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華 張成 李擅 吳婷婷 張翔
摘 要:反腐敗已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課題。過去五年,中國在反腐方面取得的開創性、歷史性成就,關鍵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腐的決心、定力和強有力領導,改變了一些多年難改的積習,樹立了前所未有的新風。十九大報告對于當前反腐敗形勢作出了判斷并明確目標,表明了我們黨持續反腐的堅定決心。腐敗始終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需要學習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方面一切有益的成果,腐敗生成與發展的規律性以及中國國內反腐敗斗爭的嚴峻形勢,確定了我們學習吸收國外反腐成功經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在深入研究國外反腐敗的理論、實踐經驗以及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國情,借鑒世界各國或地區反腐敗的經驗教訓,爭取在深入研究和學習借鑒國外反腐敗的理論與實踐中,對我國的反腐敗事業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反腐倡廉 國外典型 經驗教訓
1.緒論
1.1選題原由
無論在高度先進的發達國家還是貧窮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腐敗現象,反腐敗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在近期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當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目前的反腐形勢作出了判斷并確定了反腐目標。報告明確指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為此,我們必須要堅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強有力的反腐領導,在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同時,還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反腐敗斗爭工作今后依舊是我國的重點和難點。亞太地區國家數目多,綜合國力差別大。通過學習國外反腐倡廉經驗,提出新穎有效的反腐對策及建議,可以豐富我國的反腐工作體系。
1.2反腐倡廉概念的提出
反腐倡廉是在中國語境下建構起來的一個特定概念,綜合涉及權力、腐敗、廉政。目前由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角度和側重點不同,對于權力、腐敗、廉政并沒有統一的定論。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本文所采用的反腐倡廉的概念是,反對不正當的運用權力來謀取不正當的利益的行為,提倡廉潔政治。
1.3研究方法與意義
而且由于各國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基本國情等的不同,也造成各國腐敗現象的表現形式及其內涵也大不相同。綜合這些影響因素最終考慮,主要采用矛盾分析法,交叉采用歷史描述法、比較研究法等,深刻的對亞太地區社會清廉程度較高的典型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究,特別是要將我國反腐工作與其有效的反腐措施及反腐模式進行比較分析,辯證的吸取國外反腐敗經驗,再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反腐敗發展現狀等進行可行性研究。為提升黨員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堅定我黨思想建設,增強我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做出貢獻。
2.文獻綜述
2.1 國內研究
習近平(2013)首次提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他指出:制度問題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余琴(2018)等人研究認為,中國廉政建設更應當朝著強化國家治理能力的方向推進,重點在反腐常態化、反腐擴大化和反腐法治化三個著力點上加強。蒙常勝(2018)等人的研究提出反腐倡廉的治理四項重要舉措,即加強制度反腐、著力懲治腐敗、加強反腐教育、采用綜合反腐措施。
2.2 國外研究
新加坡學者張漢音(2012)提到,以權力制約權力的美國模式和設立獨立反腐敗機構的新加坡模式是目前比較成功的模式。F·丹尼爾·小艾赫恩(2002)從美國聯邦、州和地方三級回顧了美國總監察長的實施情況并指出這種多樣性的監察方式可成為他國的有益參考,但同時若監察機構沒有一個完備的法律框架、相應的獨立性、足夠的權力、完善的制度和多數公眾的支持將是虛弱而無效的。愛德華·L·格萊澤提到:“腐敗是一種機會主義性質的傳染病。哪里的公民和政治體制羸弱無能,哪里就會流行起這種通病。沃爾主編的《美國政府內幕:人物與政治》以及阿密泰·艾喬尼主編的《美國首腦政府腐敗內幕》從政治學或歷史學的角度來分析了美國社會的腐敗問題。新加坡學者呂元禮(2011)的《新加坡治貪為什么能?》和韓福光(2015)的《新加坡的硬道理:李光耀》中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采用的極具特色的高薪養廉制、嚴格的財產申報制度和中央公積金制度,使清廉機制透明運作。
3.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發展歷程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做堅決的斗爭。新中國成立以后,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也都發生了較大變化,1950 的“整風運動”以及1951 年的“三反”、“五反”運動。有力地制止了貪污腐敗等違法亂紀行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的反腐措施主要表現在處理干部特殊化、貪污受賄以及經濟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等問題;隨著黨的十五大的召開,黨和國家的反腐敗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十六大確定了“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這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反腐的決心,反腐倡廉工作又有了新發展;十八大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反腐倡廉建設確立了“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方針。習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反腐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思想反腐和制度反腐兩方面論述了反腐倡廉的主要措施。
4.國內反腐工作與國外反腐工作的比較
4.1反腐方式
國外,大部分政府都會通過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制度來規范、預防、懲處及監督腐敗問題。如:加拿大的《信息獲取法》規定,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之外,加拿大公民和永久性居民有權獲得調查聯邦政府機構的文件,包括以前被聯邦政府認定的秘密文件。新加坡的《財產申報法》規定每個官員被聘用之前,必須申報自己的財產,還必須申報他的擔保人或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投資和利息情況。除此之外,國外許多國家非常重視利用傳媒的力量推動反腐敗工作。比如: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文藝春秋》雜志詳盡報道了前首相田中角榮在長期的政治生涯中濫用權力、非法斂財的種種事實,最終,田中被迫下臺。
國內,80%的社會信息資源掌握在政府機構手中,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產者、使用者和發布者。這些寶貴的信息資源一直處在封閉、閑置或半封閉、半閑置狀態,其中只有20%是公開的。由于政府沒有及時或準確公開信息而引發問題,如:腐敗問題等,每年都會在全國各地出現。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傳媒的力量,但“傳媒反腐”也隱藏了一些問題,如:信息真偽難辨、容易侵犯他人名譽權和隱私權等。
4.2反腐力度
西方國家建立嚴格的懲戒機制和遏制商業賄賂機制。如:德國規定,公務員接受禮品不能超過50馬克。這些機制對各類腐敗具有極大的威懾作用。十八大以來,反腐敗以深得黨心民心、不可逆轉之勢深入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力度有增無減。
4.3反腐差異影響因素
“蘇聯模式”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成為今天腐敗的“總病根”。同時,當經濟體制的轉軌、社會的轉型沒有跟上制度改革的步伐,原有制度就會出現不適應,從而會出現與時代脫節的現象,這也成為反腐進程中的桎梏。在我國目前關于反腐倡廉的正面宣傳報道還不夠,大家關注的不夠多,對反腐倡廉的積極認識還不足。也有學者認為,我們的反腐敗教育過程出現了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目標三大偏差,導致教育“失靈”。我國目前的監督制度對重點部門及重點人員的權力運行監督不突出,對權力運行的動態監督不夠,監督方式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監督體系出現脫節現象,出現了監督的“真空”。
5.對策與建議
5.1在國外反腐經驗基礎上,持續強化對反腐倡廉的重視
明確不同國家間在反腐工作上的指導思想、總體規劃、任務目標、反腐的體系及工作落實情況的效果。確定國外反腐的成功經驗具有可復制性,想要做好反腐倡廉的工作,上級領導務必重視這項工作,了解反腐倡廉政策對工作的重要作用,盡自己所能為反腐倡廉工作投入資金與人力,并在集體會議上宣傳與強調反腐倡廉的重要作用,讓所有人正確認識反腐倡廉
工作。
5.2借鑒國外反腐經驗,結合實際制定制度
由于各國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文化淵源和不同的種群關系等,各國腐敗的表現形式及其內涵也大不相同。很多地方制定制度時大都照搬照抄,沒有進行調查研究,不能結合各個地方工作實際,以致制度規定與實際工作不適應,可操作性不強,在執行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開始勉強執行,后來流于形式,再后來就不提不問了。許多制度多年得不到完善和更新,也得不到有效重申,以致形同虛設,出現了制度越來越多,管得越來越少的情況。因此在制定規章制度的同時要結合地方實際,使制度與工作相適應,建立制度的長效機制,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加強監管,嚴抓細節,讓政策落實更加到位。
5.3實施多樣形式考核制度,增加過程控制手段
目前各地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形式大多為半年制考核,一年制考核,對大多數無硬性考核指標,考核形式也較為單一,多年來只重年終效果,并且大都是對書面資料的驗收,缺乏動態管理和過程控制,對制度落實效果不能全面了解。而且,不能排除個別單位應付差事,蒙混過關。因此,我們在進行考核時,要通過多渠道監督,包括實地走訪,問卷調查,階段考核等多渠道監督和經常性重申,使制度不是成為階段性的東西,而是永久的,一直可行的動態考核機制。除此之外,還應將行風政風評議與效能監察工作進行整合,以效能監察作為執行制度的經常性督促和檢查方法。
5.4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健全宣傳教育機制
采取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廣泛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著力營造執行制度的濃厚氛圍,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遵守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的自覺性。同時,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知曉制度,通過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有效監督,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定期學習反腐倡廉法規制度,深入開展多層次的制度學教活動,促進黨員干部學深學透,并以文件形式明確各單位各崗位人員執行制度的責任,重點教育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把執行和維護制度視為自己的基本職責。嚴格執行已有的各項制度,做到先正己再正人。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改革審計管理體制,完善統計體制。
結語
一直以來,國家都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有關領導的重視,人民群眾的監督,官民聯動,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 要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需要堅持發揚我們黨在反腐倡廉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需要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寶貴遺產,同時也需要積極借鑒世界各國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通過以上的對比,針對我國目前反腐敗法、監督機構、公務員選人用人制度、全民反腐意識培養等方面提出建設性建議。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世界各國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分析研究它們在廉政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優秀成果和實踐經驗,必定能給我國的廉政文化建設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與借鑒。總之,反腐敗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任務,無論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加大打擊力度,還是加強監督機制,都不能立竿見影,唯有堅持不懈,真抓實干,反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的完善、民主和法制的健全、黨和國家工作人員總體覺悟的提高,腐敗現象一定能夠得到遏制并減少到最低
程度。
參考文獻:
[1] 王明,楊帆. 國外“傳媒反腐”的四點經驗[J]. 老區建設,2016,(02):39-41.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88頁.
[3]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選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35頁.
[4] (新加坡)韓福光.新加坡的硬道理:李光耀[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
[5] 周健.開放政府信息.人民日報,2000.3.22
[6] 王明,楊帆. 國外“傳媒反腐”的四點經驗[J]. 老區建設,2016,(02):39-41.
[7] 石心.注重反腐倡廉教育成效 [J].科學決策月刊,2007,(4):59.
[8] 鄭培君.對反腐敗“教育失靈”的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6,(3):34.
[9] (美)F·丹尼爾·小艾赫恩,胡仙芝譯,張夢中校.美國的總監察長辦公室:一種反腐敗機構的模式[J].中國行政管理,2002(1).
[10] 汪洋.關于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理性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5)(上):51.
[11] (新加坡)韓福光.新加坡的硬道理:李光耀[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
基金項目:廣西廉政建設研究中心研究生資助專項課題項目資助“新時代借鑒國外典型反腐倡廉的經驗與教訓研究”(立項編號:LZ20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