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專項采取評審評價后一次撥付后補助資金的方式對科研機構進行績效激勵。研發投入激勵資金的額度根據年度R&D經費統計認定結果,實行分類測算、疊加計算,總額不超過300萬元。其中:首次納入全國科技統計調查范圍的單位按照年度R&D經費支出認定額的2%計算,其他單位按照年度R&D經費支出新增額的5%計算,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統計單位統計調查年度R&D經費支出超過5000萬元的,按當年R&D經費支出額的0.5%計算,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市場服務激勵資金的額度依據年度創新績效評價結果計算,實行擇優資助,原則上不低于30萬元,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科研機構年度創新績效評價兼顧單位性質、存量、相對水平和增長率等多個維度,采取功效系數法測算系數后計算得分。
實施承諾制申請。企業在國家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進行項目立項備案后,填寫“山東省工業企業‘零增地’技術改造項目實施承諾制申請表”,通過互聯網或辦事窗口等途徑向當地經濟和信息化部門提出申請。對符合“零增地”技術改造項目承諾制實施條件的,經濟和信息化部門應自收到申請材料起1個工作日內向企業出具“山東省工業企業‘零增地’技術改造項目實施承諾制通知書”。對不符合條件的,應在1個工作日內通過互聯網或辦事窗口等途徑通知企業,并告知企業項目不予實施承諾制的原因。各地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逐步做到即收即辦。


堅持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聯動。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大力推動新經濟、新就業形態發展,在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壯大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過程中,著力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加強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銜接,逐步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評價機制。推進落實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評估工作,加大對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工程支持力度,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對就業的拉動作用。
落實社保扶貧政策。對特殊困難群眾參保照單全收、不落一人、動態管理,按職責分工做好代繳工作。在“四位一體”健康扶貧框架內,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政策措施。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實行工傷保險待遇先行支付。
便利社會企業登記。制定社會企業登記管理具體措施、辦法、社會企業章程示范文本,開展社會企業登記注冊;放寬社會企業名稱登記條件,支持其在名稱中使用體現行業特點的組織管理形式、商業模式和經營業態;放寬企業住所登記條件,允許其以集群注冊方式、住所申報方式辦理企業登記。
優先發展社區生活性服務類和服務農村農業類社會企業。圍繞社區居民迫切需要,重點扶持從事社區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家庭服務、康養服務等居民生活服務項目,社區文化、衛生、教育、科普、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項目,就業援助、扶貧幫困、養老助老、助殘救孤等基本民生服務項目,以及面向農民的小額信貸、農業經濟合作服務等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社會企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