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銘
預算公開對推進我國預算管理改革,促進單位信息公開,完善內部管理,推動依法治理具有重要意義。上海財經大學連續九年對我國財政透明度進行了研究,2017年11月發布的《2017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我國31個省份財政透明的平均得分為48.26分,比2009年的平均分21.71分增長了一倍多,可以看出,我國省級財政透明度九年來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盡管如此,我國省級財政年透明度仍不理想,有超過50%的調查信息沒有公開,而財政透明度最低的省份僅公開了不到30%的調查信息,同時,我國31個省份之間的財政透明度存在明顯差異,不同信息要素的公開情況也有較大差距,而單位預算公開更是困難重重。
由于單位預算編制時間過長,經過“多上多下”,預算已變成了實際,甚至成了決算。預算公開已失去了時效性。如某單位2016年3月制訂了《預算決算信息公開工作方案》,明確了預算和決算公開的時間、方式和內容。而實際上2016年4月2日才下達各單位的部門預算,2016年9月10日,才下文批復了各單位的部門決算,9月30日公開了本單位2015年部門決算。所以預決算的公開嚴重滯后。
預決算信息公開應包括收支預決算總表、收入決算總表、支出決算總表、財政撥款收支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決算表、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支出決算表、財政撥款支出經濟分類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和部門“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等內容。但是單位決算公開的主要數據僅為極其簡單,主要公開收支預決算總表,職工收入情況,“三公”經費情況,基本建設投入情況,不能完整地公開預決算的詳細信息,無法對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監督。

根據財政部門的要求預決算公開的數據應和財政部門批復的預決算數據一致,確保了數據準確。部門預決算公開已細化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已按經濟分類公開部門基本支出,同時還單列了“三公”經費,各部門對預算安排及“三公”經費增減原因都應作詳細說明。特別是二級核算情況下,“三公”經費應包括一級核算單位的“三公”經費和二級核算單位的“三公”經費,僅公開一個“三公”經費總額是無法理解的,甚至很多單位的信息公開只是形式而已,僅在某種會議上作“經費工作報告”,宣讀速度快,不印發預決算公開的材料,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無法驗證。
預算編制雖然在上一年度的第4季度開始,但反復溝通和修正,最終到上級審批后下達,快則在次年4月份,慢則在次年6月份,所以預算執行已近一半,預算公開不公開已無人關注了,即使公開也時過境遷,只是個形式而已。更有甚者,很多單位的領導也不愿意公開預算,認為預算公開泄漏了單位的情況,不便于單位管理。
預決算信息公開是我國預算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單位治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反映單位管理水平的利器,也是提高工作透明度防腐防弊的重要手段。從單位領導到全體員工都應認識到預決算公開的重要性,重視單位預決算信息的公開,分析收支的完成情況,肯定成績,分析問題,查找原因,整改糾錯。
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單位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水平。單位應結合工作實際,設計預決算信息公開的表格,讓員工了解公開要素的完整性和主動公開的財務信息可比性,并讓財政信息與單位財務信息可比性盡可能一致。單位財務人員應學習國家和上級管理部門關于預決算信息公開的要求,了解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和做法,提高預決算信息公開內容的完整性,財務數據的準確性。
單位經費在部門預決算公開中應有粗有細,粗細得當。對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項目,如“三公”經費,就應要按照“細”的要求來公布,即不但要公布總支出額度,還應詳細列明每一筆支出金額、用途及其他相關信息。而對一些剛性支出,如辦公費、水費、電費、物業費、維修費等各項支出,僅需要公布一個總的支出額度,以及和與上年度同期的對比情況。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應加以說明,并分析預算完成情況。
深入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各項配套措施。新《預算法》明確規定,政府收支科目,收入分為四級項目,支出按功能分類分為三級,按其經濟性質分類分為二級。預算支出應當按照功能分類和經濟性質分類編制。對目前社會關注的“三公”經費中的“公務接待費”要明晰范圍、制定準確合理的標準,“三公”經費中的“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要把一般公務用車與執法用車區分開來,否則壓縮一般公務用車支出難以實現“只減不增”的目標,同時,由于這部分資金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有通過上級專項轉移支付進行追加的安排,也難以保證年初預算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形成預決算有較大差異。
預決算信息公開,公開的不僅僅是財務數據,更多透視出的是數據背后的管理模式。鑒于現行的體制機制和相關的各項配套制度改革需要一個過程,預決算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也只能是循序漸進。在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實踐操作中,不斷強化公開內容的同時,對所公開的信息要盡量少使用專業術語,讓員工能夠簡潔明了地了解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對預決算公開過程中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要及時規范整改、完善管理制度,促進預決算信公開工作全面穩步推進。
建立健全預決算公開監督和績效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完善主管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責任追究,要強化財務部門預決算信息公開的主體責任,財務部門主要負責單位的預決算的公開;審計部門應加強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的溝通協調和監督。建立健全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和領導機制,將預決算公開納入單位職能績效考核、目標評價體系中,作為單位年度績效目標考核的重要依據,對不按規定公開、隱瞞不公開或其他違反信息公開法律法規的行為,應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