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雙
摘 要:車輛的溜逸問題給停留車輛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隱患,特別是在坡道上,安全事故更是頻頻發生。車輛受到外力或者是自身重力的影響發生移動使得車輛不受控制,造成車輛間發生撞擊或者其他更為嚴重的安全事故。在本文中,先就車輛溜逸問題以及車輛溜逸的原理進行簡述,其次對造成車輛溜逸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相應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夠為降低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做出微薄貢獻,以保證停留車輛的安全。
關鍵詞:停留車輛 溜逸事故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U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052-02
由于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我國運輸行業正處在向物流轉型發展過程之中,我國的交通運輸網不斷地擴大。因此,在其運行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通過對事故的調查結果來看,其中大部分事故原因是由于停留車輛溜逸造成的,同時停留車輛溜逸事故帶來的后果也較為嚴重。客觀因素是因為我國車輛目前所使用的軸承多為滾動式軸承,滾動軸承的摩擦力低,所以就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而主觀因素則是因為操作人員不能嚴格按照我國防止溜逸規定進行操作,所以造成了停留車輛溜逸事故的發生。所以探討如何避免停留車輛溜逸事故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車輛溜逸的現狀
當車輛在線路上停留時,因為防溜操作不當或是沒有啟動防溜措施,使得車輛由于慣性的原因發生不受控制的移動叫作溜逸。車輛溜逸事故是常見的慣性事故之一,并且經常給我國的運輸生產造成極大的不便。一旦車輛在發生溜逸過程中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就會給操作人員帶來生命的威脅,最終造成生命與財產等不必要的損失。
車輛溜逸的原理是當車輛在坡道上停留時,其重力在垂直于坡道方向向下的分力等于車輛的支持力,而平行于坡道方向的重力分力等于車輛的最大靜摩擦力,此時車輛恰好處于平衡狀態。一旦出現外力的影響,例如大風或者強降雨天氣以及人為操作問題就會產生與靜摩擦力方向相反的力,此時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與外力的和大于最大的靜摩擦力,進而打破力的平衡,造成車輛的溜逸事故。
2 引起車輛溜逸的問題
2.1 自然因素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通常情況下由于自然環境因素造成車輛溜逸的情況并不是全國性的,其多發生在沿海地區,沿海地區的風力較大,經常出現極端天氣。若是停留車輛的止輪措施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沒有采取止輪措施的話,一旦當車輛在大風等極端天氣時處在一定坡度的線路上使得力的平衡被打破,就極易發生溜逸事故,帶來惡劣的后果。
2.2 鐵路線路存在坡度
按照我國的有關文件規定,車站應該設立在平整、寬闊的位置,當車站的位置必須處在坡道上時,必須保證其坡道的角度不得高于1.5°。不過就我國目前的線路設置來看,許多車輛的線路都處在坡道上,且坡道的角度大于我國規定的角度。但若是對坡度較大的路線進行全部改造則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部分坡度較大的路線得不到定期的檢修,所以坡度隨著路線的使用逐漸增大,造成車輛的摩擦力逐漸降低,容易引起車輛發生溜逸事故。
2.3 操作人員業務能力不強,缺少職業道德
(1)操作人員在車輛停穩時沒有采取恰當的防溜措施。在掛車的過程中,沒能及時地采取防溜措施或者是提前解除防溜措施,造成車組之間發生撞擊、鉤位不正等其他原因使得停留的車輛發生溜逸。在摘車的過程中,當車輛沒有真正停穩就提鉤或者是提鉤前沒有采取必要的防溜逸手段,造成了在坡度上的停留車輛發生溜逸的情況。最后在車輛的推送中,沒有做到確認好車輛的狀態,使得停留車輛順著坡道移動發生溜逸事故。
(2)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沒有按照正確的操作規定進行操作,造成停留車輛的溜逸事故。其次,工作人員沒有遵守調車規定,使得停留車輛發生溜逸事故。最后當上坡狀態進行調車時,在調車完成后沒有采取防溜措施,造成了車輛的溜逸。
(3)操作人員沒有意識到停留車輛防溜的重要性。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或許更看中工作效率,忘記了安全第一的工作宗旨,自己的主觀意識覺得不會發生問題,沒有及時采取防溜措施,引起了安全事故。
(4)上級工作人員忽視了車輛防溜措施的重要性,沒有一套完整的應對停留車輛防溜措施的方案。同時,在平日對于車輛防溜的檢查不夠到位,不能保證操作人員完全地按照規定工作,使得停留車輛存在溜逸的安全隱患。
(5)專用線沒有遵照相關規定,違規進行手推調車、拖車拉車,并且沒有對停留車輛進行防溜操作,使得車輛溜逸。
3 停留車輛溜逸的應對對策
3.1 頒布完善的防溜方案
我國有關部門應該總結以往的車輛溜逸事故的經驗,根據其發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結果,擬定一套完整的防止車輛溜逸的方案,最后再將其用于實際工作中,根據實際應用反饋的信息,再對方案體系進行修改并加以完善。
3.2 車站應該配有充足的防溜工具
當停留車輛進行防溜作業時,其操作人員應當配有鐵鞋等全套的防溜工具,并應完成好防溜工具編號、核對號、標記號、消號和交號的工作,盡量防止因為工具數量的原因造成工作不能全部完成或者是不能完全遵照有關規定完成工作,使車輛存在溜逸的事故隱患。
3.3 重視中間站的車輛防溜工作
目前我國中間站的部分人員并不具有專業技能。因此,要想降低中間站車輛溜逸事故發生的風險,在車輛到達中間站時,應將其掛連,保證制動機完全擰緊并固定好。
3.4 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技術水平
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讓操作人員能基本了解有關知識,清楚地知道溜逸事故造成的惡劣影響,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一般通常采用三種方法:第一,在每天的交班時,學習車輛防溜基本知識。第二,定期安排工作人員進行演練,提升其處理應急事故的能力。第三,定期安排工作人員統一考核,保證工作人員能掌握基本防溜逸知識。除此之外,還應重視技術方面的管理,多采用先進的防溜設備,保證防溜工作的順利開展。
3.5 完善獎懲體系
無論是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還是普通員工,都應掌握基本的防溜知識,為了更好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應在其內部執行獎懲制度,保證停留車輛能夠按照規章制度進行防溜操作。并且對每個月的獎懲情況都統一進行公示,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嘉獎能夠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的人員,嚴懲不按規定操作的人員。
3.6 共同防控停留車輛溜逸
(1)在開始調車工作前,管理人員應該按照工作規劃,把工作內容合理、科學地分配到每一個人,讓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都在其能力范圍之內,使其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內容。在工作期間,工作人員應及時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此外,每個工作人員之間都應互相監督,自己完成的每一道工序都進行多次檢查,同時檢查上一道工序完成的質量,在最大范圍內保證整個調車過程的安全操作。
(2)車務段和專用線應簽署合同,其中應包含防溜工具的數量、分配情況以及分工情況,禁止專用線工作人員手推調車、拖車拉車等。不僅如此,還應嚴格管理專用線,嚴格要求工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同時車務段也應隨時突擊檢查,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修正。嚴格執行考核,將停留車輛溜逸風險降到最低。
3.7 采取最有效手段,避免車輛動態溜逸
第一,當進行車輛推送工作時,工作人員應該按時到達指定位置,然后開始工作,并且應該保證工作的車輛連掛完畢。第二,在摘車的過程中一定要確認好車輛完全停止,再采取防溜手段,再打開車鉤。第三,掛車時,只有當完全確定車輛連掛完成時,才能解除防溜措施。對于不同型號車輛的防溜措施,在使用人力制動機時,應保證制動機在擰緊的狀態。用止輪器防溜時,止輪器應牢牢貼緊車輪。總之,無論是何時何地采取防溜措施,都應該得到重視,相關的管理人員都應該重視現場的監管。
4 結語
由于停留車輛沒有按照規定操作使其發生撞擊,其帶來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不僅會導致設備的破損,甚至可能造成操作人員的受傷甚至付出生命的慘痛代價。沒有人期待事故的發生,但是總體上在停留車輛溜逸事故時能發現絕大多數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人為因素導致的。所以,我們應及時地吸取事故帶來地教訓,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觀念,在工作中不抱有僥幸的心理,執行任何操作都能按照有關規章制度進行,從根本上杜絕人為因素帶來的安全事故。
參考文獻
[1] 李林貴.在站保留車輛防溜措施分析[J].中國鐵路,2015(6):26-29.
[2] 丁亮.中間站停留車輛和長時間停留列車股道設置問題的分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4,36(1):37-41.
[3] 彭曄.鐵路貨車車列溜逸原因分析及對策[J].鐵道貨運,2012,30(6):7-9.
[4] 唐士晟,史永革,張小勇.風區車站停留車輛在大風作用下溜逸的研究分析[J].鐵道機車車輛,2011,31(1):113-116.
[5] 周楊.強風條件下停站車輛防溜安全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