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蕓
摘 要:英語文化教學是現代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課程,各個階段對英語文化教育的課程都是非常重視的,本文著重探討和研究了《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和視聽說教程》(第三版),對英語文化導入在聽說課堂上的具體應用進行了剖析。大學英語聽說課堂的教學主要以講述為主,講述的偏于英語方面的專業化知識,例如英語語法、單詞等,忽視了英語國家的背景文化的的導入,不注重于口語以及英語的文化風俗的教學,針對于我國的英語聽說課堂,授課教師應該注重于英語的實際表達方面的教學,這樣才可以真正的意識到地域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理解英語母體本身的真正含義,真正的將英語這門語言學好,達到綜合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語言 英語文化 文化導入 聽說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a)-0177-02
語言是與文化相互存在,相互影響的兩個個體,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依賴于文化的注入。英語教學需要與文化結合,才能達到教學的意義,才可以使學生更好學習一種語言,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了:大學的英語教學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的應用能力為目的,這樣才可以在今后步入社會中更好的運用這門語言,并且可以進行流利的英語口語交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研究分析總結了英語課堂的教育,更應將英語國家的人文風俗、地理知識、社會法制等各個方面的背景文化相關的知識導入于聽說課堂的教學之中,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真正的掌握英語這一語言的實際應用。
1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從客觀上講是一種文化的表達形式,是文化的一種依托,文化基于語言的表達進行傳播。根據相關學者進行的具體調查和研究說明了,語言就是文化進行過程后最終的產物和結晶,他作為一種介質的存在,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二者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一互補的形式存在于社會之中。我們可以將文化作為一個千變萬化的整體來看,語言是人類文明的文化范疇,是人類文明的發明的重要成果,是人和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有效工具。那么二者之間便是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的關系。
對于一種語言的學習,如果僅僅只通過傳統的死記硬背,只是可以通過學校的考試,還不能很好的運用英語這門語言,這可以說是語言掌握層級的最低階段,這樣的學習不可以很好的將語言運用于實際之中。學習一門語言必須與當地的文化背景、地域風俗相結合,加之口語方面的練習,結合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學習,才可以說是學習一門語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于語言文化方面的導入,語言是依托于當地的社會歷史發展而來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因此必須深入的了解當地的氣候、地理位置、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社會層級等,針對于這些文化背景層級的東西的學習,才能學好一門語言。大學英語授課中,更應該在英語聽說課堂中,導入英語的背景文化,使學生對英語的文化背景方面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去學習英語這門課程,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2 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的英語聽說課堂大部分只是講授英語方面的專業化知識,對于英語的背景知識的加入較為少見,因此,將英語的背景文化導入于聽說課堂中是十分重要的。
大學教授的外語課程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學生的國際化的交際能力,不只是單純的通過學校的考試,這樣的教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英語老師的教學,應該經過系統化的培訓,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的將英語的文化導入到聽說的課堂之中,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提升一個層面,不局限于傳統的考試。中國傳統的英語授課主要就是一些單詞、語法的教授,主要就是為了考試層面的通過,學生們對英語的學習僅僅停留于這個階段,對于英語國家的背景文化缺乏必要性的了解,這樣的學習是不正確的。因此在大學的聽說課程中,應該將背景文化導入到實際授課過程中,貫穿于課堂之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大學授課應與初、高中的授課方式有所不同,著重培養的就是英語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的實際交流能力,如果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如何進行很好的溝通交流。只有更好的去了解背景文化知識,在以后的社會中才可以真正的去實際應用。目前我國的英語授課教師對這一方面的授課還不是很重視,在實際的授課中教師應適當的引入文化背景知識與聽說課堂之中,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3 文化導入的方法
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和視聽說教程》(第三版)為具體的研究示例,通過實際的示例進行了的分析,總結從以下幾方面可以進行文化知識的導入:
3.1 單詞方面的課堂文化導入
the winter blues (《教程》1第4單元第54頁)
在英語的習俗中,帶有色彩的單詞通常具有文化的表達意義,例如顏色方面的詞語,與我國的傳統表達意義不同,例如,blue藍色,在英語中表示“憂郁,不開心”的意思。
3.2 習語方面的課堂文化導入
in seventh heaven(《教程》4第1單元第2頁)
此句話直接翻譯為“在第七層的天堂”,意思就是很快樂,在我聽課的過程中,教師對其的解釋并沒有引入背景知識,在這一知識的講解中完全可以引入西方的背景,西方天堂是有七層的,由此便可以引入快樂的含義,使學生不但可以很好的記住含義,也可以更加了解西方的文化。
3.3 習俗方面的文化導入
I like it medium. (《教程》1第5單元第59頁)
此句話的直接翻譯是“喜歡五分熟的牛排”。教師就可以通過講解西方的西餐習俗,來進行釋義的引入,將西方的文化引入到課堂的實際授課中去,使學生的對西方的習俗更為了解,對學習英語產生更大的興趣。
3.4 思維方式的文化導入
The salesgirl said it was 30% off today. (《教程》3第7單元第87頁)
這句話給人的直接翻譯就是以為打三折,但在英語中的意識其實是表示打7折,這就是一種思維習慣的引入,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非常容易叫人誤解。
4 結語
英語作為國際化的一種語言,在國際中使用最為頻繁,大學生學習英語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便是應用于實際的溝通交流之中,不應該局限于傳統的死記硬背,應該對英語的學習提升一個層次,對于聽說方面要較為重視。外語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要僅傳授一些英語的專業化知識,在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下,更應該將英語的背景文化導入于聽說課堂之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英語國家的思維方式、背景文化、風俗習俗等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將英語的文化,切實的導入于英語的聽說課堂之中,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慧榮.英美文學多維度文化導入教學范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6):56-57.
[2] 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跨越”與“超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10):108-109.
[3] 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第2版)視聽說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4]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