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杰
摘 要:近年來,我國由于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對中學教學進行了課程改革,新課改下更是看重學生個人發展,關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旨在完成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從而培育出新世紀所需的優秀人才。從新課改的目標出發,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學生;創新能力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學生,更適用于國家,國家的命運發展離不開有知識的人才,在當今時代,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對國家發展百利而無一害。教師不僅僅要求學生會學習,更要培養學生學會創新性的學習,才能培養出國之棟梁。
一、制造疑問困惑,點燃學生的創新之火
任何創新都不是平白得出來的,而是在疑問中產生的,有疑問了才會去動腦思考,才會在思索中迸發創新的火花。中學數學是一門需要進行邏輯思考的學科,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里,只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忽視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而且一味地講究題海戰術,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卻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腦思考的能力,互相交流協作能力,這樣的中學數學教學模式,使得數學失去了自身迷人的魅力,讓學生誤以為數學就是枯燥的運算,為了解題而解題,為高分所累,毫無樂趣可言,導致學生難以對數學提起學習興趣。數學學習不應該脫離實際生活,應該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以及看法,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往往印象會更加深刻,這比教師自發講解問題更加有效,學生在自己發現問題后,會更能激發自身的思考熱情,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思索、探究中創新,在合作交流中收獲新知識,創新都是在思考中產生的。
二、挖掘數學之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對于很多中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無味的學科,而且抽象難懂,數學的學習充斥著大量的公式、概念,毫無美感可言。其實不然,普羅克里斯曾說:“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作為數學教師,要善于發掘數學的美,表現數學的美,這樣學生就會更有學習熱情。數學內容與生活離不開,數學的美是隱秘的、深邃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美,也可以收集數學的美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數學也是一門藝術,一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發現數學的奧妙,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好奇心,也會對數學有美好的想象,在想象中產生創新意識,從而能進行創新性學習。數學的美隨處可見,現實生活中很多建筑物都采用了對稱美,發掘數學的美,能夠啟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提供學生材料,讓學生自己創造數學的美,如此一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數學美的熏陶下,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實踐結合,為學生鋪墊創新之路
21世紀屬于信息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早就離不開信息技術了,教學也不例外。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工具,多媒體技術已經運用到數學教學當中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信息技術帶進了數學課堂,使數學課堂不再枯燥無味,變得樂趣無窮。信息技術由于其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不僅給數學教師帶來了方便,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多好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理解起來就不會很困難,學起來也不會很費勁。就拿數學中的幾何問題來說,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更好地講述幾何問題,幾何是數學教學的重難點,也是必須研究的數學模塊。幾何需要學生有很好的空間思考能力,對于一些空間想象能力不好的學生來說,幾何就是他們學好數學的“攔路虎”,但是有了信息技術助陣,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直接把幾何圖形呈現在學生眼前,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學生對于幾何圖形的想象有了依據,就能更好地解決幾何問題。而且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自己動手操作,把一些難以想象的幾何圖形用電腦繪制出來,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節約了學習時間,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實踐,實踐與創新,二者缺一不可。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學習是為了讓學生使用,那么實踐就是為了創新,很多創新意識都是在實踐活動中萌發出來的。中學數學教學應該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到的知識不應是死知識,而應該讓學生能夠學會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就拿分類討論來說,這算是與實際生活很貼近的數學模塊,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拿出來,例如假期和父母出游,哪種方式最劃算,讓學生主動了解實際情況,再進行分組討論、分析,最終得出最佳方案,這樣的教學方式貼近生活,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也考驗了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的才華也得到展示,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得到改正,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也能在實踐中得到更深入的理解,有了這些鋪墊,學生也就能更好地進行創新性學習,這也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了好的基礎。
創新是教育的“活水”。為了避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死水”,教師應該顛覆傳統數學教學,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孕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此,才能使學生適應新的社會形勢,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
參考文獻:
[1]蘇彥飛.新課改下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7(21).
[2]郭曉英,梅晶晶.互聯網下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的教學反思[J].中小學電教,2014(11).
[3]李亞靜.新課改下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誤區與對策[J].才智,2015(19).
[4]劉明明,路玉童.以生為本,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