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新西蘭特約記者 趙樹理 本報特約記者 陳欣
奧克蘭華人社區領袖張乙坤卷入新西蘭國家黨政治捐款風波,沒有在新西蘭掀起大波瀾,卻引起美媒“格外關注”。《紐約時報》26日刊發長篇報道重提此事,稱新西蘭政治體系的游說規則很薄弱,應該像美國和澳大利亞那樣采取應對措施。有在新西蘭的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于美澳那些熱衷炒作“中國干涉”“中國滲透”的媒體來說,這是想拉新西蘭“入伙”。
“兩名政客開始交談時很隨意,但他們手上有嚴肅的事情:最近,一名富商將捐款存入一個政黨的賬戶,其中一名議員稱,金額總計10萬新西蘭元(1新元約合4.5元人民幣)。”《紐約時報》描述的這番場景,指的是上周新西蘭國家黨黨首布里奇斯遭黨內議員羅斯舉報,稱其接受華商張乙坤政治捐款,并要求將捐款拆分成較小金額,避免公開一事。在新西蘭媒體報道后,布里奇斯和張乙坤均已否認相關指稱。
然而,《紐約時報》26日發自新西蘭惠靈頓的報道仍“堅持”炒作此事,報道援引“上述議員”的話說,這筆錢有附帶條件——承諾將兩名華裔商人的名字加入議會候選人名單——并附加一個掩蓋捐贈者身份的計劃,他資金雄厚,同中國共產黨有著證據確鑿的聯系。該報挑明報道意圖說,這表明當中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尋求更大影響力的時候,新西蘭很容易受到政治干預。
該報稱,新西蘭去年也爆發類似問題,國家黨華裔國會議員楊健被爆曾在中國的間諜學校任教。報道說,新西蘭經常被描繪成一個遠離世界其他地方的進步天堂,但它在西方情報機構聯盟“五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負責竊聽全球通信。分析人士和澳大利亞的盟友擔心,新西蘭政治體系的游說規則很薄弱,中國可以通過小額匿名捐款的方式,在不引起該國政治體系警覺的情況下廉價購買影響力。
去年,新西蘭網絡媒體“新聞編輯室”和英國《金融時報》共同爆料稱,新西蘭執政黨國家黨華人議員楊健隱瞞“曾經的中國軍方背景”,被情報部門調查長達3年,也曾強調新西蘭是“五眼”聯盟成員。楊健否認自己是間諜,國家黨主席古德費洛也力挺他說,楊健的簡歷在新西蘭“眾所周知”。目前,楊健仍是新西蘭國會議員。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已成為中國影響力運動的“始發地”。《紐約時報》說,這起丑聞已經引發一場全國性討論:新西蘭是否應該收緊競選財政規制,或者引入像美國和澳大利亞那樣的游說注冊制度。“新聞編輯室”25日也再次跳出來,揚言“是時候對中國強硬了”。文章說,中國在新西蘭不斷加深的影響力運動威脅新西蘭“不站隊”的國際名聲。如果新西蘭要保住國際名聲,必須勇敢地采取切實措施,在萌芽時期就阻止中國的軟實力運動。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與美媒所說的這起“丑聞”在新西蘭引起全國性討論不同,除了“新聞編輯室”持續報道外,其他主流媒體并沒有大幅跟進。而“新聞編輯室”報道中的所謂“真相”——華商張乙坤有過在中國參軍的經歷,他獲得女王勛章是由國家黨國會議員提名,他所在的潮屬總會將在明年舉辦全球潮屬大會等,都是網上可以查到的公開信息,并不是什么機密。
有在新西蘭的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新西蘭是講證據的地方,“華人國會議員間諜門”也好,“政治獻金門”也罷,都沒有任何切實證據,也就不能證明“中國影響力”干涉新西蘭內政。個別媒體只是借炒作話題賺取流量。新西蘭經濟和社會發展大量依靠對外貿易和外來移民,這是新西蘭政界和商界都明白的道理,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大多保持低調。▲
環球時報201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