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集偉
『半永久肥肉』 網絡熟詞,指身體上那些對所有減肥、節食舉措全部免疫的局部贅肉,近義詞有“半永久眉毛”“半永久文身”等,但后二者中的“半永久”與本詞條中的“半永久”其實相去甚遠——眉毛刺青語境中的“半永久”洗幾個熱水澡就沒了,可“肥肉”定語中的“半永久”意思根本就是“永久”,正好反了。
『阿姨洗鐵路』 網絡熟詞,日文“我愛你”(あいしてる)的漢字諧音,奇趣是,它本身生拉硬拽,湊出個詭異句子。跟早年間“三克油”之類的土味兒漢化不同,如今的“阿姨洗鐵路”自帶鬼馬惡搞動機,甚而裹挾憑此設定亞文化群標識意味——特立獨行,增強存在感。
『就像相遇這回事也是虛無縹緲的』 來自作者姜天涯報道,語出小說家劉梓潔。《父后七日》作者劉梓潔新近出版短篇小說集《云是黑色的》,它跟“繁體版有個不一樣的名字《遇見》,封面是一條纏繞的紅線。大陸版沿用了紅色的設計,將語音留言長短不一地疊在一起……語音條在云端,就像相遇這回事也是虛無縹緲的”“語音條”這個描述句獨立賞鑒更顯神異——比喻人生虛妄?慨嘆相遇無常?
『一旦碰上硬茬就掉了漆』 來自毒Sir微信公號文章,重述昆山寶馬男砍人案。毒Sir文字一派喜大普奔:“(龍哥)生得自以為光榮,文文身,戴金鏈,開寶馬,拜兄弟;他死得一拍兩散。在監控視頻中,龍哥反被持刀追砍時,身邊的兄弟、小弟無一人出手相助。反倒是回到了家,大家開始生死契闊地約定來生——這一切就像鍍金的金鏈子,一旦碰上硬茬,就掉了漆。”一向喜歡“金鏈子碰硬茬”這類土味兒譬擬,當然,“硬茬兒”這類耕作學名詞的應用場景早已日薄西山,其博物館化,也不過偶在俗話里小露崢嶸。
『嚶嚶怪』 網絡熟詞,是對刻意、過度乃至惡意賣萌等情狀的一種揶揄式描摹。“嚶”為象聲詞,《說文》里講,嚶字的本義是鳥鳴,引申泛指低而細微的響動等。在網絡社交語境里,嚶的實際語用逐漸排他,漸次成為正太、蘿莉類人群的專屬象聲詞,甚而在實際語用中,其象聲功用還逐漸衍生出無限撒嬌、極度求寵等附加修辭效果……那些夸張到每逢單句必以“嚶嚶”做后綴的社交語文,詭異得令人不安。
『變成蜈蚣也會被人榨汁喝,真是令人絕望啊』 來自學者嚴鋒微博。“刷牙的時候想到:據說我們人會轉世投胎,豬馬牛羊也會轉世,那么知了、蟋蟀、蜻蜓、蜜蜂、金龜子也會轉世嗎?草履蟲、纖毛蟲、阿米巴蟲也會轉世嗎?細菌、病毒、真菌也會轉世嗎?可我也怕,總之轉世風險很大,變成蜈蚣也會被人榨汁喝,真是令人絕望啊。”在微博那般聒噪潦草之地,像嚴老師這般文學地扯閑篇,至為奢侈,而這個“刷牙系列”更是在一個荒誕腦洞的延展中飽蘸絕望。好絕望。
『方便主義』 來自作者顓頊文章。“方便主義”普適于各個領域,在娛樂語境中,主要表現為既要滿足盈利剛需,也要踐行爽文邏輯,二者互為因果,在這種思維統罩下,“爽文”演即剛需:為了爽,故事邏輯可忽略,狗血橋段可任意——因為“高語境文化、差序格局下的人際交往總是費神費力,使人不堪其擾,而直來直去、君子報仇一秒不等的爽文情節則讓人神清氣爽”這種文化消費語境中的“方便主義”正助力消費審美的反智大行其道,只要爽,邏輯不邏輯,管他呢。
『被清朝三位皇帝鎖死的電視劇人生啊』 語出網友春燈飯文:“從小到大都在操心康雍乾這點破事。看《鹿鼎記》《康熙微服私訪記》《康熙王朝》操心玄燁,看《步步驚心》《甄嬛傳》操心胤禛兄弟幾個。弘歷那就更不要說了:《戲說乾隆》《還珠格格》《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書劍恩仇錄》《李衛當官》《延禧攻略》還有新播的《如懿傳》。啊,被清朝三位皇帝鎖死的電視劇人生啊。”這慨嘆不就是你我共有的無聊?而這般無聊,本就是人生自帶吧,它在忙碌傻傻呈現,飽滿圓融,像個肥皂泡,一戳即破。
『鏈式曝光』 來自《新京報》報道,談及“高鐵霸座男”時聞,作者提及“鏈式曝光”概念,此概念大致即網路熟詞“人肉搜索”升級版,從“人肉搜索”到“鏈式曝光”,語義拓展更寬泛,更精準,相對“曝光”而言,“搜索”還只停留在過程階段,還在“搜”,還在“索”。
『我從來沒裝過』 語出學者金融界人販子飯文:“我本來想卸載滴滴的。后來才知道,我從來就沒裝過。”在本周語境中,這個一句話描述語內涵既空無,又豐饒,“從來沒裝過”的智慧、洞見和預判,愿人人學習,人人擁有。
『高級臉』 網路熟詞,內含難于描述。一般來說,以“高級”這類形容詞做定語本就諸多不宜,有關“高級”,大伙各有定義——有人說,高級臉是那種連“攝影師都想在她身上拍出代表作的臉”;有人說, 高級臉即非第一眼美女;有人說,所謂“高級”,不過是丑的委婉語;有人說,“高級”屬小眾審美,要漠然,要高冷,……在相關討論中,熟詞“網紅臉”也被拿來比對,讓此番閑扯更加莫衷一是,其唯一有趣處在于,它本身意外成為互聯網時代并不多見的一番審美嘮嗑——這個有關高級的討論本身反而顯得很高級。當然,這“高級”也可疑……知友Nireus說,“替我自己問一句,我死之前能流行一下大餅臉嗎?”
『互聯網思維不應該是缺德思維』 語出作家十年砍柴微博:“迎合人性基本欲望的產品,確實是最容易獲取客戶、擴張商業版圖的。自古至今,黃賭毒的生意最來錢。但這樣的產品設計注定走不遠,是練‘七傷拳。互聯網思維不應該是缺德思維”……在萬眾一心盈利——上市語境中,確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市場、資本、產品、技術啥都不缺,唯缺德耳”(網友裕棠留言)。
『如果李時珍還活在現代』 來自飯友二他姐姐推薦:“中醫認為蟬能治療嗓子,因為它發聲很大,我們都知道蟬是靠翅膀發聲;蝙蝠晚上車技驚人是因為眼睛好,所以夜明砂(蝙蝠屎)能明目,其實蝙蝠是瞎子,并且是靠超聲波飛行;禪山甲能夠打洞,所以能打通各種人體不通的地方,常用來催乳;紅棗、紅糖、阿膠、枸杞能補血,只不過因為它們是紅色的;核桃撬開像腦子所以能補腦,但是核桃產地的人群并沒有顯得智商高于其他地區人士;黑豆像腰子,常常被用來補腎,其實黑豆吃多了會腎衰。中醫經典理論里,類似這樣的論斷不勝枚舉,我們有理由推斷,如果李時珍還活在現代,他可能會用芯片燉湯治療腦殘。”此宏論內誠外篤,疾徐有致,收尾以“芯片湯”歸謬,話風忽然小規模嘻哈,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