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提拉·吾斯曼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國古建筑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現代化的消防物聯網技術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應用,希望我國消防部門在加強古建筑消防安全時,能夠把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古建筑消防安全建設之中,加強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監測,提升消防部門對古建筑火災的應急處理能力,為我國古建筑的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關鍵詞:消防 物聯網技術 古建筑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a)-0001-02
古建筑是我國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具有較大價值的建筑,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記錄著我國古代的文化藝術、宗教信仰,承載者我國古代建筑技術的發展歷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我國一定要加強對古建筑的保護,防止我國古代文化歷史的瑰寶遭受損失。火災是對建筑的安全影響較大的因素,由于古代建筑在防火方面的性能較差,并且大多為磚木結構,受到技術以及社會發展的限制,古建筑在防火安全保護方面與現代建筑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很多古建筑成為人們喜愛的旅游勝地,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古建筑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比如,有些景點為了擴大規模,在古建筑周圍違規建設飯店、賓館、商鋪等,這些建筑的安全防范意識較差,耐火等級比較低,很容易發生火災,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在古建筑內,還存在著私拉亂扯電線、亂扔垃圾、煙頭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物聯網技術是在現代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誕生的新技術,在我國社會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很多領域都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我國消防安全領域也開始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存在較大火災隱患區域的監視,及時對火災進行撲救。物聯網指的是利用信息傳感設備將所有的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的技術,常用的信息傳感設備包括全球定位系統、射頻識別裝置、激光掃描儀以及紅外線感應器等。利用消防物聯網技術能夠對古建筑消防問題進行定位、監控、跟蹤和識別等,在現代社會,如何把消防物聯網技術與古建筑的防火安全有效連接起來,保證古建筑免受火災的威脅,成為各地消防部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1 古建筑在防火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1.1 古建筑內部載荷較大,耐火等級較低
在我國的古建筑中,普遍存放著很多的古代文物,特別是在古代寺廟中,保存著大量的經書、木質供桌、油燈等,這些物件都是一些易燃物,它們的存在會給古建筑帶來很大的火災隱患,一旦發生火災,古建筑中存放的物件很容易燃燒起來,使火勢范圍迅速擴大,給當地經濟發展以及我國文物保護都會帶來很大的災難[1]。我國古建筑在建造過程中,大量使用磚木、純木或者土木結構,這樣的結構耐火等級非常低,并且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多在B2級。很多古建筑在建造時都是互相聯通的,建筑與建筑之間沒有留出適當的防火距離。古建筑大多是比較封閉的狀態,外面通常使用高墻大院圍起,院內有很多的亭臺樓閣,如果發生火災,很容易出現坍塌,很難控制火勢的蔓延。
1.2 古建筑內缺乏水源和必要的消防設施
我國大部分的古建筑都比較缺乏消防設施,主要是因為我國缺乏專門針對古建筑的消防滅火設施,很多古建筑缺乏資金支持,無法自購現代化報警設備和滅火設備。此外,我國很多的古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在建筑內部以及周邊都缺乏必要的水源,盡管有些古建筑靠近天然水源,并且利用天然水源設置了一些消防栓,但是也可能因為河流的季節性斷流導致無法保證全年的有效供水,有些區域冬季天氣嚴寒,經常凍壞消防管道,消防設施的安全存在著較大隱患。
1.3 消防監管缺失,火災撲救不及時
我國的古建筑房間都比較多,管理人員相對較少,沒有辦法對古建筑進行有效的防火監管,如果發生火災,等到監管人員發現時,很可能火勢已經不能控制。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很多地區對于古建筑的消防監管是計劃性的,而不是隨時性的,所以無法做到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實時、有效監管。我國古建筑大多處于比較偏遠的地區,離城市比較遠,即便有些古建筑靠近城區,也是處于地勢較高的地區,交通不便,消防隊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火災現場進行撲救,導致火災對古建筑的威脅大大增加。
2 消防物聯網技術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應用
2.1 無線火災報警系統和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應用
在保證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時,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從源頭上解決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問題,加強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監控,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古建筑免受火災的摧殘。無線火災探測報警系統以及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在建筑物火災預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保障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時,使用無線監控系統加強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監測是一項重要的消防安全措施[2]。無線火災報警技術的發展是伴隨著移動電話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現代化的微電子技術和蓄電池技術使無線監控系統得以發展壯大。無線火災監控系統最主要的優點在于能夠實現對古建筑的無線監控,不需要在古建筑內設置電線、電纜等,也不需要在古建筑內埋設管線,不會破壞古建筑的結構和本身的美觀性,能夠實現實用性和美觀性的統一。
2.2 無線消防栓監控系統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應用
消防栓是撲滅火災的重要設施,消防隊在對火災進行撲救時,自身能夠攜帶的水源非常有限,所以經常借助消防栓進行滅火,如果在古建筑內出現火災時,消防栓的管網之內沒有水或者水的壓力過小滿足不了消防需求,將會對火災撲救效果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所以,在進行古建筑消防安全建設時,要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中的無線消防栓監控系統對古建筑內部或者周邊的消防栓壓力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消防栓缺水或者水壓降低,要進行及時的維修,保證古建筑發生火災時能夠有充足的撲救水源,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災對古建筑造成的損害。
2.3 熱成像火災預警系統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應用
熱成像火災預警系統是一種新型的火災預警系統,它能夠檢測出10km距離內4m2大小溫度超過280℃的范圍,并且以8bit或者14bit的數字視頻信號進行輸出,還能夠使用自動動態圖像優化計算方式,每8s對相關區域完成一次檢測,檢測頻率非常高。熱成像火災預警系統還具有多協議自適應網絡接口,能夠實現I/O信號聯動報警輸出,對火災進行預測報警的準確度在97%以上,漏報率和誤報率都非常低[3]。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系統中使用熱成像火災預警系統具有很大的優勢,能夠對古建筑內的火情進行智能識別,一旦探測范圍內的自然物溫度達到或者超過燃燒臨界溫度就能夠通過自動溫度感應系統進行感應,進行火災預警報警,一旦發現火災,熱成像自動預警系統還能夠自動報警,幫助消防部門及時發現災情,根據災情迅速做出反應。熱成像火災預警系統不僅能夠對發生明火火災具有自動探測報警功能,而且對于煙霧狀態的火災也具有較強的識別預警功能。熱成像火災預警系統使用的是國際上較為先進的非制冷氧化釩(VOx)微熱探測技術制成的,在對古建筑進行消防安全預警時,適應性非常強,能夠實現24h不間斷巡航,能夠適應各種天氣條件下的消防預警需求,探測距離非常遠,這些優勢都使熱成像火災預警系統在古建筑消防安全預警中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2.4 一鍵報警系統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應用
在古建筑消防安全建設時,還可以把一鍵報警機連接到消防物聯網平臺,組成消防安全一鍵報警系統,一鍵報警機在現代社會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發放給古建筑內的巡查人員使用,在一鍵報警機上安裝有GPS全球定位儀,具有一鍵報警功能和通話功能,經常用于突發事件的緊急報警或者求助。把一鍵報警機與消防部門物聯網技術連接起來能夠加強古建筑保護單位對于火災安全隱患的監管力度,加強各單位對于火災的應急處理能力,防止火災或者盜竊事件的發生,全面提升古建筑保護單位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古建筑的安全系數。
參考文獻
[1] 賈永錄.關于消防物聯網技術在古建筑消防工作中的應用思考[J].中華民居旬刊,2014(3):118-119.
[2] 廖國華.關于古建筑火災特點及現代消防技術的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3):163-164.
[3] 沈澍,蔣維樂,王汝傳,等.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古建筑監測預警系統:中國,CN105137505A[P].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