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
既短且精同時又具有很強互動性是微課獨具的特點。隨著微課以其獨特優勢成為不少課堂的“寵兒”,也正被廣泛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也不例外。盡管學生進入小學高年級,但是數學抽象思維還在培養之中,數學的難度也正在逐步加大,教師單純借助板演的數學概念無法讓學生完全理解,因此,根據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針對數學中學生需要借助形象畫面更能夠理解數學知識,而且這一畫面可以循環播放,能引動,可復制,同時短而精煉,就某一數學問題精準表現,著重強化教學中的難點、重點部分的數學知識以及練習等,教師融趣入課,融微入教,讓微課這一現代教學形式走入高年級學生的視野之中,體驗新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學習效率逐步得到提升。
一、激發學生興趣,利用微課創設情境
小學高年級數學相比于中低年級的數學學習,是呈上升的趨勢,也就是說,定義、概念、公式等逐漸復雜起來,學生的興趣如果得不到激發,很可能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有的學生“不堪枯燥”的重負,從認真學習的初期開始走下坡路。興趣是學生持續學習數學的內驅力。教師利用微課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形式打造智慧課堂,通過微課創設教學環境,學生因為其新穎的表現手法而興趣倍增,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學生的內心需求和認知水平,融教學內容于微課之中,引領學生主動分析和探究,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為了讓學生了解組合圖形實際上并不陌生,生活中比比皆是,如何讓學生領略組合圖形在生活中的原型呢?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組合圖形融入設計到微課之中,調動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以及豐富認知經驗。當微課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之后,教師順勢引出有關什么是組合圖形,組合圖形面積怎么計算等數學問題,由此激發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渴求,為順利教學開好頭、邁好步。不過,在學生的腦海中對“組合”二字充滿了好奇,為了滿足學生的這一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呈現組合圖形進行拆解之后再組合的畫面,由此在學生的心中形成了對組合圖形的深刻印象。微課短小精悍,可以將冗長、枯燥的講解精煉而又鮮明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出本堂課的教學主題,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生動形象,利用微課化解重難點
微課運用到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成功化解重難點成為課堂教學的“利器”。數學課堂教學中,每節課的重難點是學生必須掌握但又充滿周折的重要部分,只有弄通弄懂這些重難點,學生才能掌握一節課的數學內容,才能夠做到正確運用,解決數學問題,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否則,連最基本的數學理論、數學定義、數學概念都無法掌握,談何運用數學原理去解決問題,又談何創新思維的培養和提高,更談不上教學效果的保證。在小學高年級數學中,以往教師就重難點反復講解的現象十分普遍,其實,越反復越機械,學生的認知會產生錯覺,反而會造成學生聽覺的疲憊感,心不在焉了,殊不知寶貴的課堂時間也被消耗了。微課替代了冗長反復的講解,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形式引領學生用最短時間接受和理解。如教學《三角形面積》時,課文中“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是三角形面積的重難點,單憑教師講解或者是組織學生討論,收效似乎不大。教師利用微課制作動態視頻,有效化解了這一問題。通過“平移”“閃爍”的視覺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完全重合三個三角形的底邊,其次完全重合三條高,學生借助動態畫面,有所思有所想,最終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與形狀無關”的數學概念和認知,通過微課精煉短小簡潔的畫面演繹,學生從視覺中直觀感受三角形面積的關鍵因素構成,建立了清晰明了的定義,微課讓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靈動起來,具體形象,讓學生能夠最快速度地理解重難點,并突破重難點。
三、強化練習,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課堂練習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它是檢驗教師教學質量的一個具體體現,通過學生的練習批閱,教師也可以了解和掌握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并就存在的凸顯問題和需要著重進行講解的部分進行“深加工”“重回爐”的調整,從而不斷滿足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發展要求。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家庭作業是一種主要的練習形式,以書面形式完成。微課在小學數學練習中的運用,就顯得更為現代化和智能化,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驗網絡化的數學練習模式,另一方面,在線完成練習形式以及在線交流平臺極大地縮短了解題時間,學生之間可以就同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并能夠高效完成練習作業。如,設計《比的應用》練習題,教師利用微課先讓學生跟著制作視頻溫習鞏固“比”的知識,以便于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到解題之中,之后引出相關練習,如甲、乙兩個數的比是5∶6,甲數是20,乙數是多少?學生根據在線練習,積極調動思維,有效完成了練習,保證了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利用微課進行施教的空間領域很大,結合微課的特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進行課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