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磊
近年來,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顯著的階段性特征(見圖 1)。 2007—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最高增速達47.1%,年均增速達36.0%,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25.5%,天津投資增速快于全國9.5個百分點。與北京和上海相比,2007—2011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分別是兩市的2.7倍和5.6倍。2012—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增速保持在10%~20%區間,年均增速下降至14.3%,與全國 (14.5%)持平,分別比北京和上海高6.9和8.4個百分點。
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迅速下滑,2017年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3月直降7個百分點,之后9、10、11月固定資產投資負增長。2017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跌落至0.5%,比全國低6.7個百分點,比北京、上海、重慶低 5.2、6.8、9.0 個百分點。從各行業看,2017年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租賃商務服務業和工業對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作用最強,分別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7、1.31和1.09個百分點,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負增長,分別將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下拉 3.63、0.82和0.69個百分點。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形式依然嚴峻,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下降25.6%。
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投資需求的增加會帶動生產擴大和資本積累,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從天津情況看,高投資是經濟增長重要動力。2007—2011年,天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平均為13.3個百分點(該指標等于投資貢獻率乘以經濟增速),比同期全國高7.1個百分點,其中2009年投資對經濟拉動作用最強,高達20.2個百分點,比同期全國高12.1個百分點(見圖1);與北京和上海相比,2007—2011年天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比北京高10個百分點,比上海高8.7個百分點。2012—2016年,天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平均為5.12個百分點,幅度有所下降,但仍比全國高1.76個百分點,比北京、上海高2.78、2.34個百分點。
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呈現“民進國退”特點。從不同注冊類型企業看,2012—2016年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從1233.6億元增長至3665.4億元,年均增速為31.3%,增速在不同注冊類型企業中最快,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從15.5%提高至28.7%(見圖2)。同期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從2514.3億元增長至5307.1億元,年均增速20.5%,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7.8個百分點,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從31.7%提高至41.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2012—2016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從2330.2億元下降至1505.6億元,占比從29.4%下滑至11.8%(見圖2)。

圖1 天津投資對全市生產總值的拉動

圖2 天津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
從固定資產投資產業結構看,2016年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為2.5∶29.5∶68.0, 與2012年 相比,第一產業基本保持穩定,第二產業下降6.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6.5個百分點(見圖3)。從固定資產投資行業結構看,2012—2016年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從29.2%輕微下降至25.3%,房地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則保持在25%左右。從固定資產投資行業增速看,近年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2012—2016年,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探業固定資產投資從48.9億元增長5倍至301.3億元,而同期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0.6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則從588.4億元增加至1122.4億元,年均增長17.5%,比同期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快4.8個百分點。
按照支出法,生產總值由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項需求構成,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占比為消費率,資本形成總額占比為投資率,分別表示消費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重要程度。近年來,天津投資率偏高而消費率偏低。2008—2016年,天津投資率始終高于全國投資率,也高于北京和上海的投資率 (見圖4.a)。 2008—2016年天津平均投資率59.9%,比全國水平高13.8個百分點,分別比北京和上海高18.9和18.2個百分點。但 2008—2016年天津平均消費率始終低于全國,也低于北京和上海(見圖 4.b)。2008—2016年天津平均消費率為41.6%,比全國水平低8.8個百分點,分別比北京和上海低15.2和13.3個百分點。投資與消費需求結構失衡使經濟增長缺乏韌勁。2017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降,僅比上年增長0.5%,在消費常年低位運行不能迅速提高的情況下,經濟有效總需求迅速放緩,導致2017年天津經濟失速,地區生產總值僅增長3.6%。

圖3 天津三次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趨勢

圖4 天津投資率、消費率與全國及其他直轄市比較
近年來,粗鋼、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投資增長較快,但產品市場需求并未大幅增加,導致產能過剩(見表1)。2009—2015年,全市粗鋼產能從2765萬噸增長至3480萬噸,但是粗鋼產量卻始終位于2000—2200萬噸之間,由此導致粗鋼產能過剩,粗鋼產能利用率從2009年的77%下滑至了2015年的59%,比全國水平低17個百分點。2010—2013年,水泥產能從1046萬噸增加至1592萬噸,同期水泥產量卻一直穩定在800~1000萬噸之間,導致水泥產能利用率從77%下降至61%。類似地,2013年平板玻璃產能比上年增長約79%,但同期產量僅增長36%,導致2013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比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對粗鋼、水泥以及平板玻璃等工業產品盲目投資不僅造成產能過剩,增加了去產能壓力,而且還會降低投資效益,影響投資質量。
房地產市場是天津經濟發展重要一環,但是房地產領域存在結構性投資過度問題,特別是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等領域房地產投資過度,加大去庫存壓力。從竣工面積和銷售面積看,2012—2016年全市住宅商品房竣工面積達10534.02萬平方米,銷售面積8905.43萬平方米,銷售面積占建設面積的84.5%,而同期全市辦公樓竣工面積786.94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19.7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僅占竣工面積的15.2%(見表2),類似地,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占竣工面積的26.4%,學校、圖書館、體育館等其他用房銷售面積占竣工面積的16.0%。從去化周期 (去化周期是衡量房地產庫存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房屋待售面積除以月均房屋銷售面積)看,2017年底住宅去化周期為2.4個月,而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和其他用房去化周期分別長達32.1、23.7、54.0個月。這說明近年來房地產企業開發的住宅商品房供需基本平衡,但在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以及其他類型用房領域存在過度投資,導致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其他用房存在大量房屋閑置,加大去庫存壓力。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然而,近兩年天津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相關公共服務投資呈現下滑趨勢。2016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率由正轉負(見圖 5),增速為-6.3%,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2017年形勢也不樂觀,基礎設施投資比2016年下降3.6%,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14.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下降5.3%。另外,事關人民生活水平的公共服務投資也呈現連續負增長趨勢。2016年和2017年,教育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減少3.7%和12.0%,衛生和社會工作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減少60.0%和11.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減少26.9%和18.3%。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減少限制了城市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提高,降低了城市競爭力。

表1 2009—2016年粗鋼、水泥、平板玻璃產能變化情況

表2 按不同用途分2012—2016年商品房竣工和銷售情況
2012—201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系數 (新增GDP/固定資產投資額)從0.200下降至0.057(見表3),意味著每100元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拉動從20元下降至5.7元,下降幅度較大(見表3)。與全國和部分直轄市相比,2012—2017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系數平均值為0.120,略高于全國(0.102),但顯著低于北京 (0.254) 和上海(0.290)。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然較高,但投資效益逐年下降,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差距明顯,制約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可持續性。
2016年天津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68%,但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益不佳,與全國先進地區相比差距明顯。從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看 (見表 4),2016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效益系數 (新增GDP/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0.02和 0.13,不僅低于北京(0.08和1.46)和上海(0.20 和 1.21),而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0.57和0.26)。新技術產業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投資效益系數分別為0.37和0.89,雖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35 和 0.35), 但與北京(1.47 和 2.89) 和上海(3.28和3.54)相比差距顯著。

圖5 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表3 天津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系數與全國及其他地區比較
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前10位的工業行業看 (見表5),除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外,其他8個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系數 (行業新增利稅/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均低于北京和上海。其中傳統行業如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投資效益系數為負值,低于北京和上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先進制造業投資效益也較低,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效益系數-0.184,低于北京(1.412)和上海(0.90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投資效益系數為0.036,低于北京(0.295)和上海(0.54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效益系數-0.311,也低于北京(0.118)和上海(0.167)。制造業是天津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其過低的投資效益不利于天津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也不利于達到高質量經濟增長的目標。
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多呈現兩個特征,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二是需求結構從高投資率向高消費率轉化。目前,天津經濟、投資下行是長期積累的效益低下、結構失衡的結果,只有盡快實現投資結構升級、提高投資效益,才能走出下行通道。
天津高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然而從增量資本—產出比來看,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年減弱,而且高投資擠占了消費需求,增加了經濟增長的脆弱性。如果仍以投資刺激保短期增長,可能會加劇結構失衡,使未來經濟增長更加困難。應均衡經濟增長結構,在投資率和消費率此消彼長的前提下,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一方面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增加資本積累,促進經濟回升,另一方面應充分認識和主動適應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更加注重消費需求對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作用,均衡好投資拉動和消費拉動二者的關系,使天津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更加穩定。

表4 2016年天津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益與其他地區比較

表5 2016年天津部分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收益與其他地區比較
低效投資供給過剩和高效投資供給不足是投資結構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表現,也是當前投資增長不具有可持續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供給,促進投資結構升級。一是加強對先進制造業、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投資。2017年,工業投資僅增長3.8%,但工業優勢產業投資增長6.9%,“三新”產業(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投資增長30.5%,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66.6%,未來應繼續加強在這些方面的投資優勢,不斷優化產業投資結構。同時也應注意,產業投資的功能要回歸市場,產業投資主要是市場的事而不是政府的事。二是要加大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基礎設施投資必須用在確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項目上,避免大干快上、缺乏論證、不計后果的盲目投資,不能為了提高投資而投資。三是政府投資要重點應轉向公共服務領域。通過對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投資,改善教育醫療條件,提升城市軟實力,吸引優質人才來津創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投資對短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可能不如其他領域明顯,但其中長期作用更加積極,與新時代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相一致。
2017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18595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居第六位,位列北上廣深以及重慶之后,但天津的營商環境比GDP排名更加靠后。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天津營商環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第十一名,不僅落后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排在南京、杭州、寧波、武漢等城市之后。天津應進一步改善政府服務,為投資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引來優質投資項目 “金鳳凰”。一是加快行政審批效率。不斷完善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臺,健全網上申報、業務分辦、并聯審理、實時監管各項功能,實現行政審批“一次都不用跑”,另外應利用大數據思維,加強每個部門的數據信息共享,為全程辦理網上審批創造基礎條件。二是強化服務保障。繼續開展“雙萬雙服”活動,按照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要求,干部應敢于擔當、靠前服務,開展“送政策、送服務”活動,幫助企業解決項目申報、技術引進、融資貸款等問題。三是應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協同下放審批權限,取消投資項目報建階段技術審查類審批手續,盡快完成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