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昊
摘 要:施工支洞的選型、結構穩定性、施工進度等直接影響主體工程的安全及進度,在不同圍巖強度及類型情況下的支護型式、襯砌厚度、特殊段處理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輸水總干線工程由隧洞、PCCP管、預應力涵等結構型式組成,隧洞編號1至10根據輸水工程10號施工支洞的基本情況,對支洞進入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支護、襯砌型式及施工方法進行闡述與分析,以期完善施工支洞的設計及施工方法。
關鍵詞:施工支洞 設計 施工
中圖分類號:TV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043-02
1 工程概況
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從豐滿水庫取水,供水范圍為長春市、四平市、遼源市及所屬的多個地區等。工程主要由輸水總干線、分水樞紐和輸水支線等組成。
輸水總干線工程由隧洞、PCCP管、預應力涵等結構型式組成,隧洞編號1至10,其中10號隧洞樁號為總干線99+703~109+565.79m,10號施工支洞(以下簡稱支洞)與10號隧洞中心線交點樁號為總干線107+775m。支洞與10號隧洞水平夾角37°,支洞水平投影長度549m,支洞進口底高程258.00m,支洞與主洞交點成洞底高程218.08m。
2 支洞地質條件
支洞口地貌為丘陵,地勢平緩,地形坡度5°,植被較發育,洞口位于緩坡上。支洞口表層為粘性土含少量碎塊石,黑褐~黃褐色,稍濕,稍密,碎塊石占15%~20%,塊徑大小混雜,一般5~10cm,棱角狀,基巖為燕山早期花崗巖,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堅硬。支洞洞身段圍巖分為土洞段、II類圍巖(微風化)、Ⅲ類圍巖(弱風化),IV類圍巖(弱風化),V類圍巖(強風化)。
3 支洞設計
3.1 支洞洞臉設計
洞臉開挖邊坡為1∶1.5,為了洞臉邊坡穩定及施工安全,洞臉采用混凝土拱圈(混凝土明洞)鎖口。明洞段兩側與開挖邊坡之間采用漿砌石砌筑。洞臉邊坡采用掛網噴混凝土砂漿錨桿支護。錨桿為φ22,L=2.5m,間距2.5m,掛φ8@200×200鋼筋網,噴C20混凝土,厚10cm。在洞臉仰坡設排水孔,孔深0.5m,間排距2m,排水孔采用φ50PVC管,并將排水孔伸到漿砌石擋墻外。
3.2 支洞洞身設計
通過綜合比較,確定支洞縱坡為8.5%。縱坡水平長度每150m設一水平段,水平段長20m。主、支洞交叉處設置20m長緩臺。施工支洞斷面采用城門洞型,支洞斷面凈尺寸為5.1m×5.1m(寬×高)。
支洞土洞段頂拱采用管棚加固,管棚環向間距30cm,排距2.5m,管棚采用φ42無縫鋼管,管壁厚3.5mm,L=4m,鋼管與洞壁傾角5°。采用I16鋼拱架臨時支護,鋼拱架外掛φ8@200×200鋼筋網。拱架之間設縱向連接筋,直徑為22mm,鋼筋采用HRB400鋼筋,連接筋布置在工字型內圈側,單排環向間距1.0m。鋼拱架間距為0.5m。每榀拱架安裝后噴射c20砼,跟進砼(C25F200W4)二次襯砌。
支洞V類圍巖段采用鋼筋格柵掛φ8@200×200鋼筋網,噴C20混凝土支護,支護厚度30cm,格柵間距為0.5m,格柵由2半頂拱、2邊側壁共計4部分組成。采用鋼筋混凝土襯砌,襯砌厚度20cm。每榀格柵安裝后噴射c20砼,跟進砼(C25F200W4)二次襯砌。
V類圍巖段如局部圍巖松散無法成洞,頂拱160°增設超前錨桿,超前錨桿采用水泥砂漿錨桿,φ25螺紋鋼,長4m,錨桿入巖長度3.9m,巖面外裸露0.1m,尾部與拱架焊接,錨桿與洞軸線傾角5°,超前錨桿環向間距30cm,排距2.5m。
支洞IV類圍巖段采用鋼筋格柵掛φ8@200×200鋼筋網,噴C20混凝土支護,支護厚度20cm,格柵間距為0.8m,格柵由2半頂拱、2邊側壁共計4部分組成。采用鋼筋混凝土襯砌,襯砌厚度30cm。每榀格柵安裝后噴射c20砼,跟進砼(C25F200W4)二次襯砌。
支洞Ⅲ類圍巖段頂拱掛φ8@200×200鋼筋網,噴C20混凝土12cm,頂拱局部打φ22隨機錨桿,錨桿長2.5m。
支洞Ⅱ類圍巖段噴C20混凝土10cm,頂拱局部打φ22隨機錨桿,錨桿長2m。
4 支洞施工
4.1 支洞洞口施工
(1)洞口覆蓋層清除。液壓挖掘機開挖范圍外,洞口高處的土方采用人工開挖,人工清理。支洞口周圍低處覆蓋層、全風化層清除,采用2m3液壓挖掘機開挖。2m3挖掘機配15t自卸汽車運輸。
(2)洞口石方開挖。洞口開挖過程中,局部殘留的巖體需要爆破時,采用預裂爆破,當開挖進入設計坡面線1m范圍時,改用人工修坡。石方開挖采用風鉆鉆孔爆破,人工輔助撬挖,人工清理工作面,2m3裝載機配15t自卸汽車運輸。
(3)洞臉錨噴支護。混凝土初噴前搭設腳手架平臺,對噴射作業區各種松動巖塊、巖粉、巖渣等進行清理和沖洗,采用0.8m3混凝土攪拌機拌和混凝土,噴射混凝土采用4~5m3混凝土噴射機。初噴后緊接著進行砂漿錨桿施工,錨桿采用人工風鉆鉆孔,人工掛網安裝砂漿錨桿。
4.2 支洞洞身段施工
(1)支洞石方開挖。采用新奧法(NATM)光面爆破施工。選擇全斷面開挖方式,Ⅱ、Ⅲ類圍巖循環進尺為3.5m。Ⅳ、Ⅴ類圍巖循環進尺為1.0m。開挖采用三臂液壓鑿巖臺車鉆孔,全斷面開挖,人工平臺車裝藥爆破,采用配有耐磨輪胎和廢氣凈化裝置的2m3輪胎式裝載機裝15t環保型自卸汽車運輸。
(2)一次支護。錨桿鉆孔采用三臂液壓鑿巖臺車鉆孔,局部采用汽腿式風鉆配合,采用快硬水泥卷錨桿,人工安裝錨桿并掛網。噴射混凝土采用0.8m3混凝土攪拌機拌和混凝土,采用6~10m3/h混凝土噴射機噴射混凝土。
(3)二次襯砌。二次襯砌模板采用針梁鋼模臺車,混凝土拌制采用0.8m3混凝土攪拌機,自卸汽車運輸混凝土,混凝土輸送泵泵送混凝土入倉,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
4.3 特殊段施工
(1)涌水問題。針對鉆爆法施工可能發生的局部涌水問題,先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再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對涌水量較小的洞段,在拱頂部位打一定數量的超前鉆孔作為排水減壓孔,根據估算的涌水量選擇水泵,將水集中引出洞外。對涌水量較大的突發涌水洞段,采用引堵結合的辦法處理,采用導管引流,治分散為集中,用排水管集中引水,然后再噴射混凝土。即圍巖出現淋水應首先根據地質情況,在穿越透水層部位布置一定數量的排水孔,用長40~70cm,直徑20~25mm的鋼管插入排水孔內,插入深度為30~60cm,鋼管與巖壁間的空隙用棉紗封緊,再用1∶1加速凝劑的水泥砂漿堵在棉紗外部,以迫使地下水沿鋼管排出。
(2)圍巖穩定問題。為防止隧洞在施工開挖工程中出現塌方,對圍巖破碎地段采用超前小導管注漿的措施。對V類圍巖節理裂隙密集等地段,沿開挖外輪廓線,以10°~30°角度,打入管壁帶孔的小導管,并以一定壓力向管內壓注漿液的施工措施。小導管采用φ32熱軋無縫鋼管,長度4.5m。小導管排間距為500m,行間距為500m 。對Ⅳ類圍巖節理裂隙密集等地段,沿隧洞縱向在拱上部開挖輪廓線外一定范圍內向前上方傾斜5°~30°,打入砂漿錨桿。砂漿錨桿直徑選用φ22,錨桿長度2.5m,排間距為1000m,行間距為1000m 。
5 結語
施工支洞的選型、結構穩定性、施工進度等直接影響主體工程的安全及進度,在不同圍巖強度及類型情況下的支護型式、襯砌厚度、特殊段處理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支洞施工應短進尺,合理調整臨時支護型式及參數,采用格柵拱架或鋼拱架支護時,可根據排距及頂拱的整體處理方式取消系統錨桿,僅對特殊地質段進行加強支護。
參考文獻
[1]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手冊[S].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2] 劉建國.富水復雜地質淺埋暗挖隧洞修建技術[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