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任務和要求,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科技創新 科技發展
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義
中央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在對中國國情和國際形勢作出準確判斷后作出的科學抉擇。
(一)增強發展長期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國際市場需求持續萎縮,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這就要求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效益、質量和可持續性,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帶動轉變。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增強創新能力。
(二)增強國家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要軟實力,更要硬實力。硬實力,主要靠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創新能力。中國正在面臨一次重要的戰略機遇機,必須更加自覺和牢固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三)提高國際話語權,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過去的屈辱史已經證明:落后沒有地位,落后就要挨打。當前,隨著全球化的加快和技術革命的深化,國際競爭愈加激烈,創新驅動戰略是適應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迫切要求。世界各國都將創新提升至國家戰略,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搶占科技制高點,爭取發展主動權。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壓力不斷加大,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已刻不容緩。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困難與挑戰
我國科技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真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還必須認識到實施這一戰略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
(一)科技投入強度低,創新動力不足
我國近五年R&D;經費投入總額持續增長,年均增長13.01%。2014年,我國的R&D;經費投入總額已經僅次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然而,從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投入總額占GDP的比重)的角度來看,我國于2014年首次突破2%,但這一比例遠低于發達國家。
資金是推進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因素。我國科技投入強度長期不足,是制約科技創新的重要原因。此外,有限的資金沒有全部用在“刀刃”上,導致科技“名”創新而“實”未新。
(二)創新型企業不強,創新主體定位模糊
當前,我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還不夠強。有些企業對技術創新、研發重視不夠,研發投入低。此外,有些企業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再創新。
(三)規章制度有缺陷,監管力度嚴重不足
在自主創新方面,我國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制度有不完善。保護不夠,濫用保護,一些擁有專利權的企業利用它對專利權的壟斷導致阻礙了后續企業的創新,甚至還有不良企業利用“沉睡”專利對生產企業進行敲詐,被人稱之為“專利流氓”。
(四)過度依賴傳統發展方式,創新文化缺失
當前,社會各界普遍存在的學術浮躁、急功近利、權力尋租和官本位滋生學術腐敗等現象嚴重阻礙了自主創新。同時,由于自主創新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存在失敗的風險,而模仿、抄襲他人的成熟技術馬上就可以獲利,怕擔風險、只圖眼前利益的心態導致企業不愿自主創新。可以說,創新文化的缺失,阻礙了中國的自主創新。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對策
實踐表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問題看到了,我們就要正視面對,就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快馬加鞭的改變這個局面。
(一)重視企業的創新主體
一是要引導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扭轉產業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外的局面。二是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切實解決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的現象,實現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產業發展。三是要加快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和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
(二)為創新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營造國人用國貨的社會環境。政府首先要帶頭,在政府采購中要優先采購本國品牌,在全社會培育形成使用民族品牌為榮的風氣,鼓勵消費者首選本國品牌產品。二是完善政策環境。主要包括財政激勵政策(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金融政策(貸款貼息、貸款優惠等)、政府采購政策等,在人力、資金和物質方面對創新企業給予支持。三是完善風險投資市場,發揮資本市場對創新型企業發展的引導、示范和帶動作用,滿足創新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四是進行制度創新,通過績效考核來完成業績的評價,明確各機關單位的職能,以便于這些機關單位能夠很好的配合來服務于創新事業的前進。
(三)健全規章制度,為自主創新保駕護航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首先要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其次要對知識產權過度保護導致濫用的現象予以規范和約束,處理好保護知識產權與防止知識產權濫用兩者之間的關系。
在監管和打擊學術腐敗與造假方面,要將科研項目立項和經費投入納入公共監督之下,建立規范的評審機制和程度,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方法。同時,抓緊建立科研經費的追蹤督查機制,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專家評估,并開展財務審計監督,防止經濟費的不當支出和使用。
(四)營造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
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養,營造寬松包容的文化氛圍。充分發揮自主創新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科研誠信、獨立思考、學術自由、奮發向上、踏實進取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 黃寧燕,王培德.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制度設計思考[J]. 中國軟科學,2013,04:60-68.
[2] 高瑩.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J]. 經營管理者,2013,27:151.
作者簡介:姚秋池(1994年—)女,四川宜賓人,專業: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