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廣豪
【關鍵詞】 貧困地區;信息技術;教學現狀;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27—01
進入21世紀以后,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而信息處理能力已然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已然成為人們文化水平的標志。信息技術是現代中小學的必修課,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將來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這一工具,然而在大西北,尤其是定西這個國家級貧困地區,傳統的思想觀念、落后的社會經濟,薄弱的師資環境,使得我們在信息教育、教學中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阻礙了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西北貧困地區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1.教學硬件匱乏。現代社會,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更新換代日新月異,但是西北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學使用的學生電腦絕大多數還只能進行office軟件下的打字練習、文本編排、數據格式化等功能,對于一些占用內存較大,顯卡等硬件要求比較高的軟件如Photoshop、Flash等,這些電腦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高一信息技術選修2 《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很多學校就只有放棄,只能選算法與程序。同一個縣六所高中,選修的內容也因此各不相同。
2. 傳統觀念與信息技術教學理念沖突。在西北貧困地區由于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基本上所有的學校管理人員和學生家長對信息技術這門沒有列入高考考試范圍的科目無法引起重視,認為信息技術課是多余的,不重要的,甚至是引導學生學會玩游戲的。錯誤的認識導致信息技術教師不管如何強調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學生仍然對此不屑一顧,學習上不用心,進度上不去,老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敷衍。每位家長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而他們認為成才的標準就是以后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學。在高考的指揮棒下,盡管他們也知道當今社會對電腦技術的需求,但更多地會認為信息技術方面的學習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于是他們不支持甚至反對自己的子女花時間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上。
3. 師資力量薄弱。在西北貧困地區的中小學里,信息技術教師有一部分是半路出家的,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與培訓,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就不扎實。課本上有些內容教學起來就顯得力不從心,一些本該細致講解的就只能一句帶過。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 , 可以算得上是一門新興學科,它起步晚,周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方法可以借鑒,只能由教師自己琢磨,相當于摸著石頭過河。一個常規的教學內容,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深入淺出地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這是需要教師經過幾個班、幾個年級的教學后,深層思索,認真總結后才能熟練掌握并應用的。因為走了這許多彎路,耽誤的學生就不是一個半個,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再談更好地利用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 解決策略
1.轉變傳統的錯誤觀念,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人的思想認識和他在社會的發展是成正比的。就如同教學中常常提到的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內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教學中,老師的教導是外因,學生的學習是內因。學習只有主動,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信息技術在西北貧困地區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正確認識,需要家長的支持、學校管理人員的肯定、學生的主動學習,缺一不可。
2.多措并舉,加快信息技術教育硬件建設。如果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的話,那么談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則是一句空話。對于西北貧困地區而言,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依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公益人士等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多管齊下,才能保證信息技術教育的正常開展。
3.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數量足夠,素質較高,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推進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在采取激勵政策,吸納具有高水平計算機知識的專業人員到農村學校的同時,必須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發揮教師進修學校培訓師資的優勢,培養信息技術教育專職教師,并對在職教師定期進行信息技術培訓。針對農村小學、農村初中和高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訓與全員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日常實踐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全面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
總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所以,西北貧困地區信息技術教育雖然面臨著重重困難,但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念,鼓足勇氣,大膽嘗試,不斷總結經驗,把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當作一項工程來抓,爭取盡早迎來貧困地區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和諧發展的春天。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