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璠琪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對離婚態度的改變,我國的離婚率在最近幾年有不斷攀升的趨勢。2017年全年有185.6萬對夫妻離婚,較上年度上升10.3%。其中,上海的離婚率已經達到38%,居所有城市的第二位,而其中80后的離婚率已經超過50%。也就是說每兩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離婚。而隨著離婚率的上升,探視權糾紛也日益突顯。
我國法律規定,在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乙方有探望孩子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在實踐中,探視權的履行以及執行因其附帶有人身屬性且執行周期較長(探視權往往經歷離婚至孩子成年的整個過程,大多歷史十余年)而異于一般執行案件。在執行探視權糾紛案件中,往往需經歷以下幾個
階段:
第一階段:對立期。一般這一階段發生在剛離婚后。在離婚后較為短暫的周期,雙方仍沉浸在離婚的情緒之中,對對方的情緒較為對抗。在這一階段往往是一方強烈要求探視,而另一方以各種理由阻撓探視。
第二階段:平靜期。雙方經歷了第一階段的對立,各自步入生活正軌,不再感情用事,能夠理性的對待探視權的問題,進一步理解探視對孩子成長的正面影響。一方按期探視,另一方積極配合。這是探視權履行的黃金期,往往不需要法院介入。
第三階段:失衡期。在度過探視權的蜜月期后,離婚的兩位主體進入下一段感情的節點無法同步,造成一方的感情被分散,這就造成了雙方的失衡。如率先投入新一段感情的是行使探視權的一方,那可能造成其不再積極主動的行使探視權,從而造成對方及孩子的不滿。
第四階段:靜默期。當雙方都找到新的感情甚至組建新的家庭后,為了避免新的感情收到探視權的影響,雙方又會找到平衡點避免沖突發生。
以上四個階段,我們發現需要法院介入的應該發生在第一、第三階段,這一階段雙方情緒對立,但是又有區別。
對立期訴諸法院的往往是行使探視權的一方。因撫養孩子的一方拒絕或者阻撓其行使探視權而申請執行。失衡期訴諸法院的就是心理及感情失衡的一方,本院受理的案件中就有要求探視方行使探視權的,其認為探視權不僅僅是一項權利,也是一項父母應盡的義務,要求履行判決書中確定的法定義務。
在執行探視權案件中的難點有異于一般執行案件,大體有以下三點:
第一、探視權帶有人身屬性,執行中應慎用強制措施。相對于離婚后財產糾紛,雖然都是離婚后引起的糾紛,但是因其帶有人身屬性,執行中無法對被執行的對象強制執行(違背孩子意愿強行將孩子交付探視)。被執行人大多編造事實,甚至要求孩子自行提出拒絕被探視,從而規避執行。
第二、探視權難以確認履行情況。探視權的履行一般是周末,同時為了減少對孩子心理的影響,筆者并不鼓勵執法人員參與孩子的交接。但與此同時,如承辦法院不在場對探視權是否正確履行的確認帶來了難點。一方認為按時履行了或者孩子不愿意配合無法強迫孩子,另一方卻認為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按照法律文書要求履行。這些情況都是執行中經常遇到的。
第三、探視權到底是權利還是義務。我國法律規定:在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乙方有探望孩子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可見探視權是一項權利。但是我國法律同時還規定了:夫妻離婚后,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這就表明了具有探視權的一方仍然是孩子的監護人,其應當履行監護人的義務。而監護人的義務包括監護和撫養,其有義務教育、監督以及保護未成年人,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探視權也是監護人應當履行的義務,但是我國法律未對父母不行使探視權的行為制定懲戒措施。
探視權糾紛案件的化解:探視權糾紛的化解,要從源頭抓起。而這個源頭就在一個“情”字。探視權的糾紛起于情也終于情。
對立期,雙方還沉浸在離婚的痛苦中,雙方甚至兩個家庭都陷于對對方的對立情緒中無法自拔。這一期間,基于上述情緒,只要與對方有關的就對抗。在之前執行的一起探視權糾紛過程中,被執行人以死相逼,聲稱只要法院執行就跟孩子一起跳樓。在處理這類案件過程中,承辦人應慎之又慎,切不可掉以輕心。在對被執行人進行心理疏導,并說服其配合執行的同時,也要對申請執行人進行勸解,告知其我們執行探視權案件應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考慮,被執行人的情緒直接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這一案件在承辦人的努力下,申請執行人抱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主動撤回了申請,稱待孩子年滿10周歲后會將事情告知孩子,給孩子自由選擇跟隨哪一方生活的權利。這一案件起于離婚,終于一個父親對孩子的關心。
失衡期,雙方原本的離婚狀態被一方打破,另一方因擔心對方不再關心孩子或其他心理而再起探視權糾紛。典型的是一方因投入新的感情而無心行使探視權,對方向法院申請其行使探視權的糾紛。在這類案件中,承辦人應當向申請執行人釋明法律的規定,且告知法院無法強制要求對方履行探視權。這起探視權糾紛起于申請人對被執行人仍有感情無法割舍,只要抓住這一點,引導其將視線重新回到孩子身上,糾紛也就不存
在了。
在解決探視權案件確認難這一問題上,科技進步可是幫了大忙,有些案件通過在指定時間地點錄制相關視頻就可以解決了,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當然對于個別矛盾激化,通過視頻方式記錄,承辦人也會通過周末加班的方式確認。
探視權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作為探視權糾紛的實施對象有獨立的思考和行為能力,其人身屬性的特征決定了不能像對待一般執行案件來處理。而探視權案件的產生又有其婚姻家庭屬性,處理這類案件的復雜性可見一斑。但我們始終堅持以孩子的利益為首位,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為前提,為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