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活動就是少先隊組織幫助少年兒童從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等各個方面,尋找一個崗位,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進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在《關于動員和組織少先隊員在實踐中體驗和實施意見》中指出:“引導和組織少先隊員在實踐中體驗是少先隊服務素質教育的有效什么途徑。”
作者在實踐中也深刻感受到,在對小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培養他們完整的人格和塑造他們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是非常有效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環是樹立了學生的自信,讓勇氣面對挑戰,有毅力自主完成困難的事情,有活力在大家面前展示自我。
可以說,體驗活動確實是培養學生自信心極好的契機。但關鍵是,如何在體驗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問題加以闡述。
一、自主——自信的源泉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老師領著學生走,“包”得太多,即使是組織活動是如此。這樣做束縛住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令學生只會依賴老師、父母,永遠都覺得自己還小,構成學生自信心培養的極大障礙。所以,體驗活動首先應該是一種自主性的自我教育活動。無論是體驗項目、體驗角色、還是體驗方式都應該是充分自主的。老師必須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就是體驗的主角。
在還學生以充分的自主之后,學生往往便會從一個他(她)最擅長的方面來尋找體驗的崗位。有的同學口頭表達能力較強,就選擇體驗做記者或導游;有的動手能力強,就體驗做家務“當一天家”。有的數學較好便去做超市的收銀員、、、、、、,這樣一來,每個人都能在自己選擇的崗位角色中盡情發揮、如魚得水,自信便隨之而來。也有的學生特長不明顯,平時又不善于表現,故遲遲無法自主選擇,其實這就是一種缺乏自信的體現。于是,我做了如下嘗試:首先給學生講《長頸鹿和羊》的故事,故事中長頸鹿長的高能吃到高處的樹葉,羊雖矮小動能吃到長頸鹿所無法吃到的窄小的門里的青草,告訴同學們人各有所長,關鍵在自己挖掘和開發。然后再通過“你好我好”游戲,讓同學們互相說優點,建立“優點卡”。“優點卡”上的優點還可以不斷補充,只要你從各方面搜集到自己的長處、好人好事等就行。幾周下來,同學們的熱情極高,對自己有信心后再投入到體驗活動中就昜有勁頭了!
二、信任——自信的階梯
體驗活動是以鍛煉能力、自我教育為目的,老師應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信任他們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因為信任是孩子們敢于實踐,也有信心實踐,也有信心實踐的保障。正如皮格馬利翁效應所述:要想使一個人發展得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于人的行為影響巨大,積極的期望能促進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
在學生感到不確定、沒信心進,特別需要得到老師的信任,哪怕僅僅是一個由衷的微笑,才能給予他們極大的鼓舞。我班有一個想和大自然親近的孩子,他通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后,悄悄告訴我他想以《長江水質污染善及其治理措施》為題寫了一篇論文。我一聽愣住了,這是一個10歲的孩子能完成的課題嗎?從他躲閃的眼神中我知道他沒有信心,這時我想到了美國的開放教育,他們不限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給學生充分的信任。所以美國的孩子常常能完成諸如《我看人類文化》這樣的論文。于是,我對其微笑,認可他的體驗設想,一時間我分明看到了在他眼中的自信與自豪。
三、指導——自信的臂膀
當然,自信心也是脆弱、需要扶持的,特別是在它遇到挫折和障礙時,更需要外力的支持。如果老師站在服務學生的角度給予指導,必能令同學少走彎路,體驗到更多的成功,更有利于自信心的健康發展。
在我們中隊不少同學去體驗做小導游,但他們對南京的了解太少,困難挺大。于是我就組織同學開了一次“我愛我家鄉”的中隊主題會,調動集體力量查資料,還請來了專業導游來做現場指導,又提議幾個同學分工合作,一個介紹一處景點,降低難度。隨著難題一個一個解決,學生們信心十足,紛紛走上了街頭。當我們春游雨花臺時,就給了小導游們一個實踐的機會。因為準備很充分,即使面對那么多老師、同學也毫不膽怯,娓娓道來,令其他同學刮目相看,同時也使小導游們信心倍增。
由此可見,適時、適當的指導能幫助同學掃清障礙,克服困難,有利于樹立自信。對能力強的孩子可謂“如虎添翼”“錦上添花”;對于能力弱的孩子,及時的幫助也能稱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四、鼓勵——自信的秘決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在體驗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組織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都有所不同,體驗的結果就有高下之分,為保護學生的自尊與自信,我閃必須從認知、情感等方面采取分層次證人的方式,多給予鼓勵。在評價中我更看重的是通過活動其能力是否得到了鍛煉,有沒有進步。形象地說就是不跟他人比,只跟自己比。“戰勝自己,就是最棒的!”這句話我常用來和學生共勉。
我班有一個學生記憶力較弱,學過的知識忘得很快。導游詞他記不住,可他喜歡吃小吃,在介紹夫了廟這一景點時,把秦淮河小吃記得牢牢的。于是我就給他創造機會在全班展示,果然博得“滿堂彩”。我說:“你的記性這么好呀!這么多品種的小吃都難不到倒你,真了不起!”不久,奇跡出現了,我驚喜地發現以前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他常能和大家交流了,漸漸的還背起了課文、古詩。
總而言之,自信一種健康身上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積極樂觀的情緒,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從小樹立自信正是素質教育所賦予的時代內容。通過體驗活動這種形式,以信任的態度放手讓學生自主體驗,再結合積極的指導,及時的鼓勵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作者簡介:楊格利(1980—),女,漢族,籍貫: 陜西楊陵,學歷:本科, 職務:二級教師,單位:楊凌第一實驗學校,研究方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