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 要:藍莓作為一種沒有任何化學污染的綠色食品,其果實中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蛋白質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具有強身健體、抗衰老之功效。其產品在北美、歐洲、日本及國內等市場異常火爆,但由于產量和產地所涉及的問題,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對購買量也大大影響,導致市場客流不斷降低。由于國內產地只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這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藍莓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是一項名副其實的高效產業。
一、如何發展區域性的藍莓產業
愛輝區的藍莓栽培是我省乃至全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地區,省委、省政府對藍莓產業發展高度重視,發展具有我省特色的藍莓產業,不僅是廣大林區職工群眾的迫切需要,也是我省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努力把愛輝區的藍莓產業做大、做強,將其培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以迫在眉睫。牢牢把握科學的發展觀,立足市場所需求,緊緊圍繞良種刷選策略,大力引進優良寒帶的漿果樹種,精心組織,大力培育、扎實運作,努力創建成適合本地區經濟生態、社會生態、消費生態所需求的新型林業產業經濟,其發展前景不可估量。通過以確保藍莓漿果質量為主線,以機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主要動力,必將實現經濟林種苗的生產基地化、造林良種化、質量標準化、苗木產業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規范化等。不僅能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能為區域產業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可實現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化,促進綠色食品產業大發展。可以為黑河市愛輝區及周邊市縣綠色食品生產企業提供足夠數量、品質優良的原料,同時可實現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化,促進綠色食品產業向“規模大、品種優、科技高、機制活”方向發展。
2、加大了漿果種植的科技含量,提高漿果產品質量和數量。發展藍莓產業可充分利用愛輝區的地域資源,栽植、改培寒帶漿果,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科技投入上下大功夫,加大科技推廣力度,通過一系列的科技推廣和應用,如:采用容器育苗、節能日光溫室、塑料大棚育苗等高科技技術,加快苗木培育速度,提升苗木成長率和種苗成功率,提高現有科學急速的應用率和轉化率,從而達到增加藍莓產品的數量和質量的目的。但制約項目盡快實施的主要因素就是資金短缺的問題,建議國家及地方財政能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使藍莓產業盡早發展、早見效益。
3、增加就業人員崗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隨著生態建設的快速發展,林木采伐將全面禁止,林業系統職工生存將面臨嚴峻考驗,不僅林業職工的生活困難,而且給社會穩定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加強了本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增加林業職工收入,為職工快速致富提供了一條道路。為林業職工創建了新的門路,對促進黑河林業的戰略升級,在解決“三農”問題上開辟性新的途徑,實現黑河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4、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區域資源優勢等經濟優勢,符合國家產業鏈接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對強化地方林業的經濟發展、增加林業系統職工收入,將對整個社會協調發展做出表率。提供林場再就業崗位,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林業產業結構整體調整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經濟效益高、投入少、產出高,市場前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不斷在良性發展。
二、藍莓產業發展規劃的必要性
1、藍莓漿果屬于無公害綠色食品,是生產綠色食品的重要原材料。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日益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消費領域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一是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的城市市區陸續建立了生態農業區、綠色農莊、觀光旅游勝地等類型的示范基地,這說明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二是對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食品店,綠色食品產品以其過硬的質量、鮮明的特色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和喜愛,部分綠色食品產品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還有很多優良的綠色產品不斷出現在各個展銷會、展覽會等進行宣傳和展示,這也說明了人們在生活水平上對自己的健康要求會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嚴格。
2、21世紀,被稱之為“綠色世紀”,無污染、安全營養食品的生產與消費,正在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主流。愛輝區森林茂密、地廣人稀,這一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加上國內外市場對綠色食品的大量需求,為建設綠色食品大省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而要發展綠色食品,就必須先建設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愛輝區草甸沼澤地和水濕地強酸性土壤分布集中,既不宜林也不宜農,稍加改良即可栽培藍莓。利用人工栽培藍莓品種開發利用廢棄的沼澤地,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條件下,生產名優特果品,培育新興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因此,選擇適宜的、能充分利用現有土壤條件、經濟價值高又有發展前景的寒帶經濟林品種,合理開發本區豐富的林產資源。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使之形成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無論是對林業職工脫貧致富,還是對地區林業和林產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均是十分必要的。
3、藍莓產業的實施,將極大的提高藍莓經濟林的生產效益,大幅度提高周邊農民的經濟收入。將直接或間接為本區域農民及林場職工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崗位,提高人年均收入,也就提升了生活水平和現狀。同時隨著產業的發展、基地的建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將帶動周邊農戶、林場職工及黑龍江省的周邊地區積極參與到藍莓種植及加工產業中來,規模化種植效益將不斷提高,加大藍莓產業化生產的前進步伐,進而增大藍莓產業的附加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服務三農做出應有、應盡的貢獻。
所以,建設藍莓經濟林種植及改培基地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和擴散,連接生產與市場,通過規模化的基地建設生產,并通過加工龍頭企業的后盾保障,提高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可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帶動周邊以及黑龍江省農業科技水平和區域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合理、科學、有效利用森林資源及生態環境優勢,推廣優良的藍莓品種,促進農業結構整體調整。推動區域龍頭企業,形成產業化流通體系,參與國內外藍莓果品市場競爭,為周邊地區農民和區域龍頭企業帶來較高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