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麗
摘 要: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環境監測對生態環境質量和污染程度進行全面的掌握,為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環境監測數據審核是環境監測的關鍵環節,是出具準確、科學數據的重要保障。本文作者長期從事檢驗監測數據的審核工作,結合工作經驗從通過采樣記錄、結合具體分析方法、利用污染因子之間邏輯關系等7個方面詳細介紹監測數據審核的方法及技巧,保證監測結果的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關鍵詞:環境監測 數據 審核 方法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128-02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由于環境污染因子存在種類多、濃度低、隨時空不同分布等特點,只有堅持長期監測,運用統計技術找出污染因子的分布和變化規律,預測其變化趨勢,最終達到預防和治理的目的。監測數據審核是環境監測工作的關鍵環節,是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有效手段。由于受條件、方法、人員、技術水平及監測因子的變異性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數據異常現象時有發生,為更好的為環境污染治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執法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準確無誤的報出監測結果,是環境監測數據審核工作的主要任務。
由于審核人員業務能力和工作經驗的差異,數據審核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掌握一定的技巧,審核方法得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完成工作。本人從事數據審核工作多年,積累了一些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1 通過采樣記錄進行審核
審核監測數據時,要對照采樣人員采樣過程中填寫的原始記錄進行,查看采樣點位、采樣容器、樣品數量、固定劑添加情況、采樣環境條件、樣品的保存條件及運輸條件、采樣人員是否持證上崗,是否嚴格按照監測技術規范進行采樣,采樣及相關儀器設備是否進行了核查和校準,是否有質量保證和控制措施等等。通過驗證采集的樣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同時利用樣品的顏色、渾濁度、pH及電導率等物理指標能初步判斷該樣品的污染因子大概范圍,如果監測數據出現較大偏差時,則能及時發現。實踐證明,缺乏科學性的采樣所帶來的誤差遠遠大于實驗室分析過程所產生的誤差。因此,科學規范的采集樣品是監測工作的基礎,分析出來的數據才能體現環境真實狀況。
2 結合具體分析方法進行審核
環境監測按監測目的的不同可分為環境質量狀況例行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監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應急監測等,在環境監測中常常存在同一個參數針對不同的監測對象監測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進行樣品分析時,首先要選取正確的分析方法,如果方法選擇不當,監測數據就會失真。在水質氨氮項目的監測中,有三個方法標準都適用于水質氨氮分析,《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水質 氨氮的測定 蒸餾-中和滴定法》 HJ 537-2009和《水質 氨氮的測定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 》 HJ/T 195-2005。蒸餾-中和滴定法一般適用于氨氮含量較高的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分析,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一般適用于氨氮含量較低的地表水、地下水分析,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分析。當審核監測數據時發現使用了錯誤的分析方法,必將得出錯誤的結果,應立即進行糾正。
3 利用污染因子之間邏輯關系進行審核
同一樣品的各項環境監測數據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比如同一水樣中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三個項目之間,化學需氧量濃度大于高錳酸鹽指數濃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濃度,當五日生化需氧量濃度高時,化學需氧量濃度必然也高;但反過來,當化學需氧量濃度高時,五日生化需氧量濃度卻不一定高,但水中溶解氧濃度必然低;而當水中溶解氧濃度高時,化學需氧量濃度卻不一定低。還有總氮與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之間的關系是總氮濃度大于氨氮濃度、硝酸鹽氮濃度、亞硝酸鹽氮濃度之和,如果出現了監測數據不符合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情況時,就要查找原因,以免出錯。
4 結合以往監測數據及污染物分布規律進行審核
不同的行業,其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不同,因此監測的特征污染因子就不同。石油化工行業特征污染因子是硫化物、石油類、揮發酚、總鉛、總鎘、總砷、總汞等;水泥行業特征污染因子是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火力發電行業特征污染因子是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汞及其化合物。因此,對污染源數據進行審核時,要根據特定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規律,判斷污染源監測數據是否符合其工藝流程和排放特征。在一般情況下,環境要素都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和變化規律,排污單位的環保處理設施穩定運行后,例行監測項目濃度不會有太大的波動。通過對每年積累的大量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每個項目的值域范圍,基本反映了該單位監測項目的波動區間和變化規律。因此,當出現某監測值明顯異于以往監測結果,或者污染物濃度時空分布出現反常現象時,比如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的排污口污染物濃度高于處理前的污染物濃度情況出現時,應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引起偏差的原因,及時處理。
5 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審核
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利用該定律來驗證監測結果是污染源監測數據審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污染源監測由于受到采樣質量、生產負荷、環境條件、工藝狀況流速流量、監測方案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計算也是行之有效的審核方法。
6 嚴格執行數據的三級審核制度
環境監測機構對于監測結果一般實行三級審核制度,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監測人員對其監測分析出具的數據負責,審核人員審核樣品采集和處理是否得當、使用的監測方法是否正確、是否現行有效、是否進行了證實、監測過程規范性、原始記錄完整性、質控措施合理性、公式運用和計算、結果的規范性以及計量單位、等。批準人員對監測結果的合理性、規范性、合法性以及監測結論的正確性負責。當發現可疑數據時,應立即進行調查處理,不能隨意舍取,確是由于監測儀器波動、方法偏差、環境條件改變或者分析人員失誤等造成,則應將該異常數據剔除。若無法判定原因,則需進行Grubbs統計檢驗予以取舍。
7 監測結果的“五性”審核
在環境監測中,從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角度出發,要求環境監測數據達到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簡稱“五性”。在審核監測結果的“五性”時,應從人員的能力、儀器設備的正確配置、樣品的代表性、有效準確的監測方法、監測環境控制、監測數據的有效性以及報告的完整性等方面進行,從監測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出具客觀、準確的數據。
8 結語
環境監測數據審核是技術性和責任性很強的工作,是把好環境監測質量關的重要環節。通過數據的審核,及時發現環境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排除隱患,解決問題。本人認為數據審核人員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熟悉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環境質量標準及監測方法,廣泛掌握各種污染物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環境中存在的形式,掌握污染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增強責任心,以嚴謹、科學、認真的態度進行數據審核工作,保證結果準確無誤,通過環境監測對生態環境質量和污染程度進行全面的掌握,為環境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監測任務作業指導書(試行)[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7.
[2] 齊文啟.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3.
[3] 張亞麟.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4] 趙澤華.環境數據審核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綠色視野,2012(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