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之偉
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
紅色旅游實現了革命傳統教育的大眾化和常態化。通過參與紅色旅游,了解革命歷史,瞻仰領袖人物,緬懷豐功偉績,人們切身感受和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由共產黨領導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激發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同時,紅色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了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了當地人民的收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遼寧紅色旅游產業正在也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由于周邊旅游區知名度較高,對遼寧紅色旅游產生極大的削弱作用。遼寧的紅色旅游資源總體上看知名度不高,距離遼寧最近的北京天津都是中國革命歷史悠久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非常發達,是有中心影響力的城市。尤其與河北相比,遼寧的紅色旅游資源在旅游者中的知名度也顯得低。河北省依托華北地區是共產黨領導革命的重要地區,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黨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擁有先天的“品牌效應”優勢。同時新中國成立后,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反映河北軍民革命斗爭的文學與影視作品相繼問世,如《平原烈火》《烈火金鋼》《敵后武工隊》《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等,這些作品的廣泛傳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河北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北京、天津由于其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經濟、文化發達,其紅色旅游資源并不比遼寧省少。另外,江西、江蘇、湖北、湖南、陜西等紅色旅游大省,其擁有的紅色旅游資源無論從數量上來講,還是從質量上來說,都比遼寧要具有優勢。同時基礎相比遼寧也要雄厚,歷史文化的積淀也較多。近年來,紅色旅游經過規模和質量快速提升,現在已呈現出加強區域合作,實現“資源互享、優勢互補、游客互送”的區域聯合發展的新趨勢,增強了紅色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和作為特色產品的影響力。實行區域合作模式比較成熟、影響比較廣泛的有,鄂豫皖6市36縣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川黔渝三省四市(重慶、廣安、遵義、貴陽)西南紅色旅游精品線、湖南韶山-寧鄉-湘潭偉人故里“紅三角”,以及重慶市推出的由10余個景區景點統一管理形成的“紅巖聯線”品牌。其中湖北省紅安縣作為著名的“將軍縣”在紅色旅游的開發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硬件基礎設施配備具有相當優勢。
各地在發展紅色旅游中,注意深挖紅色文化內涵,許多地方以文藝表演形式,將革命歷史、英雄事跡、領袖人物搬上舞臺,與旅游活動有機結合,搭建“紅色舞臺”,成為紅色旅游的新業態。如延安市的“延安頌”和“夢回延安保衛戰”,井岡山市的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等,創新了紅色旅游發展的形式。
與這些紅色旅游發達省份和城市相比,遼寧省紅色旅游還處于劣勢。基礎薄弱,起點比較低,不具有先天優勢,產業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遼寧地處東北,氣候相對寒冷,適宜旅游的時間段短,很多紅色景點(尤其是抗聯遺址)較為偏僻,所以難以形成對游客的吸引力。如何做大做強紅色旅游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通過考察可以看出遼寧省紅色旅游存在以下問題:
(1)周邊旅游區知名度較高,對遼寧紅色旅游產生極大的削弱作用。遼寧的紅色旅游資源總體上看知名度不高,距離遼寧最近的北京天津都是中國革命歷史悠久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非常發達,是有中心影響力的城市。尤其與河北省相比,遼寧的紅色旅游資源在旅游者中的知名度也顯得低。因為河北省所處的華北地區是共產黨領導革命的重要地區,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黨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擁有先天的“品牌效應”優勢。同時新中國成立后,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反映河北軍民革命斗爭的文學作品相繼問世,如《紅旗譜》、《平原烈火》、《野火春風斗古城》、《烈火金鋼》、《敵后武工隊》等,這些作品的廣泛傳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河北紅色旅游的知名度。而一些享有較高聲譽的影視作品,如《地道戰》、《平原游擊戰》、《狼牙山五壯士》、《小兵張嘎》、《董存瑞》、《解放石家莊》、《大決戰》等,對宣傳河北“紅色旅游資源”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相比之下遼寧在這些方面顯然做得不夠,致使紅色旅游的知名度降低。
(2)紅色旅游產品展示手段單一,對游客的吸引力差。遼寧有的紅色旅游景點目前提供的產品基本上以簡單的圖片展示和櫥窗式的文物陳列為主,靜態觀光內容居多,枯燥乏味,聲、光、電等現代化“動態式”、“參與式”的手段運用還不廣泛,對于現代審美觀念和旅游者的消費取向不具有吸引力。
(3)宣傳力度不夠,沒能打響遼寧的紅色旅游品牌。遼寧的紅色旅游景區總體上過分依賴旅行社等中介組織。沒有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實行個性化宣傳。缺乏大規模、連續性、轟炸式宣傳,與其它紅色旅游名勝區連手宣傳、打造品牌的活動更是少而又少。 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CCTV-4就有這樣的廣告:“風吹蘆葦蕩,心動沙家浜。”優美的畫面,配上這樣的廣告詞,使人聯想到當年新四軍在蘆葦蕩中的斗爭事跡,讓人向往,能夠吸引人前去參觀旅游,從而使沙家浜成為常熟市紅色旅游窗口。同樣的例子還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其廣告詞產生的魅力與吸引則是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的名人效應。而遼寧則在這方面做的明顯不足。
(4)基礎設施不盡完善,影響了旅游接待質量的提高。紅色旅游景點尤其是抗戰時期景點多處于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地區。這些地區旅游飯店數量不多,衛生化、標準化、特色化不夠,滿足游客舒適需求的飯店不多,自助餐館少,鞍山、本溪、撫順等省轄市之外的其它中等城市,分散的、小規模的餐館比較多,旅游接待服務基礎設施的數量和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5)體制不順,阻礙了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在體制方面,旅游產業機構還不夠合理,計劃經濟痕跡尚未完全消除,管理上的條塊分割現象依然存在,一個景點的主管部門涉及旅游、文化、宗教及文物保護等方面,往往協調性不強,效率不高。
(6)高素質紅色旅游人才的缺乏,制約了紅色旅游的長遠發展。目前,從業人員總體學歷水平、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都偏低,有些導游在講解的過程中不了解歷史,不了解紅色旅游的背景及文化內涵,景點講解缺乏內涵和生動性,且對不同層次的游客都是同一套講解詞,無法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甚至有時還引起游客的不滿。
遼寧紅色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也導致了其在國務院2016年12月公布的《國家旅游業十三五規劃中》未能入選。在規劃中,國家將著力培育一批跨區域特色旅游功能區,在20個旅游區中東北的長白山與大小興安嶺兩個森林生態旅游區入選,并無遼寧的身影。在國家旅游風景道布局中,遼寧只有丹東與吉林的集安、長白山、延吉、琿春以及黑龍江的綏芬河打包入選成為東北邊境風景道。而同樣是紅色旅游大省的湖北則有大悟、紅安、麻城、羅田、英山等作為一個整體入選,大大提升了湖北紅色旅游的地位。沒能進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則意味著遼寧紅色旅游在近五年內不能得到國家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遼寧紅色旅游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