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
隨著國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幼兒園的數量與規模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入園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減,但入“好園”的矛盾仍然突出。我們知道一所好幼兒園除了基本的硬件及設施有保證外,教師是一所好幼兒園的核心。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影響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專業水平,而教師的專業水平則依賴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程度。在長期的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深刻地意識到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程中,園本教研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許多幼兒園園本教研的質量不高,不能引發教師的有效學習與反思,制約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如何提高園本教研的有效性,在教育實踐中改變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實現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促成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當下幼兒園管理中重要的課題,值得我們反思與探索。
一、園本教研的現狀、問題與反思
園本教研與幼兒園傳統的教研活動無本質的區別,其現狀具體表現為:教研活動中,教師滿足的是能夠應付幼兒園常規性的工作,不去思考保教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工作限于日復一日的簡單重復,表現在教研中感覺到“被教研”,而不是在“做教研”;教研活動中,大多數教師只聽不說,生怕自己的觀點與別人不同,引來領導與其他教師對自己的不利看法;園本教研變成教師之間相互點贊的平臺;教研活動變成牢騷會、抱怨會,負面情緒較重;教研活動熱熱鬧鬧,但教師的專業自信仍未建立起來,專業的話語權缺失等等。究其原因,園本教研存在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形式上,單純以觀摩教學、研究教學得失為方法策略;視野上僅關注教師,沒有擺脫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中心;理念上,很少以兒童的立場思考問題,欠兒童研究意識;功能上,多局限教學現場的評價,極少對問題成因進行追蹤、思考,且知識經驗碎化片,不能形成整合;理論上,很難將新的教育理念運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最終導致教師聽了看了也未必接受,接受了未必會用,會用了未必適用等等問題的產生。上述現象引發的思考:為什么教研活動看似熱鬧,教師真心呼應的少?為什么教研活動總是那么幾個人在發言?現實中為什么教研活動頻率不低,而問題仍然存在?為什么教研活動研究的是一套,教師實際帶班執行的卻是另外一套?凡此種種,不得不引發我們對現存幼兒園教研活動進行深度反思。
二、園本教研的本質與特征
園本教研,是一種以幼兒園為研究基地,以園長和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活動。它與傳統教研相比較,已經不局限于具體的教研活動,其內涵是一種教師間的學習活動。園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自下而上的研究,使幼兒園獲得自我創生和不斷自我發展與提高能力。教師是園本教研的主體,通過園本教研引導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自覺主動地致力于探究和解決自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從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實踐先進教育理念向教育行為的轉化。園本教研的最大特點是:園本教研的本質是真教研,研究的是真問題,研究方法是以教育行動研究為主;園本教研的主體是一線教師,目的是以研究為手段,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借問題的有效解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園本教研的根本特征是:以問題為導向,服務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幼兒的發展為根本目的,是草根性研究;園本教研的最終價值,在于讓教師通過開展積極有效的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提高教師課程實施和教學實踐的質量,并在這個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先進的教育理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
三、園本教研的組織與實施
1.管理上的價值在于:構建教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體是園本教研的核心與關鍵,讓教師與同伴對話,借助專業發展共同體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園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組建和諧良好的教師間的學習團隊,通過教師間基于保教工作實際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進行高質量的相互對話,使得每個成員在團隊中能彼此交流各自的思想,相互碰撞爭論各種教育中的問題,共同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智慧,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自我價值,喚醒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形成教師團隊在專業發展上的互動和相互依賴,達到教師間高質量的對話、反思、學習與分享,實現提升保教工作質量、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助推教師專業成長。為了實現這一管理的理念,首先要求園長做到弱化行政的干預與領導,積極倡導同伴互助的成長文化,與教師共同作為專業的伙伴平等地參與活動,要將園本教研文化滲透到教師的園本教研過程之中,堅決杜絕用行政的眼光評價園本教研活動中教師的觀點與行為。其次將園本教研的權利還給教師。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師在活動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用任務清單式的方法讓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研究方向,并認領園本教研具體活動,圍繞園本教研的話題設計具體的活動方案,找準研究的重點與難點,使教師作為園本教研活動的組織者,領導同伴進行深度的學習與思考,努力通過全體學習者的智慧與分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2.實踐的價值在于:堅持正確的園本教研的方向與價值追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園本教研起到了目標導航的作用,它使教師專業成長與助推幼兒健康發展結合,教師領會每個階段幼兒發展的關鍵指標,掌握幼兒學習的基本特點和方式,學會觀察兒童,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這是新時期幼兒園園本教研的方向與價值追求。園本教研內容選擇的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如觀察、分析、評價孩子發展的能力、班級環境的創設能力、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力、游戲活動的指導能力、家長工作的能力、進行教育實踐研究的能力。園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有:解決問題研究——專題研究——課題研究。例,問題研究包括如何聽課、評課、說課,班級主題墻的布置,以及如何給幼兒寫一封幼兒能聽懂的信等。專題研究:幼兒繪本教學研究包括幼兒創意美術教學的研究、班級管理的研究、幼兒常規研究等。課題研究:包括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園所課題的研究等。園本教研的基本流程是:一是提出問題,要找出需要通過園本教研解決的幼兒發展、教師發展、幼兒園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研究的主題與問題。與此同時,把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歸因,找出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問題。二是進行專業的學習:開展基于專業學習的教研(兩個關鍵點:分析評價教師現有的知識結構,提供專業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三是組織開展行動研究:主要是呈現反映特定研究主題或者問題的教育活動案例或教學活動,引領教師用形成的理論框架分析教育活動案例或教學活動,進行深度對話。四是分享交流:參與教師調整方案,再次嘗試在實踐中運用研討結論,引領教師合作重新對話分析案例,形成新的認識與策略。
3.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喚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決定園本教研質量的核心有三個基本對話方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自我反思,與自己對話,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前蘇聯著名的教育者贊可夫指出:“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尋根究底的精神,要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美國教育家斯金納也提出,對教師專業發展而言,經驗+反思=成長。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進行的自我回顧的分析過程,它具有研究性質。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它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理解:教師是專業人員,是發展中的個體是研究者。反思基本的作用是實現教師與自我的對話,教師通過教育筆記、教養日記、教學反饋等形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得的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得到快速成長。同伴互助的實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對話、互助與合作,是教師與同伴對話,其形式有:交談、協作、幫助,通過案例研討、觀點辯論、學習交流,提高個人反思的分享、求助、交鋒、合作。專業引領:專業引領是園本教研得以深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是園本教研向縱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專業引領是教師與對話,其作用是:促進教師實現實踐與理論對話,避免教師僅僅局限在經驗的層面上就事論事,實現教師在同伴基礎上與專家的對話。主要的形式有:主題講座、現場研討、合作研究等。三種對話方式既是高質量園本教研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之,有質量的園本教研應該能夠解教師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又能改變實踐,提高保教工作質量。同時使教師研究前有欲望,研究中有不吐不快的沖動,研究后有解決問題的開悟,與此同時又產生繼續探索的沖動。除此之外,還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幼兒發展,提升幼兒園品質。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