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杰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臻發展和成熟,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企業發展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方面彰顯特有的重要意義,也促使我國審計界開始關注和研究內部審計職業化。
戴銘、陳慧芳早在1996年在《試論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一文中就指出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必然趨勢,隨后,不斷有專家學者論證了內部審計在提高企業運轉效率、實現企業經營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努力提倡內部審計職業化。
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也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內部審計的文件,《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審計實務指南》、《內部審計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為內部審計職業化奠定基礎。
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必然趨勢。內部審計職業化是規范內部審計組織、人員資格認定、審計業務取得、審計程序執行、審計證據搜集、審計意見發表等一系列工作,使之標準化、制度化。其中,筆者認為,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我國目前內部審計職業化應該解決的關鍵問題。內部審計人員作為內部審計行為的執行者,其職業素養直接影響內部審計質量,高質量的內部審計依賴高質量的內部審計隊伍,而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內部審計工作發展所需的職業素養尚有一定差距,為切實高效履行內部審計職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免疫作用,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我國目前內部審計職業化應該解決的關鍵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和經濟業務的復雜化,經濟主體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內部審計人員良莠不齊,內部審計質量難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我國目前內部審計職業化應該解決的關鍵問題。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內部審計職業化中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準確界定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實現高效內部審計、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出發點,但我國審計界尚沒有準確界定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但不能否認經濟和企業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的需求。
內部審計職業化是規范內部審計組織、人員資格認定、審計業務取得、審計程序執行、審計證據搜集、審計意見發表等一系列工作,使之標準化、制度化。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內部審計職業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針對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內部審計執行者需遵循的規范化、標準化的制度。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規范內部審計人員準入、聘任、晉升、培訓、退出等,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路徑體系,包含內部審計人員管理制度,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技術資格制度,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保障制度,內部審計人員責任追究制度,職業教育培訓制度等。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規范內部審計人員準入、聘任、晉升、培訓、退出等,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路徑體系,包含內部審計人員管理制度,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技術資格制度,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保障制度,內部審計人員責任追究制度,職業教育培訓制度等。
根據《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的規定》、《上交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的規定:中央企業、大型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公司應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一般來講,內部審計機構中人員有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輔助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三類,專業技術人員是能運用專門方法,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主要人員,是內部審計的主力軍;技術輔助人員是具有一定內部審計技術,能配合完成專業技術人員分配的任務,協助專業技術人員完成內部審計任務;行政管理人員隸屬內部審計部門,但較少參與內部審計具體業務,主要主持內部審計部門日常事務,協助人員調度、資料歸檔等常態實務。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要求內部審計部門對三類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由于專業技術人員是內部審計的主力軍,其職業素養關系內部審計質量,所以其準入、聘任、晉升、培訓、退出等要求較高,而對技術輔助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的要求并沒有那么嚴厲。

目前,我國關于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技術的評定較少,我國現存的與內部審計相關的證書有:第一,內部審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是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專兼職人員應具備的任職資格證明;第二,中國注冊內部審計師資格證(CCIA),是內部審計領域的專家標志,也是目前企業管理領域共同認可的職業資格;第三,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是國際內部審計領域專家標志,也是目前國際審計界唯一公認的職業資格;第四: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專業資格證書(CCSA),是為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從業人員而設置的,能夠提供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所需要的技巧及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方法。
不難發現,我國沒有就內部審計設置水平評價類的專業技術資格,也沒有將“內部審計人員從業資格證”和“中國注冊內部審計資格證”列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所以呼吁創建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技術資格制度將成為內部審計職業化的重要內容。
目前,內部審計部門或內部審計人員在政府、企事業單位的認可度不及財務人員和業務員,所以許多單位在制定薪酬等制度時,把業務員和財務等管理人員作為激勵的對象,而內部審計人員則游離在外,加之內部審計對企業貢獻的慢呈現,導致內部審計人員與企業融合度較低,內部審計人員“待遇”也較低,沒有足夠地保障與其工作性質相匹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的高要求和企業的低“待遇”、低地位形成強烈沖擊,直接影響內部審計的質量和效果,所以,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保障制度。
內部審計人員責任追究制度是內部審計效益后評估機制,依據內部審計結果切實實現責任追究制度,落實獎勵先進和鞭策落后的企業管理政策,促使企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項目管理的標準體系。內部審計人員將承擔審計責任,包括對一個合格的審計人員應該發現的問題或風險沒有發現或者沒有報告的要追究審計責任;如果審計人員因報告不及時或者隱瞞不報,要承擔審計責任;對不顧客觀事實,進行曲解或者歪曲的,要承擔審計責任。堅持實事求是、權責統一、有錯必糾、處罰與過錯相適應、教育與懲罰相結合、依法有序的原則將內部審計人員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到內部審計工作中。
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業務的紛繁復雜使得內部審計工作難度越來越高,內部審計人員為應對此變化必須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使其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所以針對內部審計人員必須有一套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再培訓、再教育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
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必然趨勢,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是需要長期努力完善的一項制度體系,課題組將持續致力于內部審計職業化制度的研究,為我國內部審計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