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茹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有了很大進展。只有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周邊生態情況,使用生態的技術和材料,才可以做到節省資源,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經濟效益。論文介紹生態理念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特性,分析生態理念在水利水電設計過程中應用所遇到的問題,提出強化生態理念在水利水電設計過程中應用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理念;水利水電工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TV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8-0007-02
我國的經濟水平正在逐年的提高,這種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我國社會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日漸累積。為了促進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在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基于生態的理念進行建筑施工。為了實現我國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的時候必須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走上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道路。
1 生態理念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特性
1.1 社會性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是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項目,需要在設計與建設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社會效應,才可體現出水利水電工程的社會價值。其價值體現主要是對人們的貢獻與付出,例如,在汛期到來時,水利水電工程需要以生態發展為基礎,有效對洪水進行抗擊,科學利用水庫進行蓄水,最大限度利用水庫的運行為人們提供電量。
1.2 自然性
自然環境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和不可逆轉性,所以在設計生態水利工程時一定要把自然性放在首位,堅持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護環境不受到損壞。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時應做好前期工作:邀請專業的人員對自然環境進行考察并給出相關的結論,從而確保水利工程的設計方案的科學性。
1.3 可持續性
水利水電工程在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時,要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結合,設計出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案,比如,可以增添旅游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要對工程中所需的各種資源進行準確的估算,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盡量保護當地的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遵循的原則
為了保證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進行工程設計時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2.1 遵循河流的整體性原則
為了使已經遭到破壞的環境得到恢復,所以在進行前期的方案設計時要綜合的考慮到河流的整體資源水平和季節的變化程度。專業的工程設計師在處理方案時不僅要考慮河流周圍水域的整體性還要把環境和自然之間的平衡放在工程的設計之中。
2.2 遵循安全的原則
在工程施工的時候要做好提前的安全預案,計算好河流的季節性,從而保障施工時技術人員的安全。
2.3 遵循自然生態系統自動調節、恢復的原則
自然生態系統具有自我恢復和調節的能力。相關的技術人員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自然環境常識。
2.4 遵循反饋后再調整的原則
由于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可控制性因素和時時變化的特性,水利工程的設置中要有反饋的系統,通過使用以后的觀點反饋從而進行不斷的調整。
3 生態理念在水利水電設計中的應用問題
3.1 設計人員缺少生態理念意識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一般只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及其功能使用進行設計,對其他方面的研究和關注比較少,這樣就導致設計人員忽視了生態化的設計方式。而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也缺少對環境保護的認知,導致水利水電工程無法對生態理念進行應用。
3.2 缺乏完善的生態設計方法
我國當前的水利工程設計并沒有采用完善的生態設計方法,并且在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上也沒有一個設計的標準,這導致了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缺失了科學理念的設計方法,且沒有良好的依據,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生態理念的水利工程設計發展。同時由于我國地形復雜,設計生態理念的水利設計工程必須需要考慮到水利工程實施的地理環境,但因為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當地的真實情況,不能做到因地制宜,給生態理念的水利設計工程的實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3.3 缺少科學的生態水文資料
設計人員應該在施工之前就對所在區域進行細致的考察,做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可以因地制宜。但是,在實際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因為注重的方向都是如何做好工程施工環節以及相應設施設備的安排,從而忽視很多其他的生態因素和信息。生態水文信息是整體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關鍵,也對建設起到了必要的支撐作用,若是這方面的信息比較少會讓整體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出現漏洞和不足,導致整個水利水電工程不能夠有效地發揮對周邊環境資源的使用,導致工程無法真正達到應有的作用。
3.4 對生態材料的管理不完善
為了能夠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使用中更加符合環保條件,需要設計師在設計環節中引進更多的生態材料。市場中的生態材料種類非常繁多,因為缺乏相應的材料標準和數據參考,導致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數據參考。而設計人員在選擇生態材料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依據,從而限制了設計人員使用生態材料的頻率。所以,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人員應該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實際施工情況,對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夠運用到的生態材料進行分析和統計,這樣就能夠達到對生態材料的有效利用,從而強化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設計中的生態理念。
3.5 評價機制的不完善和水利工程設計人員生態理念
現階段我國的部分水利工程設計過程中對當地的情況和水域的蓄水程度并不了解,沒有結合具體的水利情況進行工程建設,對環境和水利工程間的協調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會直接導致生態理念很難運用到水利設計工程當中,對整個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在水利工程設計人員進行水利工程設計的同時,有些設計人員將經濟利益看的過于重要,往往忽略了環境的保護,導致了水利工程設計并沒有應用到生態的理念,對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甚至可能會破壞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生態理念對設計人員的思想極為重要,設計人員應該在設計水利工程的過程中,積極搜集大量有關水文的技術資料,結合當地的情況,因地制宜,做出合理的規劃和研究,保障該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美好的未來。
4 強化生態理念在水利水電設計中的應用
4.1 提高相關設計人員的生態理念意識
為了能夠讓生態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就需要設計人員能夠提高自身的生態理念意識。首先,設計人員應該注重對生態材料的使用,在選擇過程中應選擇更加適合施工環境的材料,這樣就能夠利用生態材料進行創新。再者,生態理念的運用也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基礎,是確保周邊環境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設計階段就能夠運用生態理念,才能夠在施工過程中有效地使用生態材料。
4.2 科學合理的分析設計
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既要滿足當地水利在當地運用的實況,又要保障水利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破壞當地的環境。所以,設計人員在進行水利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結合和分析,利用科學的角度進行合理的設計,要確保水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率都有顯著的提高,滿足當地的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要求。同時,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時,也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找設計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真正的做到充分利用生態理念的優勢優化水利工程的設計,把真正的生態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設當中。
4.3 要不斷轉換傳統理念的設計觀點,提高生態理念設計的要求
在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總是處于矛盾的兩面,雖然傳統水利工程有利于周邊居民的生活和發展,但在某些程度上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影響。因此,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成為了當下生態理念的主要發展問題。在這種前提下,設計人員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完善自我,加強生態環保的理念,并提高自身的設計要求,將生態理念融入到水利設計工程中,用更符合時代背景的可持續戰略看待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從而維系好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為社會構建出更好的未來藍圖。
4.4 完善生態理念與社會的結合
水利水電工程傳統設計的形式非常單一,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讓水利水電工程優化周邊資源,避免因干旱或是汛期導致災害的形成,而且水利水電工程還能夠通過不同的設計,為人們創造更多的利益。目前,眾多的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都需要對建設地點進行分析和勘察,以期能夠更加詳細地了解該地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方向,例如,在過于干旱的地區,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的重點應該在于蓄水,而在雨水過多的地區則應該重點剖析如何抗洪,如何提高堤壩的質量,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發揮水利水電工程的設施設備的重要作用,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周邊的生態環境。
4.5 生態環保材料更多的利用
由于生態理念的成型,應用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時,許多更新穎的材料被不斷的研發出來,水閘的技術也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進,新改進的水閘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容易操作,得到大多數人的青睞。生態材料是水利水電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所以這項工程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生態材料的特點,根據特點來進行應用,也要與實踐相結合,把他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逐漸深化和人們對自然生態的關注程度,國家要對生態水利工程的建筑設計采取高度的注意和采取相關的措施來確保水利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屬于新興的產業結構,其迅速的發展過程和不斷擴大的規模。國家的相關部門要設立專門的機構去推動水利工程的積極發展。水利工程建設的機構本身注重設計的生態理念和加強自身的建設,為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代彬彬.基于生態理念的水利工程設計研究[J].建筑知識,2016,17(06):11-13.
[2]彭修彩.生態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35):144-145.
[3]葉錦锜.生態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設計研究[J].四川水泥,2017,(07):112.
[4]付二偉,劉婧.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20):121.
[5]韓軍橋.淺談生態理念在水利設計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