起來,借鑒美國富國銀行的交叉銷售策略,在銷售貸款產品時,可以采用優惠政策吸引客戶辦理其他貸款業務,這不僅可以滿足農村小微企業多方面的貸款需求,更能夠減低農村信用社挖掘客戶的成本,降低產品營銷的成本,滿足農村信用社營利性的要求。
(三)團體貸款
多個農村小微企業自愿組成一個共同體,共同體中的每個小微企業要按照貸款數的10%交納信用互助金,若其中某一小微企業違約,則其他企業按照交納的互助金負擔代償額度。農村信用社要對團體小微企業進行要求,團體小微企業中不能具有家族聯系,要相互監督以免聯合起來造成農村信用社造成貸款損失。如此既可以一次性解決多個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扶助小微企業渡過融資難關,又可以盡量避免小微企業違約風險的發生。
(四) 電子渠道產品
農村信用社對小微企業貸款實行電子化,是將此信貸業務與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和手機銀行相結合,解決審批繁雜、業務辦理低效的問題,將電子化運用于信用評分、貸款審批過程中,建立農村小微企業客戶電子化信用檔案,隨時更新電子檔案,并與評分系統和評級系統連接,隨時核查農村小微企業是否具有貸款條件[3]。
三、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的互聯網金融策略
(一)建立線上貸款平臺,提升客戶體驗
互聯網金融以其方便快捷性吸引了相當數量的客戶。農村信用社要融入互聯網金融時代,努力建設小微企業線上貸款的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辦理貸款業務的便捷性,通過線上業務平臺為小微企業辦理貸款申請、調查、審批和發放,提高貸款難的效率,讓客戶不用來營業網點,在計算機或手機前就可以獲得貸款。農村信用社還要不斷完善貸款網上操作平臺,通過反復試驗,提升客戶體驗。
(二)加強與優質企業的合作,快速融入互聯網時代
農村信用社自身人員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有限,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中,單單依靠自身力量難以在互聯網時代中立足。所以農村信用社要加強與優質的相關企業合作,包括軟件開發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等,通過與他們合作,來開發適合自身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的應用軟件,探索貸款電子業務辦理流程[4]。
參考文獻:
[1] 魏錦平,繆錦春.國內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探究[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05):86-92.
[2] 鄭艷穎.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研究[D].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17.
[3] 繆見.中小銀行服務創新紓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7.
作者簡介:王坤(1992—),女,漢族,河北保定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財政學專業 研究方向:財稅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