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本文通過對主持人播講的現狀和原因分析,探討當今主持人播講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主持人培養的方向。
關鍵詞:主持人播講 無氧播講 主持人培養
在熒屏上,很多主持人往往是不加思考、直接性、快速性地進行新聞播講,其主要表現為內容空虛、詞不達意、自相矛盾等。筆者將這種播講方式稱之為無氧播講。
一、無氧播講的現狀
主持人代表著節目的整體形象,主持人的一舉一動都在觀眾的觀測之中。因此,主持人播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節目的整體質量。隨著當今受眾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媒體競爭日益激烈化,對于節目主持人播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無氧播講的情況也頻頻發生,為受眾所重視和討論。筆者分析,從無氧播講的現狀來看,大致有如下幾種具體的表現形式:
(一)讀背式播講
讀背式播講,顧名思義,即直接將準備好的主持稿原封不動地記背下來,很少甚至不摻雜自己的言語或是評論。正是因為沒有鮮活血液的注入,只是白紙黑字式的讀背,也就形成了無氧的狀態,缺乏生機,平淡無味。這類播講以新聞類節目見長,尤其以新聞聯播為代表,主持人表情嚴肅,字正腔圓,追求文字播講上的精準,但是主持人給受眾傳遞出來的信息往往缺乏內容的血肉,缺乏對內容的實質性理解。因此,往往新聞節目主持人犯得錯誤或者播報失誤都是在低級的漏字、掉字或者顛倒文字上,而這些低級錯誤很多都是因為沒有對內容進行理解和消化從而造成的。而近幾年流行起來的“說新聞”正是對于新聞節目傳統的讀背式播講的一種新嘗試和新挑戰。
(二)相聲式播講
相聲式播講指的是事先準備好文本并加以設計,通過說、學、逗、唱等形式營造氛圍,達到取悅受眾的效果。在相聲中,通過先褒后貶、陰錯陽差、一語雙關、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講曲解、違反常規等手法組成“包袱兒”,表演當中通過說表而“抖響”使人們發笑。在主持人播講中,主持人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加入相聲的元素,通常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當前,主持人為“甩包袱”而“甩”,如相聲似的固定地“甩”,就失去了主持的意義。相聲作為表演可以在不同的場合演繹相同的內容,而主持應該因場合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在任何場合都能“甩包袱”、都適合“甩包袱”。
(三)慣性播講
慣性播講指的是主持人在長期的工作習慣中形成了一種常態,或者因為某些詞語的固定搭配而導致習慣性地、自然地在播講過程中說出某些詞語或者句子。比如韓喬生的“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迅雷不及掩耳”和“掩耳盜鈴”慣性地連在一起,貽笑大方。在某賑災晚會上,主持人結尾說的“讓我們下次賑災晚會再見吧!”很明顯是由于主持工作的習慣性用語而造成的失誤,同時也體現了無氧播講的一種狀態,只是脫口而出,并沒有加以思考。
(四)隨性播講
隨性播講是主持人將不準確、不得體的用語隨口說出,不考慮播講后果的表現。通常出現在談話類、娛樂類和晚會類主持中。央視主持人董倩在汶川地震直播時說:“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在兩三年的時間內發生二次這么大的地震,是一個不幸的事件;但對于中國國家救援隊來說,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進行兩次這樣的實踐練習,卻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將地震說成中國國家救援隊的實踐練習,引起觀眾嘩然。
二、無氧播講的原因
(一)主持稿播寫分離
主持人進行播講,卻不參與到主持稿的寫作中,因此對于主持稿的內容及邏輯就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而主持人在拿到主持稿和進行播講之間的時間差往往又很短,以至于主持人在自身還沒有掌握主持稿的情況下進行播講,出現無氧的狀況就不可避免。對于新聞類節目,主持人對主持稿不了解,又長期依賴于提詞器,播講只是為了把文字一個一個地念出,而沒有理清其中的內涵;對于談話類和其他現場節目的主持,主持人對于整場節目的把握至關重要,而主持人對于主持稿的了解、合理地使用和拓展則對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寫的分離極易導致主持人難以在全局上把握語言的內在邏輯,在需要即興發揮和緊急應對時束手無策。
(二)主持人才的培養誤區
對于主持人才的培養,人們往往注重口頭上的伶俐,認為口齒清楚、說得順溜的主持人就是好的主持人。而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作為主持人最為重要的一些要素,例如思維的縝密,對于節目整體的把握以及對于語言文字的熟練運用,現場的應變能力等等,我們忽視了主持人培養的內涵建設。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主持人培養中過度注重表面,注重語言表現的精彩,所以主持人把大多數的精力和重點放在“練嘴皮子”、“演繹文字”上,而忽略了內容本身。
三、如何實現從無氧到有氧的轉變
(一)主持人參與節目的全過程
主持人參與節目的全過程,能夠讓主持人了解整個節目的策劃制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能夠促使主持人和各個環節工作人員之間的配合和交流,另一方面,能夠讓主持人充分地理解節目內容,把握主持語言,避免無氧播講狀況的頻頻出現。
而主持人參與節目的全過程,意味著主持人應該參與采、寫、編、評等一系列的程序之中,讓自己的工作經歷和生活閱歷得以豐富。美國傳播學者們對三大商業電視網歷任著名晚間新聞節目主持人年齡考察得出結論:43歲被稱為是電視新聞類主持人的黃金年齡——性格成熟穩重,其權威和個人魅力都處于巔峰狀態,容易贏得人們的好感和信任。而美國的名主持都身兼數職,不僅是固定主持人,而且是首席記者、編輯部主任等,是記者群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二)主持人才的培養注重全方位
主持人才的培養不光要注重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普通話運用的標準和熟練程度,還應該著重提升主持人的全面素質。優秀的主持人應當具有扎實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穩定健康的心理素質,敏捷機智的應變能力,積極主動的協調能力,良好的形象、狀態、風度和氣質。
最后,在此前的基礎之上培養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強硬的心理素質。在遇到特殊情況時能夠及時地調適情緒,積極處理好突發狀況,做到鎮定自若,有效緩解壓力和緊張氣氛。
參考文獻:
[1] 美國著名新聞主持人的十點共性元素[J].楊嘉嵋.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 中美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比較研究[J].李伶俐.傳媒觀察
[3] 十五名美國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經歷與素質[J].展江.主持人文化超越“東方時空杯”有獎征文
[4] 淺談“播新聞”與“說新聞”[J].田宏光.觀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