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200093)
我國創業教育大致可以區分為由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國內教育行政部門合作推動實施的“弱勢群體”創業教育發展形態、由政府主導的“精英創業教育”和市場推動的“就業創業教育”交融發展形態、由教育發展戰略和經濟轉型歷史任務雙重驅動的“全體性創業教育”的發展形態。1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實施以來,全國迅速興起了一股創新創業的浪潮,但作為創業人才的培育主體進行反思,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師資力量、課程設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創業教育對師資有著非同一般的要求,直接從高校到高校的“學院派”教師雖有理論能力,但無創業實戰經驗,甚至沒有任何企業工作經歷。雖然很多高校聘請了企業家擔任兼職教師,但由于很多限制,通常以講座等形式進行授課,并未形成體系,且這部門兼職師資并未受過教學訓練,教學效果未必如意。
雖然高職院校也不斷地對培養方案中的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然而,在我國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課程設計不夠科學,很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能與時俱進,落后于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簡單的增加創業課程,而忽視頂層設計,在做課程設計時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增強創新能力為原則;在實踐教學模塊增加開放型模式,給學生自由預約實驗實訓室的權利,提升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
職業院校急需構建科學、系統、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和開展水平實際不盡如人意,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究其制約因素主要如下:受功利性想法影響,長期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結果而非過程;質量控制處于薄弱狀態,過程監督與管理不到位;未形成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質量評價體系。質量評價體系是制約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逐漸地進行轉變。以往,我國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而對于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培養卻沒有準確的定位,創業人才的培養還未能形成比較穩定且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化產業政策,文化創意已經被寫入政府報告,并且成為國家中長期規劃的一部分,作為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首先應該加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實與實踐。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與探索。以“創業能力是高職學生的核心能力”“創業帶動學業,提升就業能力”這樣的新理念,學校與開發區政府聯合創辦了高職學生創業園,并依托創業園平臺,將創業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了創業教育體系、創業實踐平臺、創業保障機制、創業教育評價“四位一體”的創業教育模式。學校將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融入人才培養各個環節,形成了創業通識教育、專門化教育、SYB 創業培訓、模擬公司實訓和創業園全部真實的實踐漸進式創業教育體系。2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下文簡稱“上海版專”)響應“雙創”時代發展契機,依托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上海市楊浦區政府大力支持,協作整合資源共享,創新人才共育模式,探索傳統出版行業轉型升級模式、探索新聞出版類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上海版專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在原先僅有少量的創業相關的課程基礎上進行了數量上的拓展,同時不再局限于校選課范疇,增加了必修課學分,將創業教育加入到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之列,雖是必修課程,但為了發揮實效,采用選修的方式讓同學們選取自身感興趣的創業課程修讀,在教學上給予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同時,引入慕課(MOOC)等優秀的網絡課程,豐富了案例教學,避免了創業教育師資不足帶來的問題。除了課程體系改革,還結合競賽引領進行培育。同時,建有上海市“現代印刷媒體技術”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出版創意產業基地——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項目“數字出版技術創新產業中心”為代表的重點實驗室(中心)、國家數字傳媒產業園等。

上海版專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數量對教育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學校并沒有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多采用兼職教師隊伍,這些兼職隊伍有來自就業部門和各院系相關的工作管理人員,也有從企業聘請的相關人員。但是,往往學校受到聘請費用和教學秩序等條件的限制,同時,聘請來的教師也存在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是否了解教學規律、教學方法是否有效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基于傳統教育側重知識傳授與識記,學生偏向于多學、多記、多考證的這一情況,而創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為綜合、須有實戰經歷,必須重視創業教育師資建設,構建多元化師資保障體系,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對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學生實施導師制,逐一教學。
教材是課程的載體,創業教育的特性決定了此類教材編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高職高專院校可以與創業人才以及行業企業專家聯合編訂,在編訂時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戰案例結合,還可以聚焦行業企業,為教師教學提供指導性意義。
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有待挖掘與包裝。目前,高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95后群體,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網絡環境中,他們的數字素養較高,網絡已經成為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3基于此,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可以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創新創業知識。
上海許多高校都采用了網絡課程的形式來拓展創業教育,其中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網絡課程中“創新創業”課程僅有2門,到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增加至5門。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網絡課程中“創新創業”課程

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網絡課程中“創新創業”課程
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上海版專選取了9門創業創業慕課課程供學生修讀,每名學生須必修其中1個學分。

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上海版專創新創業慕課課程
第一,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依托創業計劃大賽帶動創業教育。如挑戰杯、創業論壇等各類競賽,有利于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尋求創業機會,形成創業教育資源與創業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環。但是僅僅靠競賽這個單一手段,輻射面窄且收效甚微;第二,目前,各高校陸續建立了創業實習或孵化基地,但這些基地還處于起步階段,且以政府和高校自身投入為主,還沒有形成行業企業參與機制。4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改變創業孵化基地與實訓基地建設兩張皮的現象,通過政策引導,加強行業龍頭企業與高職院校的融合,同時,高職院校應有針對性地建立校企一體的專業和創業實驗實訓基地,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保障。
打造“專業+”的創業教育體系,并非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簡單疊加,而是基于專業教育平臺,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師資隊伍和服務機制等方面,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地嵌入到整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5
設置創新創業工作機構,建立健全教學保障機制是頂層設計,也是為創業教育保駕護航的實際載體。上海版專全面協調、系統推進,建立橫向創新創業工作機構——以校領導為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設立創意園區辦公室和創新創業學院。創新創業學院依托創意園區平臺,由教務處、學生處以及各系部共同組建,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其中,創意園區辦公室負責創新創業平臺搭建、創新創業學院政策扶持跟進等工作;教務處具體負責課程標準、體系建設、學分轉換與認定等相關工作;學生處負責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創業大賽開展等工作;其他各系部協同推進。
此外,學校還建立了大學生領導力實訓中心、創意展示中心,創客空間、“校中店”——愛知書店、出版物一體化專業教師、印刷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印刷市場營銷仿真實訓室、文化藝術品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實訓室、文化藝術商務實訓室等,這些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仿真實訓教學環境,鍛煉了學習的實操能力,不斷探索創新創業工作與學院建設、專業教學、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相融合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雙創能力,推動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開創以創業帶動就業、以雙創促進教學的新局面。
注釋:
1.張務農.我國學校創業教育發展:形態、問題及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4(3),49-55.
2.張趙根.馬佳.高校“四位一體”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就業,2013(2),22-23.
3.姜春英.“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路徑探究[J].職業指導,2015(35),31-34.
4.季躍東.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創業教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5.段麗華.劉藝.基于“專業+”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6(28),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