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靜
【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應用;優勢;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99—01
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有獨特的優勢,當把電教手段與語文教學內容合理地滲透、融合后,再根據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與學習內容巧妙設計,就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一、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中的優勢
1.直觀、形象的優勢。在教學時,有些知識的建立只靠教師語言傳遞,學生往往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彌補這一缺憾。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可以為學生創設和諧優美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充分感知,一目了然,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集趣味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優勢。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改過去課堂上盡是靜態信息輻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東西動起來。在“聲”“形”“色”的結合上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心態結合到一起。它通過“聲”傳遞師生心靈深處的語言,通過“形”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通過“色”描繪師生所想的五彩圖,從而吸引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3.豐富教師備課資源的優勢。利用豐富的多媒體信息,可方便教師的備課,把教師從繁重的抄寫中解脫出來,從而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研究教案、不斷反思課堂教學上來。
二、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的途徑
1.快樂中識字。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因此它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識字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樂于思維,勇于探索,盡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識字教學中。如,教學語文第二冊的《語文園地四》時,教師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認識五官的兒歌《五官》,把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情景當中,兒歌豐富的內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再出示課前準備的圖片,讓學生根據人體的一個部位(如耳朵,鼻子等)快速說出它的名稱。如此一來,課堂氣氛自然是非常活躍的。然后再適時引出要學的生字詞,讓學生對字詞進行識記,并能從形象思維的角度提升學生的記憶。
2.情境中閱讀。語文課中每篇課文都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為讀者營造生動的生活場景,作者筆下不僅有聲、有畫、有景,而且有情。多媒體的優勢是它運用音樂、圖畫、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加深學生對情景的內心體驗。多媒體在課堂中的運用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品味,進入文章的情景,感知到課文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手段,用大屏幕投影播放水渾濁的情況,問學生這能飲用嗎?學生自然回答是不能飲用的,教師接著播放紅軍長征的圖片,問學生當我們的紅軍看到老百姓喝這樣的水,他們會怎么辦呢?以這種設疑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思考,結合幻燈片對場景的展示,能讓學生對課文描寫的具體情況更加了解,便于他們思維的發散,有利于課堂教學深入展開。
3.輕松中寫作。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作文教學,使教師在教學時更為便捷,在最大程度上打破傳統的限制,給學生更方便、更廣闊、更自由、更有益的空間,達到輕松寫作的目的。如,多媒體幫助學生觀察。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沒有細致準確的觀察,學生就不能把話說清楚、把作文寫具體,因此指導學生觀察在作文中就顯得格外重要。指導觀察春天景物的時候,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美麗的春天,有鮮艷的花朵,嫩綠的小草,剛剛發芽的柳樹…… 萬紫千紅的春天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配以舒緩的音樂,學生由感而發,觸景生情,不僅寫出了春天的美,而且寫出了對大自然的無比贊美、熱愛之情;多媒體輔助作文評改。在作文評改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加快節奏,提高評改質量,更重要的是能把作文訓練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媒體出示錄制好的同題優秀作文,讓學生與自己的作文進行比較,也可以進行現場作文評改,這樣,不僅使學生熟悉、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
多媒體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強大的交互性,靈活多樣的形式,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對小學生探究性的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