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磊
摘 要:在數字時代,各種各樣的數字媒體層出不窮。不同媒體的出現,也導致不同的讀者和觀眾的出現,編輯的工作內容和性質也因為不斷變化的讀者群體而發生改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出版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在這種背景下,傳統出版的圖書編輯只有實現相應的角色轉換才能在數字出版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數字出版 圖書編輯 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G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235-02
1 傳統圖書出版和數字圖書出版的特點
傳統圖書出版可以提供較為穩定的出版內容,圖書生產和銷售所需的技術含量比較低;傳統出版物的產業鏈相對封閉,一般為生產、銷售、讀者購買、收到資金。封閉且簡單的循環形成了較為單調的封閉式產業。而數字圖書出版具有出版內容的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數字產品形態數字化、傳播渠道網絡化等特點。
2 數字出版帶來的挑戰
數字技術被大量利用。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編輯們在尋找新選題時習慣于選擇瀏覽網頁進行檢索,尋找合適的作者,并通過發送電子郵件與作者和讀者互相溝通、審閱書稿、進行校對等。其實以上的變化只是將數字技術作為工作輔助工具而帶來的工作上的便捷和高效。真正的數字出版行業早已不單單是指從網上編輯及出版內容,或者是把傳統的紙質出版物進行數字化,或者是把傳統出版物發布到網上等一些簡單的模式。數字技術帶給出版界的更多的是閱讀習慣和產品概念上的影響及變革。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國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了7.72億人。如今網絡已經成為全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看新聞、查資料、閱讀、娛樂、交際等都是在網絡上進行。所有傳統出版物如圖書、報紙、廣播、電視、音像制品等的內容,在網絡上幾乎都可以輕松找到。網絡的快速發展,使互聯網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人們從網絡上獲取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很多人們在閱讀時不再去購買或借閱圖書,而是選擇在網絡上快速地查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內容,這樣做不僅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3 數字出版時代編輯角色的轉變
在數字時代,各種各樣的數字媒體層出不窮。不同媒體的出現,也導致不同的讀者和觀眾的出現,編輯的工作內容和性質也因為不斷變化的讀者群體而發生改變。而與傳統媒體不同的媒體的出現,都在極大地改變著編輯的性質、地位和職責,也在更改著編輯的角色。編輯被稱為“為作者做嫁衣”的文化使者。在過去,編輯的側重點更多的是把握作品的內在價值和精煉的內容,華麗的“嫁衣”下是完美的比例和結構。在數字出版時代,圖書表現形式不再那么的單一,編輯會根據不同屬性去體現作品的設計思想,不僅僅只是借助紙質圖書等有形的形式,還將借助數字出版的多種優勢從多方面將作品轉變為新媒體產品形態。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傳統編輯要重新規劃自己的工作方式,要想改變,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3.1 數字出版整合能力
數字出版技術客觀上要求數字出版編輯應是具備和掌握多種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學習與掌握數字出版軟件的使用知識和方法,極大地提高編輯效率,是這一時期對出版編輯的最基本要求。數字出版時代,只要擁有優秀的整合內容資源的能力就能夠控制市場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出版社的核心就是編輯,編輯要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再重構和利用,把力量貢獻給新時代的數字出版行業。
3.2 市場經營能力
傳統的編輯更多的是強調編輯的角色,而在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市場。市場分析也是編輯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想要獲得收益并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那就要重視市場的需求,編輯想要在經濟上得到收益必須重視市場的作用,要對市場趨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結論,這才是編輯工作的完善。編輯的社會角色也是不容忽視的,編輯的角色轉變向市場經營時,想要將那些優秀的作品挖掘出來那就必須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要讓作品在市場上大放異彩那就需要進行嚴格的篩選。而在編輯由傳統的編輯角色向市場經營的角色轉變的過程當中,這兩種角色轉變過程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生存的根本是順應市場的需求變化來獲得經濟價值,但是編輯所從事的工作是在人類需求上的超越,編輯所創造的是人類所需要的精神上的財富,是精神的食糧。微博、論壇等的出現使個人數字出版變得更加容易,在傳統的圖書出版過程中會有嚴格的審查,而現在幾乎任何人都有在網絡平臺上表現自己的機會,只要是優秀的作品就能在網絡上擁有大量的讀者。網絡的普及使得傳播作品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從而傳統的圖書傳播方式逐漸被改變,所以編輯在工作中也要注重社會效益,堅決不能走低級趣味的道路,種種事跡表明,為了短期的利益而放棄長期的收益行為是不可取的,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去運作,但是又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原則,才是編輯進行策劃和市場經營的可行之路。
3.3 數字出版意識
在數字時代,編輯的功能和理念也在發生著變化。“理念”實際上就是我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而編輯的理念就是指編輯對其工作的觀點、看法和觀念,編輯的理念決定著編輯對待工作的態度和工作的方向。在數字時代,人們知識需求的廣度和信息需求的頻度都是以往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當代出版社編輯的職責主要是把雜亂的信息進行組織分類給讀者提供信息和知識的服務,做讀者的知識分類和審查把關者。互動這個環節在傳統出版模式很少見,而在數字出版時代,和讀者的互動卻成為了一種主流。互聯網時代網絡便捷,編輯要充分抓住這個優勢,多去和讀者溝通交流,要充分了解讀者心中所想,融入作者圈和讀者圈,逐漸成為引導者。在這個時期編輯面臨的考驗就是怎樣去和讀者互動、如何抓住新的課題,要動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爭取實現數字效益最大化。
3.4 數字出版的創新能力
無論是在現代社會中的編輯需要面對讀者,理解市場,還是現代信息時代的分眾傳播,編輯都需要面對廣大讀者,都需要對受眾的內在需求進行差異化的考慮,并將這種考慮進行層次上和對象上的劃分。創新是事業進步與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于數字出版的發展而言,編輯一定要將創新時刻銘記于心。出版的核心力量是編輯,并且編輯還是創新的主體,編輯想要做好工作成為出版行業的佼佼者那就要做到勇于創新,要想成為數字出版的創新先鋒,必須做到以下三點:第一,要具有創新意識,在新時代下,思想陳舊保守的人很難實現事業的發展,遇到了新的問題、新情況就要用新的意識去解決。進行工作創新要充分運用新時期的便利條件去吸收對于新鮮事物的看法。第二,要有創新的思維,在數字出版時代,創新思維對于編輯來說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開闊眼界,在面對多元化的信息時代時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新鮮事物以及有更多的新方案去面對時代的變化。第三,要實踐創新。很多時候有些人總是把事情想得天花亂墜卻沒有付諸行動,這種人就算有創新的意識和思維,也未必會去實踐他的創新思想。編輯要在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思維形成后,加以實踐,從而實現自己角色的真正轉變。
4 結語
數字化時代給傳統圖書出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數字化和互聯網的融合使得許多產業之間的界限被打破,編輯應該轉變傳統的出版思想,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和創新的意識來抓住機遇,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出版整合能力和市場經營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數字化的浪潮中激流勇進。
參考文獻
[1] 吳惠娟.淺談數字出版環境下的編輯角色轉換[J].出版廣角,2011(10):50-57.
[2] 趙瀅.實現數字出版時代的轉型與升級[J].今媒體, 2003(10):24.
[3] 徐江濤.論數字出版背景下編輯素質的培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