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著語言精練以及意境優美等方面的特征,是初中階段學生必學內容之一。但由于受初中階段學生語言能力有限以及生活閱歷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古詩詞學習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以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分析為切入點,對多媒體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策略展開全面論述,旨在提高古詩詞教學水平,保證優秀文化傳承質量。
關鍵詞:教學困境;古詩詞;理解能力;多媒體
作為重要交際工具以及思維工具,語言對個體思維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有著直接影響,是民族精神與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這也直接體現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教育者極為重視語文課程知識的教學,而古詩詞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是教育者研究的主要內容。但在實際進行古詩詞教學時,還是存在著學生理解難度較大以及抵觸古詩詞背誦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進行改善。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困境
古詩詞屬于初中生學習難點之一,由于傳統古詩詞教學多以講解與背誦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學生理解能力相對有限,導致其在進行古詩詞考核中很難獲得預期目標,進而使其學習自信心受到了直接打擊,形成了惡性循環。具體而言,學生古詩詞學習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古詩詞的內涵較為深厚,有些語句較為晦澀,學生學習存在著一定的難度;②由于人生經歷以及生活閱歷的缺失,導致學生很難對古詩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人文內涵有效理解,對其學習形成了直接影響;③為應對考試,在完成教學之后,學生需要對古詩詞進行背誦,這會直接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④灌輸式的講述方式使得古詩詞教學變得較為沉悶,整體課程教學趣味性較低,學習氣氛較為沉悶[1]。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多媒體課堂教學新策略
1.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意愿
由于部分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興趣相對較低,甚至存在厭學情況,因此很容易會出現學習態度不端正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等方面的問題,并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所以為保證古詩詞學習質量,確保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水平達到預期標準,老師需要做好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合理運用,達到有效帶動學生學習意愿的目標[2]。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次北固山下》一課的教學為例。由于本首古詩詞描述的是思鄉之情,初中階段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情感,難免會出現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運用,解決這一問題。老師一方面可以通過事先制作的課件,以“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王灣這位詩人的事跡嗎?”問題導入新課教學,以引發學生思考,確保他們可以在問題的帶動下,主動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之中;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展示相關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出較為立體、直觀的情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其高質量完成后續各項學習任務。
2.利用多媒體指導朗讀,體會情感美
古代詩歌極為注重韻律,講求合轍押韻,擁有鮮明的節奏特點,極為適合朗讀。所以老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帶領學生進行朗讀,以幫助學生對古詩詞情感之美進行體會[3]。
以《望岳》一首詩的教學為例。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幾張泰山的圖片,以幫助學生對泰山的雄偉神奇景色進行感悟與體會;其次配合圖片播放相應詩詞朗誦音頻,以通過視聽感覺幫助學生對詩中的意境與哲理進行理解與體會,以通過曲、詩詞以及圖畫相結合的方式,營造出良好的情境與意境;再次要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朗讀,確保他們可以在強烈朗讀意愿的帶動下,認真投入到練習之中;最后要邀請學生上臺進行朗讀,并鼓勵學生將自己對于古詩詞的理解表達出來,且要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與探討,進而讓他們通過朗讀對詩詞所具有的情感之美產生更深層次感悟。
3.利用多媒體解決教學重難點
因為語文科學中的知識點多數較為抽象,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思維邏輯以及語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并非如此,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較為不同程度的差異,使得課程教學尤其是古詩詞重難點教學受到了直接影響[4]。鑒于此,老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技術模擬仿真功能的運用,將抽象知識點以具體化的方式呈現出來,進而降低課程學習難度,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與掌握,進而達到預期的古詩詞教學目標。
以《夜上受降城聞笛》一課教學為例。老師在進行本課教學時,可以按照教學實際需求,在網絡上進行相應信息資源搜索,并按照意境教學需要,尋找或制作出相應的課程教學插圖與背景,以通過直觀呈現的方式對學生形成視覺感官刺激,進而幫助他們對“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的意境進行理解。老師要以動態化以及具體化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以達到成功解決課程教學難點的目標,而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比擬的。
4.利用多媒體展開詞句品析
在進行詩詞創作時,詩人一般會對用詞用句進行反復斟酌與推敲,整體用詞較為精煉,學生可以通過對詞句進行理解的方式,對整首詩詞進行理解與學習[5]。以往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多會以直接講解為主,學生學習較為被動,會對其思想感情以及各個方面的能力發展形成直接影響與限制。而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打破空間以及實踐的束縛,會通過對抽象語言呈現方式進行轉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對詩詞及其意境進行體會與推敲,從而帶領學生對詞句展開深度品析。
例如,對《使至塞上》一課教學時,為讓學生對“直”字運用的精妙處進行體會,筆者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通過帶領學生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無邊大漠以及塞外廣闊景觀進行直觀體會,進而對其形成有效感染。同時要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大漠孤煙直中的直字可以替換嗎?”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其明確直字使用的精妙,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動態化的畫面,以幫助學生對古詩中的美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并可以對其他字詞的運用產生更加深入的感悟,進而達到良好的句詞品析教學效果。
5.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體會意境美
一方面老師可以借助畫面進行意境美呈現,以通過具體化方式,幫助學生對意境美進行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各種圖片或者視頻畫面的運用,營造出立體化的情境,以幫助學生對晦澀的詩詞內容進行理解,確保學生可以在頭腦中形成較為直觀的詩詞景象,以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音樂的運用,帶領學生對相應意境進行感悟與體會。一般老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會更加注重畫面引導教學,對于音頻教學有所忽視,但事實上音頻教學也有著獨特的魅力與教育價值,老師可以按照古詩詞想要表達的意境,挑選出與之相符的樂曲,以通過音樂將學生引入到相應的意境之中,以幫助他們對相應句詞之美進行感悟[6]。例如,在對《渡荊門送別》進行學習過程中,筆者選用了與古詩意境相符的古箏音樂,以通過悠揚、舒緩的旋律對學生進行了感染,達到了成功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目標,真正實現了身臨其境的效果,確保學生可以在音樂的帶動下,進入到了多年之前的長江之畔,以幫助其對李白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
理解。
三、多媒體技術應用注意事項
1.多媒體使用不可偏重形式
老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本質進行明確,要明確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無法完全代替所有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要按照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制定出與之相符的技術使用方式,以防止出現使用形式化的問題,保證課件內容能夠真正與教學需求相符,能夠對課程教學形成有效輔助,以達到預期古詩詞教學效果[7]。
2.多媒體使用不可無度
由于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教師都紛紛加大了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力度,甚至出現了全程對其進行使用的情況。雖然多媒體技術具有不可忽視的教學功能,但其與其他教學手段相同,需要對其使用量進行合理控制,才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同時如果大量播放視頻或者圖片等,雖然可以有效帶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卻會因為占用時間過長,而無法展開課程教學內容講解以及學生探究等教學環節,會對課程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并不利于學生古詩詞學習。
3.多媒體使用不可不實
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接觸得越多就可以學到更多,會對學生語文學習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課件制定過程中,會將相關內容都加入到課件之中,導致課件內容較為雜亂,并沒有突出課程內容重點,導致教學課件內容雖多,卻沒有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所以老師要盡量避免此種課件內容不實的問題,要按照學生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習慣,制定課件內容核心,并圍繞核心做好內容選擇與補充,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由于教材版本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的差異,本文所介紹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未必適合所有中學,各學校還要按照自身古詩詞教學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對象以及教學條件等綜合情況,將多媒體教學科學運用到古詩詞教學之中,以幫助學生做好古詩詞詞句品析以及意境美體會等學習任務,確保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可以被完全發揮到古詩詞教學之中,從而實現趣味化、高效化古詩詞教學模式,以為學生打造出更加優質的古詩詞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代忠義.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3(3):227.
[2]閔尊雪.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學習古詩詞[J].中華少年,2016(9).
[3]古書良.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4).
[4]韓君燕.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2).
[5]楊紅玉.多媒體技術與初中古詩文教學整合之我見[J]. 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7).
[6]劉妮華.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3).
[7]王冬.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古詩詞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6(12).
[8]苗發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如何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