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霖
摘 要:國內外學者由于研究目的、研究視角的不同,使得對于社會支持的理解形成各種不同的看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社會支持的概念、社會支持的主體、社會支持的客體、社會支持的內容、社會支持的類型進行分析討論,旨在加強社會支持的內涵研究,目前基本達成了一些共識即社會支持的內涵實質上就是社會網絡對弱勢社會網絡自愿發生的資源轉移。
關鍵詞:社會支持 主體 客體 內容 類型
中圖分類號:B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a)-0240-02
國內外對社會支持的研究由來已久、成果豐碩,但是由于涉足學科較多、研究目的各異,目前在學科間甚至同學科內部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文主要從社會支持的概念、社會支持的主客體、社會支持的內容以及社會支持的類型等方面對社會支持的內涵展開了討論。
1 關于社會支持的概念
從眾多學者研究中不難發現,由于出發的角度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其表述也不盡相同。從個人的角度出發,Malecki等人認為社會支持是指促進個體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避免外界環境危害的他人支持性行為。劉翠娟等人認為社會支持是指主觀和客觀的各種社會關系基于社會網絡機構對個人產生影響[2]。李遠等人認為社會支持是指一個人通過社會聯系獲得社會各方面的精神支持和物質幫助[3]。從弱勢群體的角度出發,李強表示,社會支持是指各種社會形式向社會弱勢群體即生活困難者提供的免費援助和服務[4]。陳成文認為,社會支持是指社會弱者從社會網絡獲得的有選擇性的物質和精神手段的幫助[5]。蔣艷、張廣林等人都認為社會支持是與弱勢群體存在相伴隨的社會行為[1,6]。Yoshiharu Fukuda等人研究認為,生活在社會經濟弱勢條件下的老年人應鼓勵社會支持網絡。Andrew MK等人將社會支持納入到社會脆弱性的概念。MajaLopez-Hartmann等人研究表明了社會支持指向也是社區居家虛弱老年人這一虛弱群體。
2 社會支持的主客體
關于社會支持的主體,從上述學者的表述中可以了解到,社會支持的主體有社會形態、社會網絡、社會聯系、他人、周圍與之有接觸的人們、親朋好友或者社會、社會各方面等表現形式,其實質主要分為個人的支持和群體的支持。而陳成文研究認為社會網絡實質上是一個社會關系體系。在這個社會關系體系中,存在著個體、群體、國家之間的互相交叉的多重關系。因此,社會支持的主體就是個體所能發射出的強弱關系網即社會網絡。關于社會支持的客體,主要有個體(或個人)和弱勢群體兩種表述,前一種表述表明社會支持的客體是指社會弱勢或者脆弱群體,是具有選擇性的,后一種表述認為社會支持是一種普遍性的社會行為,在平常生活中每一個個體都有可能是社會支持的客體。學者們對客體的定義雖各有側重,但作為上位概念來講難免會有失偏頗。這兩種表述中產生了三個元素即弱勢、群體、個體(或個人),筆者認為把這三個元素整合到一起才能較為全面的詮釋社會支持客體的內涵即弱勢的社會網絡。
3 關于社會支持的內容
從已有的研究中發現,由于研究的目的和著重點不同,支持的內容也是多方面、多維度的,通常社會支持的客體決定了社會支持的內容,社會支持的內容又決定了社會支持的手段。而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需要對支持內容的本質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社會支持的客體是社會弱者或者弱勢群體,那么加深對社會弱者或弱勢群體的理解就更能促進我們對支持內容的宏觀把握。從經濟學角度出發,社會弱者是一個與貧困直接相關的概念;從法學的角度出發,凡是需要法律來保護其正當權益的人就是社會弱者;從社會學角度出發,社會弱者是一個在社會性資源分配上具有經濟利益的貧困性、生活質量的低層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會群體。而從社會資源理論的視角出發,能更好的詮釋弱勢群體的內涵,實際上弱勢群體就是那些擁有比較少的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從而不僅現在處于社會結構的底端,而且缺乏經濟、政治、社會機會,其未來發展也相當困難的人群,而在林南教授看來社會支持也就是獲得更多的積極的社會性資源。可以看出弱勢群體問題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是由于社會資源在群體間的不平等分配等原因所造成的。
4 關于社會支持的類型
學者們對社會支持進行了分類,然而由于研究目的和著重點不同,他們對社會支持的分類標準、分類方式也不盡相同,主要是按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分類的:按支持的主體劃分,鄭杭生將社會支持區分為以國家為主體的國家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經濟領域支持和以社團和個人為主體的狹義的社會支持三類。許傳新等人將社會支持系統區分為個體支持、群體支持和國家支持三大系統[7]。林順利等人則將社會支持系統分為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等正式支持、社區等準正式支持、社會關系網絡等非正式支持和社會工作等專業技術性支持四類[8]。按支持的形式劃分,Canlan G研究認為社會支持包括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張廣林將社會支持分為有形的物質資助和無形的指導兩種基本方式[6]。趙博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客觀的、實際的、可見的支持。二是主觀的、體驗到的情緒情感上的支持[9]。學者肖水源把社會支持分為三類:一是主觀的、體驗到的或情感上等主觀支持,包括了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和主觀感受密切相關;二是客觀的、可見的或實際等客觀支持,包括了個體獨立的感受,是存在的客觀現實;三是表示個體利用社會支持的多少即支持的利用度[10]。按支持的內容劃分,如:Cobb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分為情感支持、網絡支持、信息支持、物質支持、工具支持和撫育支持6種;Wellman&Wortley;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區分為小宗服務、情感性支持、陪伴性支持、經濟性支持、大宗服務等5項;Cutrona&Russell;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可以分為5類:網絡支持(社區)、情感支持、物質支持、自尊的支持和信息支持。
參考文獻
[1] 蔣艷,錢娟.農村留守老人需要社會關懷[J].社會工作,2007(12):47-48.
[2] 劉翠娟,王琦,陳耕春,等.農村體育與社會支持現狀的研究——從心理健康與構建和諧新農村的視角[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6):761-764.
[3] 李遠,譚小林,曹國興,等.重慶地區健康老年人群社會支持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2):175-177.
[4] 李強.社會支持與個體心理健康[J].天津社會科學,1998(1):66-69.
[5] 陳成文,潘澤泉.論社會支持的社會學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6):25-31.
[6] 張廣林.城鎮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社會支持體系[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5):102-104.
[7] 許傳新,王平.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因素分析[J].社會,2002(7):90-91.
[8] 林順利,孟亞男.國內社會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研究評述[J].社會工作,2009,(11).
[9] 趙博.我國弱勢群體社會支持對策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
[10]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4(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