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如火如荼,對我國傳統金融業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在此沖擊下,我國金融行業不得不對自身的運行模式做出改變,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轉型。本文對新時期金融科技實時發展進行研究,給大家展現風起云涌的金融生態變化狀況。
關鍵詞:金融科技 實時發展 監管 金融服務
一、我國新時期金融科技發展的基本情況概述
1.1金融科技投資呈快速增長態勢
金融科技是當今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金融行業迅猛發展下催生出的新技術,該技術的產生極大的促進了金融行業乃至金融市場的改革與創新,對金融機構以及金融服務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金融科技應用于金融行業給其創新商務模式帶來可能。因此金融科技具有廣闊的前景,在未來將會展現出更大的優勢。截止17年底,我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額超過一千三百億元,金融科技投融資金額在11月份創下全年最高紀錄,12月份金融科技投融資成交量達到頂峰。這體現了金融科技在資本市場內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我國金融科技投資迎來快速增長態勢。
1.2金融科技企業數量呈增長趨勢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把眼光對準金融科技領域,紛紛投入金融科技的研發于運用。由于金融科技的加持,金融行業呈現出廣闊的前景,再加上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還比較寬松,因此金融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涌現,我國金融科技企業數量明顯呈增長趨勢。金融行業風險與機遇并存,脫穎而出的企業彰示著自身的過人之處。螞蟻金服、財富管理開創支付結算先河,使金融服務更為快捷與便利,極大提升了金融交易速度,同時能夠規避一定的金融風險。在各大金融科技企業的良性競爭下,傳統金融與興起的金融業態不斷融合,極大的促進了金融市場運營模式的完善。
1.3金融科技發展的階段性
新時期的金融科技發展呈現出了明顯的階段性,大致可分為科技+金融、金融機構+科技企業、金融電子化變革、技術引領這四個階段。科技+金融的形式使得金融業務電子化成為可能,主要應用于銀行的結算工作與一些信貸服務。金融機構+科技企業人們較為熟悉,同時這也是發展最為迅猛的階段。金融機構憑借自己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企業擁有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將金融產品不斷融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域鏈等科學技術,使得整個行業形成新型的金融業態。
二、金融科技的內容及主要應用分析
2.1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是指運用新型處理模式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與管控,使數據可視化,人們能夠利用數據來進行預測與分析。大數據與金融結合,使得金融機構能對人們進行金融交易以及支付行為產生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這為其的金融決策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創造出更加契合人們需求的金融產品或是金融服務。同時大數據技術給金融機構縮小了服務受眾范圍,實現精準營銷。
2.2人工智能(AI技術)
人工智能可以對眾多的數據進行篩選與整合,利用機器模型或是高效判斷等技術替代傳統人力分析與計算,使數據處理更為快速,也避免人工參與計算與分析數據產生的錯誤。金融科技與AI技術的結合,不僅僅實現了對金融數據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同時在防詐騙與金融風險控制方面也起到了極大的規避作用。金融機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全方位的風險控制體系,保障客戶的權益。
2.3分布式賬本技術
分布式賬本技術是在數據庫基礎上降低金融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分布式賬本技術不是憑借用戶的信用來組建數據庫,而是通過去中心化的形式,將網絡中各個獨立的節點聯系并累積建成。區塊鏈就是分布式賬本技術的最佳展現,區域鏈的本質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由中心決定節點,通過在不同節點之間的建立起聯系與信任來獲取一定的權益。
三、金融科技對金融穩定的潛在積極性影響
3.1去中心化和多元化提升了金融服務水平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形態,網絡用戶都可以對去中心化的服務項目進行內容的修改與提交,同時互聯網呈現多元化發展,其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元,結構也趨向于扁平化,互聯網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這對金融科技而言,極大的降低了金融貸款的門檻,以及越來越簡易的交流流程,極大的提高了信貸成功率。同時移動支付的全面普及也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中的不足,金融服務模式在去中心化和多元化中不斷進行創新,為客戶提供精準、個性的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使用戶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滿足,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整體水平。
3.2全新金融業態的生成
金融科技推動了金融創新與轉型,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以達到最佳的運營狀態。金融科技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金融新業態的生成。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我國的金融市場形成新型的供給模式,借貸與眾籌模式異軍突起,不斷壯大形成金融新業態之一。新型金融業態之間信息傳遞更加快速,信息的透明度也更高,這些優勢使得金融交易處于長時期的活躍狀態。同時新型金融業態的形成縮短了金融產業鏈,這意味著金融服務交易時間也得到了極大的縮短,同時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也極大的促進了金融交易成交率。
3.3普惠金融的實現
金融科技帶來服務全覆蓋使得金融服務用戶的范圍不斷擴大,微小企業與農民等都成為了金融服務對象,實現了金融普及。同時根據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的為其提供效率高、成本低的金融產品,不僅提高了金融成交率,也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普惠金融。
四、金融科技對金融穩定潛在的消極性影響
同樣的金融科技的發展對金融行業的穩定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首先從微觀金融方面分析,金融科技信貸仍具有很大的風險,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還有法律以及網絡安全等風險,目前這些風險都無法得到較好的規避。從宏觀金融角度分析,金融科技的發展對于金融機構或是金融科技企業帶來的名譽負面消息的流傳將不易受到控制,同時也會受到過度階段的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整個金融科技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人們在進行金融交易時需要保持清晰的頭腦。
五、新時期金融科技實時發展的幾點思考
5.1要形成對金融科技的理性認知
現如今大多數人對于區域鏈還持有懷疑態度,認為其就是一個騙局。因此對于金融科技的發展,首先要做對金融以及金融科技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在科技發展的新時期,的確很多企業或是個人借著金融科技發展的東風,干著違法的勾當。這意味著人們對于金融科技以及金融產品要有全面的了解,不要盲目對金融產品進行購買,重視金融科技的含金量,不要被創新假象所蒙蔽。同時要意識到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雖具有廣闊前景但也存在不小的風險。
5.2完善和優化金融科技的發展基礎
目前我國的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還是處于較弱的狀態,金融科技的確存在一些真空領域,未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對其進行規范與約束,一些投機分子利用金融科技監控來進行套利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完善和優化金融科技的發展應該從法律角度入手,要不斷完善和優化金融科技的發展基礎,是金融科技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進行創新。同時對于金融科技中存在的風險也應制定一套完整的風險防范與控制體系,通過對金融交易流程、交易形式等多個環節進行風險控制,以此來降低整個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
5.3確保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的協調發展
新型金融業態發展高歌猛進,但這不意味著其能夠脫離傳統金融行業來進行發展,因此要注重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之間的協調作用。傳統金融應該學會利用金融科技對自身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對自身的金融產品進行調整與創新,學會規避現存的金融風險,做到精準營銷與高效服務。新型金融業態與傳統金融之間應形成良性競爭,以此來促使整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5.4合理監管防范系統性風險
新時代的監管可以采用監管沙盒模式、創新中心模式、創新加速器模式這三種形式。監管沙盒模式可以對新開發的金融產品進行模擬測試,巧妙的避免了違規操作的產生。創新中心模式意在加大對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的普法宣傳,讓其明確國家的法律法規,并在此之下進行金融科技創新。創新加速器則是采用企業與監管部門共同合作,通過一定的資金和政策的扶持來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同時監管部門也能對其金融交易或是創新行為有著更加緊密的監管與控制。因此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應該建立合理的監管防范風險體系,系統、全面的降低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
六、結語
本文全面的分析了金融科技實時發展狀況,希望人們對金融科技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學會防范和規避金融科技中的風險,也希望以此能促進我國金融行業創設更多發展模式,金融科技在未來能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昆平.如何通過發展金融科技優化金融服務?[J].銀行家, 2017 (1) :116-117.
[2] 董毅智.金融科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風口[J].法人, 2017 (11) :48-49.
[3] 朱民.金融科技重塑金融生態[J].中國中小企業, 2017 (11) :42-44.
[4] 馮慶勛.新時期金融科技的實時發展研究[J].創新科技,2017(10):49-51.
[5] 楊陽.銀行業轉型:擁抱數字化金融科技[J].股市動態分析, 2017 (44) :26.
作者簡介:范曉燕,1987、04,女,吉林,本科,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