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詹梅香
摘 要:按照國土資源部“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試點工作要求的開展,2011年4月寧夏運用互聯網+在全國率先建成集土地和礦業權交易為一體的省級交易市場,其改變了寧夏土地和礦業權交易相對分散、操作相對封閉的局面。經過7年多運行,寧夏不斷完善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網上出讓工作,整合行政資源,打破“條塊分割”和“信息孤島”,實現了網上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做到了“不見面,馬上辦”,提高了辦事效率,縮短了交易周期,強化了監察功能,提升了社會公信力;同時在新常態下,如何更好的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出了改進方向。
關鍵詞:新常態;土地;礦業權;網上出讓;現狀分析;改進
中圖分類號:F4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8-0234-02
寧夏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集土地和礦業權交易為一體,在互聯網環境上進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探礦權和采礦權出讓的省級唯一平臺。在新常態時期,隨著互聯網+“不見面,馬上辦”的大力推進,寧夏實行“數據跑腿,辦事人少跑腿”,將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線下操作的環節全部納入網上交易,實現土地和礦業權交易從網上報審、網上交易到成交辦理的全流程電子化,提高了公共服務效率和透明度,方便群眾辦事,加強了社會監督。新的管理體制下如何適應公共資源交易發展要求,更好地推進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工作,增強服務社會功能,是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的現狀分析
寧夏將土地和礦業權原本交易場所相對分散、透明度不高、操作不規范的局面,形成一個統一、規范、高效的省級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電子化交易,是各種要素有機并充分產生效益的結果[1]。
1.1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寧夏在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進程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集中體現為頂層設計、凝聚共識、統一思想。首先是克服一切困難干擾,將思想統一,打破機制和體制,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集土地和礦業權交易為一體的,寧夏唯一的土地和礦業權交易平臺,各市、縣(區)不再單獨進行交易,實現了交易平臺、交易規則和操作流程的三統一。交易機構只為交易雙方提供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交易結束后將成交價款全部轉入地方財政專戶,不作為交易利益相關者,打消了地方政府的后顧之憂。其次,在網上出讓工作推進中,寧夏加強制度建設,立足技術創新,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傳統現場出讓交易過程,把規范國有建設用地和礦業權管理,廉政風險防范落實到一整套嚴密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嚴謹科學的操作程序上。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寧夏國土資源規范化、智能化、系統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是公共資源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1.2 應用為本、明確目標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模式的建立,其實就是圍繞“應用為本”這個核心。寧夏結合實際,從新常態下信息經濟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出發,明確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的目標:面向社會,服務社會,方便交易主體各方,降低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促進土地使用權網上交易信息廣泛公開、交易程序嚴謹規范、交易過程公開透明、交易結果公平公正。明確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電子化建設的任務目標:建設和完善交易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互通和共享,讓交易主體雙方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實惠,實現交易信息公開,排除人為干擾,限制自由裁量權,體現制度與科技的高度融合,擴大社會監督[2]。
實踐證明,應用為本,明確目標,對于土地和礦業權電子化建設具有確立宗旨、指引方向、調控大局、落實舉措的重要作用。
1.3 制度建設、保障長效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推行“加強制度建設,保障長效”,即用一整套嚴密完善的制度體系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形成符合寧夏區情的土地管理體制。具體而言,寧夏從三個層次建立了土地出讓制度體系。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的《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交易市場管理辦法》作為總的管理規范,以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共資源交易部門出臺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辦法》、《寧夏回族自治區礦業權交易規則》作為交易操作規范基礎;以交易機構制定的管理制度作為操作細則,形成了制度體系,保證交易活動都在規范運行之中。其外,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與公共資源交易部門建立了聯系會議制度,溝通、協調交易工作信息,研究解決土地交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交易市場監管,形成高效有序的長效工作機制,保障寧夏土地出讓有序開展。
1.4 因地制宜、創新模式
寧夏按照“管辦分離”的思路,建立土地和礦業權出讓工作的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實行“網上報審、網上受理、網上交易、網上監督”整體服務模式[3]。
(1)交易全程上網。出讓標的信息、交易過程及成交結果等信息全部公開,任何人在任何地點登錄互聯網均可看查閱,不受地域限制;競買人的信息全封閉保密運行;出讓方案的報審、成交手續的辦理、競買保證金的轉退等環節全部納入網上進行,不留死角。(2)共享系統數據。寧夏土地使用權出讓工作與寧夏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寧夏國土資源廳土地供用補系統連接,把供地系統相關數據導入到網上交易系統,作為網上交易系統報件審核的數據支撐,避免了重復建設。(3)統一出讓方案和審核標準。寧夏土地使用權出讓工作對商業、住宅、工業等不同用途出讓地塊的出讓方案分別設計了標準化模版,出讓人按照不同類型的地塊選擇方案模式。出讓方案的上報環節采用表格化設計,出讓方案的各要素由出讓人按照格式要求選擇填寫。審核人員按照國土資源部和國土資源廳下發的政策文件為依據,統一技術口徑,統一審核標準,并對部分出讓指標數據設計數據字典,由系統自動判讀,對事不對人。(4)競買線上辦理。競買人辦理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通過系統完成申請、獲取保證金賬戶、報價競價、成交結果確認和保證金轉退等操作,不用再到現場辦理。(5)行業監管及時到位。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在線全程實時監督,隨時掌握交易情況、承辦人受理情況、辦理步驟、辦理意見、辦結結果等動態,使交易全過程“看得見,管得住”。
1.5 制度編程、剛性運作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充分考慮軟件與硬件平臺設計的長遠發展需求,建立了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集中報審服務系統和地價查詢分析系統。在這三大系統建設中,著眼實際需求,優化更新系統功能,并結合網上銀行、數字證書加密、數字證書簽名等技術,使得在互聯網和國土資源廳業務內網下安全、方便、保密的進行。這三大系統將土地和礦業權出讓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交易制度和流程全部編入系統模塊程序,全部轉化成分門別類的數據字典表編入系統程序加以固定,系統對邏輯關系判讀自動檢索匹配和自動篩選,代替人工審查。
(1)建立資格管理庫。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和計算機程序高度融合,建立了房地產企業資質信息庫、競買人資格管理庫和開發企業的資質等級、信用等級、欠繳土地出讓金、閑置土地等“黑名單”庫等審查管理數據庫,并將審查管理數據庫適時更新,有系統依據出讓條件自動審核競買人資質,堵塞關鍵信息的透露渠道。(2)系統自動審核頒發競買資格。通過網上交易系統模塊進行競買資格審查和競買資格確認,競買人身份信息以競買數字代碼號的方式參加交易,且符合競買資格、按要求足額繳納競買保證金后系統自動頒發資格確認。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電子化建設將制度固化到系統程序中,保證每一位競買人和出讓人均按照“一把尺子標準”進行,減少人為干預,體現出讓工作的“陽光化”。
2 新常態下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改進方向
2.1 出讓方式尚未健全
隨著我國土地和礦業權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供應市場程度越來越高,有償出讓范圍越來越廣,寧夏僅采用網上拍賣和掛牌出讓方式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應將遠程異地評標技術結合,豐富和完善土地招拍掛出讓的方式,增加網上招標出讓方式,使一些按照綜合指標競得的棚戶區改造和公益性項目能靈活選擇,更好地適應市場配置資源的需求。
2.2 出讓人和競買人提供的資料真實性問題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出讓采用網上報審、網上交易、網上辦理成交手續和退轉競買人保證金等,出讓人和競買人上傳交易機構的電子文檔是交易機構進行合規性審核的唯一依據,無法鑒別其真偽,若電子文檔與原始紙質件不一致,勢必會對交易結果的準確性帶來隱患,有可能引起糾紛。因此,應將交易機構與競得人簽訂的《競買申請書》、《資格確認書》與《成交通知書》運用二維碼技術,作為其防偽標識[4]。
2.3 網絡安全風險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出讓是部署在互聯網環境下,借助網絡信息傳輸,勢必也會包含網絡的各種缺陷,面臨病毒、木馬的入侵和攻擊,需要進一步完善技術方案,設計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應急制度,強化網絡安全監控,主動防御入侵等來確保交易安全、穩定地運行。
3 結語
新常態下,如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對于進一步發揮信息化在土地和礦業權網上出讓進程中的應用功能,規范土地和礦業權交易市場秩序,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水平,促進土地和礦業權有形市場對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優化配置,保障地方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卉.信息化技術助推土地、礦業權“陽光交易”[J].南方國土資源,2012,(10):41-43.
[2]詹梅香.寧夏:地權礦權上網交易現狀及改進[J].中國土地,2013,(08):28-29.
[3]詹梅香.寧夏:土地政務審核打破“條塊分割”[J].中國土地,2015,(10):54-55.
[4]赫瑞.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的技術探討[J].中國電子商務,2012,(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