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蓮芬
一、案例背景
新課改提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從促進學生人生發展的視角來設計教學內容和選用教學方法。于是,我精心設計,一課一個或幾個目標,抓一個或幾個寫作亮點,以課文做引導,讓學生明白寫作技巧,及時加以寫作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
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考慮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的名篇,也一直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這篇文章的容量大,可切入點很多。我本著“切入點小些,一課一得”的想法,通過引導學生揣摩文本的語言文字來體驗作者的喜怒哀樂和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從課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讓核心素養浸透語文課堂教學。
二、案例描述
(一)學習目標
“通過品味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從中體會兒童熱愛自然,自由快樂的心理。”我本著“切入點小些,一課一得”的目標,從對課文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得以提升。
(二)導入新課
用課件圖片“百草園景物和雪地捕鳥”導入,引導學生感受“百草園”那時是童年魯迅的樂園,看看魯迅先生是怎么描寫這樂園的,我們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寫作創新的欲望,以引出后面的教學內容。
(三)溫故知新
1.用課文原文填空“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一段和“雪地捕鳥”一段。為后面體會描寫方法做準備。
2.“說說這些捕鳥動詞的作用”以提高自己運用準確傳神的動
作描寫來表現文章主旨的語言運用素養。
(四)合作探究
從用課文原文填空“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一段所填詞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景的特點、寫景的角度,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學生在輕松自主、合作交流中學習。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的同時,其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很明顯的。
(五)知識梳理
學生進一步對這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梳理總結,在自主探究梳理的過程中,學生有更高的興趣和熱情投入學習,樂學善學,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在思考總結的過程中發揮了語言表達、勤于反思等各方面的能力,核心素養得到充分體現。經過反思梳理,學生明確了自己寫作中如何描寫景物才能使自己的文章不僅寫景有序而且活潑多姿,其審美鑒賞與創造的語文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六)達標檢測
“用本課學過的寫景方法修改寫作:身邊的秋之美,不少于300字”,使學生得以學以致用。
(七)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第二段,描寫一處景物,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寫的順序,運用多種描寫方法,200字左右。進一步使學生的寫作創新能力得以培養。
(八)在教師寄語中結束
“同學們,百草園的一切在童年魯迅的心目中是那樣生機勃勃、情趣盎然。愿你能妙筆生花,也描繪出你的美麗世界!”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
三、案例評析
新課改強調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教材是范例,學生學習教材內容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教材材料訓練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以課文為范例,從課文的教學中分析、總結寫作方法,讓核心素養浸透語文課堂教學,從而達到實現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具體做法如下:
1.以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揉進課文的教學中,進一步發揮課文的“典型”優勢,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實現讀寫結合。而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僅能直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學生通過自己在作文實踐中對于內容、結構、感情的理解和運用,也會產生對課文更為感性的認識,使課文的學習更得心應手,以促進語文能力水平的整體提高。
2.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時間、空間盡量留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我采用多樣化手段激發學生熱情,引導學生行為,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和交流為主。學生各抒己見,使其達到知識與情感的升華,并最終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對于分析的知識,盡量讓學生嘗試完成并加以總結。這樣由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學習效果較好。
3.作文是與課文教學配合進行的,設計作文時,應針對課文內容的可挖掘性,抓住訓練點,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詳化、延伸。教學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讓“課文”成為學生學寫作文的“引路者”。
歸結起來,在課文教學中進行寫作訓練,在讀寫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失為一條快捷的有效途徑。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材,確實把課文教學與寫作教學密切結合起來,以課文內容為素材,精心設計適宜隨機進行的作文訓練。努力讓核心素養浸透語文課堂教學,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