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摘 要:地方文獻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社會發展情況和自然情況的重要文獻資源。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收集、保護、整理和開發地方文獻資源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文獻的特色館藏建設是圖書館工作的又一種延伸,文章從特色館藏建設的必要性、文獻搜集方法、基礎條件和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為新時代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文獻 特色館藏 文化品牌 文獻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a)-0199-03
Abstract: Local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literature resource that reflect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conditions of a region. For public libraries, collecting, protecting, collating and developing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brary work.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is another extension of the library work. The article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collection, the methods of collecting literature,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literature of the new era public library.
Key Words: Local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Cultural brand; Document promotion.
在網絡技術高度普及的現代社會,數字資源建設的飛速發展,讓資源共享成為了可能,大而全的館藏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專業化要求,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應當結合自身多年積累的地方文獻資源,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發展規劃,開展有別于其他圖書館的專項文獻研究,建設地方文獻的特色館藏資源。
1 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建設的必要性
1.1 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有利于地方文獻的保護與開發
在地方文獻工作中,我們既要不斷拓展文獻搜集手段,還應當注意對于現有文獻資源的整理與開發,從中挑選出具備一定規模、屬于同一大類且具有本地地域文化特色或者反映出本地區社會發展成就的文獻資源,編輯文獻目錄,進行專門加工和保存,形成二次文獻。這樣能夠使文獻資源獲得更好的利用價值。
1.2 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有利于公共圖書館品牌化文獻資源的形成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歷史變遷、風土人情、資源物產等因素均有不同,人類發展中遺留下來的地方文獻也各具特色。在廣泛搜集的基礎上,建立屬于本地區的地方文獻特色館藏資源,有助于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公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環境下,形成人無我有、獨具特色的品牌文獻資源,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
1.3 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有利于公共圖書館更好的服務于政府決策和科學研究
在公共圖書館對外服務職能中,為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決策參考和文獻檢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內容。地方文獻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能夠使公共圖書館在某一專門領域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加精準的咨詢服務,同時能夠為科研單位和個人的地方文化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快捷的文獻咨詢服務。
2 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館藏建設的必要條件
在地方特色館藏建設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文獻搜集,而應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圖書館方應劃定專門區域,且具備足夠的面積,用于專門存放收集到的地方特色文獻;第二,特色館藏資源應由專人負責日常管理,所有文獻進行目錄加工,分類登記,在條件允許下,應配備專門的圖書分編人員,負責數據錄入和館藏地點分配;第三,切實開展社會推廣活動,特色館藏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服務于本地文化發展,圖書館應當發揮文化窗口單位的作用,通過舉辦展覽、交流會、接受讀者咨詢和數字化線上推廣等手段,將特色資源文獻專題庫,打造為一張文化品牌,以促進文獻的開發與利用。
3 地方文獻特色館藏資源搜集方法
3.1 加快推進呈繳本制度的貫徹執行
呈繳本制度指國家以法律、法規形式規定,全國或一個區域所有出版機構或負有出版責任的單位,凡出版一種出版物,必須向指定的圖書館或機構免費贈送一定數量的樣本。我國自新中國成立后,就規定了圖書館是文獻呈繳的接受單位,各地區也在不同時期相繼出臺了文獻呈繳規定。但事實上,在具體執行上卻存在很多困難。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其中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出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國家圖書館和所在地省級公共圖書館交存正式出版物。”這為呈繳本制度的執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立法保障。
作為公共圖書館,一方面應當廣泛開展普法宣傳,讓社會單位和個人懂得自己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應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應當與本地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積極聯系,爭取行政支持,向本地區出版機構和單位發出通知,要求履行文獻呈繳的義務。相信通過各方的積極努力,呈繳本制度必將得到更好的落實。
3.2 積極外出走訪,尋求社會合作
地方文獻搜集工作與圖書館常規圖書采購不同,它具有極大的靈活性,需要采訪人員及時的掌握本地區社會動態,并頻繁外出,建立廣泛、穩定的社會合作關系。通過關注媒體宣傳,可以了解到本地即將舉辦重大活動的時間與地點,以便及時的向主辦方搜集活動宣傳材料或會刊等資源;另外,地方文獻采訪人員應與本地的出版社、史志辦、地方志編撰委員會、政協文史委、社科聯和文聯等單位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及時搜集本地區的地方志書籍,掌握本地圖書資料出版目錄,了解本地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文化發展成果。從而在豐富本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同時,更好篩查符合本館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建設所需求的文獻資源,并及時獲取。
3.3 靈活運用有償的地方文獻搜集方式
在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采購經費中,基本都會為地方文獻撥出專門的采購經費,因此,地方文獻采訪人員應當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開展有償的文獻搜集。
在各地區的歷史進程中,很多具有文化價值的文獻資源是散落于一些收藏家、學者和從事圖書交易的個人手中,這些文獻是不能簡單的通過征集的方式來獲取的,當出現這類情況時,采訪人員可以提出申請,動用地方文獻采購經費,按照市場價格以有償方式從收藏者手中獲取,這既是保證收藏者的利益,同時也是對他們文獻保護行為的尊重。
此外,互聯網上出現的古舊書店,不僅包含了大量古舊圖書資源,而且在圖書品相、價格和運輸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這為地方文獻的搜集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條件。在有償收集文獻工作中應加以合理利用。如長春市圖書館為了加快本館地方作家作品文庫特色館藏的建設,從2016年起研究決定,批準地方文獻采訪人員從孔夫子舊書網等網站選購圖書,所需經費從地方文獻采購專項經費中列支。這不僅減少了采訪人員外出的辛苦,更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在專業人士參與下的地方文獻搜集
地方文獻特色館藏首先是具有較高的專業性的,在文獻搜集上也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因此采訪人員應當在本地區內,尋找符合特色館藏發展需要的專業人士進行溝通合作,征詢他們的建議并獲取支持,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如長春市圖書館在2017年開展的地方作家走訪和藏書家調研兩項工作中,獲得了本地作家群體和藏書愛好者的廣泛支持,不僅得到了許多合理建議,更有許多人拿出自己出版或收藏的書籍贈送給圖書館。這樣不僅豐富了特色館藏文獻,更重要的是使特色館藏建設更加符合專業性要求。
3.5 注重數字化文獻資源的搜集
在現代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文獻資源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對文獻進行加工、保護和開發的重要手段。因此,地方文獻采訪人員應當注意數字化出版物、影音書籍、圖片的搜集工作。特別是微信公眾平臺,目前很多的電視臺、史志辦、研究會等單位或社會團體都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各單位通過上傳各種編輯、整理后的資料,達到對地域文化的宣傳和推廣的目的。其中很多內容都是地方文獻需要的。通過瀏覽本地文化單位官網、微信公眾號,采訪人員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4 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館藏建設舉例
“長春市圖書館地方作家作品文庫”。在公共圖書館中,被劃定為“I”大類的文學類圖書往往是借閱量最高的圖書。文學類圖書兼具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識性,是讀者們娛樂生活和學習文化知識的良好途徑。而其中所記載的社會歷史變遷、民俗風情、百姓生活和地域思想文化都是地方文獻研究所需要的。長春市圖書館自1992年新館落成后,一直將收集本地區作家出版的文學作品列入地方文獻收藏的重要內容。經過20多年的積累,目前已經入藏文學類圖書近1800余種,2200余冊,形成了涵蓋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戲劇、影視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和文學評論等體裁廣泛,藏量較大的專題文庫,成為記錄長春地區文學發展成就的一處文化空間。近年來,長春市圖書館以地方作家作品文庫為基礎,積極與本地作家協會溝通合作,陸續開展了“白山黑水英雄贊歌”主題展覽、作家交流會、優秀文學作品推介會和館藏作家作品展覽等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在促進全民閱讀推廣工作中成績顯著。
5 地方地方特色館藏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5.1 堅持發展理念,樹立品牌意識
社會發展需要文化的支撐,黨的十九大將文化自信建設提高到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公共圖書館作為一線文化服務單位,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現在很多地區的文化館、圖書館、藝術館等文化單位紛紛開展了如公益講座、展覽展閱、親子閱讀、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那么,如何在日益繁榮的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吸引讀者參與,引發社會關注,這就需要公共圖書館樹立品牌意識,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其中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建設就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因為地方文獻特色館藏是基于圖書館多年文獻收集工作而形成的,其他單位并不具備同等條件。公共圖書館應當在做好文獻搜集、整理、保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社會宣傳和文化推廣活動,促進文獻開發再利用,吸引本區文化精英分子的參與其中,打造地區文化品牌,以此確立行業內的專業地位。
5.2 穩定文獻搜集人員隊伍,強化業務指導與培訓
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特別是對于具有專題文化特色的文獻搜集工作,必須有人能夠長期的跟進,并對文獻的搜集渠道有整體的掌握。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必須配備穩定的文獻搜集人員,一方面對本館地方文獻資源有充分的認知,另一方面通過積極與外界聯系,建立穩定而廣泛的社會關系,這樣才能保證地方文獻搜集工作的有序進行。此外,面對信息化和數字化高速發展的現實情況,公共圖書館應當注重對地方文獻采訪人員的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鼓勵他們參加學術研討,拓展視野,不斷提升文獻搜集和整理的工作水平。
5.3 堅持讀者至上的理念,強調社會性和歷史延續性
廣大讀者是公共圖書館最主要的服務對象,所有工作的都應以服務大眾閱讀和促進文化發展為著眼點和落腳點。所以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建設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方便讀者對文獻的閱讀和使用。除了極少數珍貴古籍文獻外,所有的地方文獻應當向讀者免費提供查詢和閱讀的條件,并通過文獻推廣活動積極向讀者們進行推介,發揮文獻應有的社會教育價值,堅實知識共享的社會性。另外,特色館藏文獻的整理應當遵循一定的時間脈絡,保證文獻的歷史延續性,體現文化發展的歷史架構,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地方文獻管理是公共圖書館業務工作的重要一環,其內容包羅萬象,是研究本地區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資源。開展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建設則是公共圖書館加強文獻保護和樹立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舉措,這需要圖書館人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在探索中完善方法與制度,樹立獨具一格的文化品牌,發揮引領社會閱讀的旗幟作用!
參考文獻
[1] 蒙秀艷.論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特色館藏的構建與區域經濟的發展[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4):41-44.
[2] 韓春艷.公共圖書館推廣地方文獻資源的實踐與思考——以太原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 2016(S1):69-71,104.
[3] 張春暉.進一步開發地方文獻資源是地方公共圖書館的重要社會職責[J].科技資訊,2012(13):252.
[4] 齊海華.試論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與服務[J].現代農村科技,20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