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利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凱里工務段 貴州凱里 556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交通網絡日益完善。但是在為人們提供優質交通服務的同時,因長期運營沿線會出現各類病害,為保證運營安全,需加強檢修維護工作。本文以鐵路的大修換岔為例,結合滬昆線的相關區情況,對大修換岔工藝進行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對于既有鐵路改造,需盡量減少施工對于鐵路通行的不利影響,為此需簡化工序,做到永臨結合。施工中需遵循以下原則:部分設備維持不動,充分利用分支電纜;拆除的轉轍設備需經過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利舊;轉轍機、信號機與繼電器等應優選拆卸的檢測合格的設備。因鐵路所處區域地形較為復雜,列車晝夜運行,來往頻次較高,接觸網立柱較多,道岔組裝臺位置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對于技術的要求較為嚴格[1]。所以在大修換岔施工前需對現場地形進行全面勘察,對道岔的更換順序進行合理安排,以弱化對列車進出的干擾。
滬昆線岔區為有砟道床,存在基床翻漿、岔區排水等病害,換岔時配套進行道床換砟,同步對基床病害進行處理,采用挖機換填、按設計文件要求鋪設橡膠排水板等方案進行綜合整治,并對新換道岔平縱斷面進行起撥整修,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施工前依據路局下達的施工計劃,會同電務、供電、通信、車務等設備管理單位進行聯合調查,匯總調查資料并編制換岔施工方案。施工前進行聯合調查,確定施工可能影響的線纜走向,進行探挖標記簽認,制定處置方案。
擺放好岔枕、焊聯,主要包括引軌在內的鋼軌、膠接絕緣接頭等,需參照預鋪法做好以下工作:

圖1 換岔施工流程示意圖
①合理設置預鋪位置,確定新鋪道岔岔頭及岔尾的位置;②對施工場地進行整平處理,作為舊鋼軌、舊軌枕架預鋪作業平臺,平臺高度需依據現場地形確定,而預鋪道岔需要高出既有道岔30cm;③平臺上需設置滑軌,將舊軌作為滑道,需參照預鋪長度與移動距離確定,一組單開9號道岔設8根,12號道岔設10根,18號道岔設12根,滑軌的長度需依據道岔的位置予以確定,滑軌長度不得小于15m;④按照現場更換法鋪設道岔,需對道岔尺寸進行檢查,并對道岔轉轍部分進行功能調試;⑤預備好施工設備,小滑車需按照滑道數量進行設置,每根滑軌需設置2臺以上;⑥在預鋪道岔上,需與電務部門協調好工作,對轉轍機進行接通電源試驗,保證尖軌初步密貼。
3.3.1 封鎖點前作業
封鎖點前1h所有職工及勞務工到位,清理施工機、料、具。安排工地防護員設置施工移動減速信號防護,鄰線按行車速度等級設置作業標防護。
3.3.2 封鎖點內作業
駐站防護員按順序通知施工負責人、防護員接收命令并復述,施工負責人接到封鎖命令后,通知工地防護員設置防護標志。挖掘機進入岔區挖除枕木頭外舊石砟,深度為枕底向下300mm。挖掘機無法進行作業的地段采用人工作業的方式進行施工。切邊作業完成后,及時補砟;由施工負責人確認進路,安排K(袋裝)車進行補卸道砟,卸車作業由專人引導,卸砟時K(袋裝)車兩側必須各有一名班長以上人員進行地面卸砟指揮,嚴禁單邊卸砟。交渡、復交道岔必須使用袋裝砟回填。
3.4.1 封鎖點前1h限速25km/h作業
封鎖點前1h所有職工及勞務工到位,施工負責人通知安排工地防護員按相關規定和調度命令范圍,設置施工移動減速信號防護,鄰線按行車速度等級設置作業標防護。施工前現場排障作業,在不影響運輸時,協助配合單位拆除或降低信號機、電務配線箱、電桿等障礙物[2]。同時,龍口鋼軌及走行軌準備到位,聯結配件準備就位,占線推移岔排大致就位做好軌排行徑途中行車設備的保護工作。
3.4.2 封鎖點內作業
挖掘機挖除岔區道床舊石砟:舊岔部分拆除后,挖掘機進入開始挖除舊石砟,深度為枕底向下300mm,并做好排水坡;整平路基面,人工回填石砟:組織人工扒平夯拍路基面,人工回填切邊預卸的道砟,道砟回填深度為路基面以上100~150mm;搭設新排走行軌:扒平夯實道床后,搭設新排走行軌;岔排就位、聯接:待走行軌鋪好后開始岔排就位,起落排作業用短枕木頭支墊搭好安全垛,岔排就位后落排,墊換岔走行輪并輔以拉伸機對岔排進行縱、橫向糾偏;補卸道砟:岔排下落對位聯接后,及時補砟,檢查處理線路超限處所,安排K車補卸道砟;起撥搗固找平道岔:先人工粗整,對直曲股起道、搗固作業,封鎖開通前恢復警沖標[3];安設防爬觀測樁:跨區間無縫區段岔后側股凍結或膠接長度不少于100m,且普通木枕更換為再用Ⅱ型混凝土枕,在此范圍內有道岔時,只凍結或膠接完該組道岔為止,既有岔枕保留;檢查開通線路:搗固質量合格、線路幾何尺寸達到經常保養標準、道床、零配件緊固、材料機具未侵限等達到放行列車條件,并會同設備管理單位檢查,達到放行列車條件后簽認,施工負責人與駐站聯絡員聯系,請求開通線路并說明開通后列車限速條件,辦理線路開通手續。
3.4.3 封鎖點后2h25km/h慢行作業
①負責人需要參照調度命令要求,通知防護人員拆除封鎖防護設備,并設置慢性施工防護;②線路投入運營后,使用手提式電鎬(直搗機)等設備對薄弱地段進行保養,確保線路質量符合提速條件;③回收舊料,對更換下來的廢舊料分門別類堆放;④施工負責人需對當日作業內容進行驗收,未達標處需重新整治;⑤當道岔達到正常放行列車條件后恢復其正常速度。
①道岔組裝。道岔組裝工區完成新岔排組裝后需與換岔工區進行工序交接簽認,在岔排上道前還須會同電務、工務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上道。②焊接、探傷。焊接接頭軌頭頂面、軌頭作用邊應保持縱向打磨平順,刮風、下雨、下雪、推瘤后應立即用保溫罩對焊頭進行保溫,保溫時間至少10min。潮濕環境下需對焊頭兩側烘烤,去除鋼軌表面水分。嚴冬、酷暑季節,合理安排探傷作業時間。線下焊接焊縫應在上道前進行全斷面探傷;線上焊接焊縫未經全斷面探傷前須采取加固措施(臌包夾板、急救器或無孔夾具),焊縫溫度冷卻至40℃以下或自然軌溫后,進行全斷面探傷。③階梯提速和強制保養。施工作業必須執行“三檢制”。在施工前、施工中、線路開通前,安排負責人對施工設備、放行列車條件進行檢查,以保證行車與作業人員安全。在階梯提速時,施工單位需安排專人對線路相關設備進行檢查;安排現場防護人員對移動減速信號進行調控,按照階梯提速條件放行車輛。對新道岔與前后線路進行強制保養時,需要細化車站工作日志內容,設置好防護線。更換道岔對于基礎施工的穩定性具有重要影響,需協調好施工作業與強制保養工作。同時,根據施工組織方案對營業線施工計劃進行調整,并做好沿線的檢查工作。線路開通后,需對設備設備進行加固處理,并安排專人巡查,清理軌道上的垃圾,做到工完料凈。
為了滿足施工進度要求,施工車間配置了軌道車、收軌車、道岔搗固車、挖掘機等機具設備,落排數量按1組/落排天窗及以上組織,具體安排以施工電報為準。
更換道岔,一般封鎖給點180min,其更換程序及工序時間控制如下:拆除既有舊道岔軌件及岔枕,30min;清挖舊砟、整平道床(人工+機械),40min;打起道岔穿、鋪走行軌,縱、橫移道岔,30min;落岔就位,更換前后引軌并聯接,30min;起好大平、大向,上新砟,全起全搗,30min;回檢質量、清理工機具,10min;撤除停車防護,開通線路,10min。
另外,施工車間必須根據本車間施工具體環境情況提報準確的材料計劃,保證施工機具材料及時到位并能滿足施工需求,防止應機具材料不到位影響施工;車間積極與段對接K車計劃,包括數量、時間、到達站等,保證K車及時到位。
綜上,滬昆線岔區采用人工、挖掘機相配合的施工方法,進行道岔成組預鋪、全斷面換砟、換岔、更換岔前岔后過渡軌枕及鋼軌,鋼軌接頭鋁熱焊、凍結、絕緣接頭膠接或普通絕緣,采用小型機械或大機道岔搗固車進行整理搗固,利用封鎖天窗逐組進行大修換岔施工。換岔作業按期完成,效果良好,由此可知該工程施工方案與質量、進度管理措施具有推廣、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