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華,陳 哲
(1.天津第一醫院,天津 300232;2.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 300052)
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是指年齡65歲以上的CAP,是危害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老年病患由于生理反應及免疫反應能力下降,出現肺部感染時其表現的臨床癥狀不一定很顯著,但其出現的神志改變、機體功能突然降低、代謝紊亂等癥狀很有可能是其表現出感染的唯一癥狀[2-3],所以老年CAP因其癥狀不典型而易掩蓋病情,易延誤診治甚至出現誤診情況。發熱、白細胞計數(WBC)的上升等一些炎性反應指標同樣會因為老年患者的細胞炎性因子分泌能力降低而表現得不典型[4]。所以,對CAP病情嚴重程度快而準地作出初始評估,對指導臨床醫師在臨床工作中的診治起著重要的作用。外周血淋巴細胞(lymphocyte,LYM)作為免疫細胞,參與機體主要的免疫活動,其數量上的變化與身體的免疫功能情況息息相關。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淋巴細胞計數在老年CAP診斷及預后的過程中是否具有指導意義。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呼吸內科、重癥監護病房的273例老年CAP患者,診斷均依照200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5]。其中男153例,女120例,年齡65~93歲,平均(75.57±7.75)歲。入組的所有病患均給予合理的治療。入組病例來源、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樣本采集及觀察指標:所有入選患者均在入科后第1天以及治療5 d(包含第5天)后抽取靜脈血,進行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檢測。在BECKMAN-COULTERGenS血球分析儀(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上進行血常規檢測,測定LYM(正常參考值0.80~4.00×109/L)、WBC(正常參考值4.00~10.00×109/L);在日本東芝TBA20FR儀器進行CRP檢測(正常參考值為<8 mg/L)。記錄入院治療第1天、治療5 d后的臨床肺部感染(CPIS)評分。
1.3統計學處理:本文采用SPSS17.0及Med Calc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計學檢驗。所有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對數據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篩選與血淋巴細胞計數變化顯著相關的指標采用逐步線形回歸分析,采用 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篩選出獨立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以CPIS評分表示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分析淋巴細胞計數和相應時間點的CPIS評分、WBC、CRP變化的相關性:患者淋巴細胞計數相應時點與CPIS評分在治療第1天、治療5 d后呈負相關(P<0.05),與CRP在治療第1天、治療5 d后呈負相關(P<0.05),與WBC治療第1天、治療5天后均無明顯相關性(P>0.05)。詳見表1。
2.2分析WBC、CRP與預后和病情嚴重度的相關性:患者CRP與相應時相點CPIS在入科后第1天、治療5 d后呈顯著正相關(P<0.05);WBC與相應時相點CPIS無相關性(P>0.05)。詳見表1。
表1淋巴細胞計數及CPIS其他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指標淋巴細胞計數 WBC CRP CPIS CPIS WBC CRP 治療第1天相關系數-0.080-0.429-0.1220.0190.325P值0.1850.0360.0440.7540.016治療5 d后相關系數-0.017-0.205-0.5700.0390.287P值0.7780.001<0.0010.622<0.001
2.3淋巴細胞計數及WBC、CRP指標對判斷老年CAP患者預后的價值比較: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淋巴細胞計數和WBC、CRP對于判斷老年CAP預后的獨立的危險因素。以患者預后為因變量(死亡賦值為1,生存賦值為0),分別以相應時相點的淋巴細胞計數、WBC及CRP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上述自變量中僅有血淋巴細胞計數是作為判斷預后的獨立的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2、表3。
表2入科治療第1天淋巴細胞計數及WBC、CRP判斷老年CAP預后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變量名βS.E.WalsP值OR95% CI下限 上限WBC-0.0020.210.0060.9380.9980.9571.041淋巴細胞計數2.5001.7255.503<0.0012.6821.9127.886CRP0.0000.0070.0050.9450.9990.9851.014CPIS0.0510.1720.0890.7661.0520.7521.473
表5入科治療5 d后淋巴細胞計數及WBC、CRP判斷老年CAP預后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變量名βS.E.WalsP值OR95% CI下限 上限WBC-0.0340.1070.1020.7490.9660.7841.191淋巴細胞計數4.0500.7599.890<0.0015.4262.3839.025CRP-0.0460.2150.0240.0550.9550.9111.001CPIS-1.9030.45917.198<0.0010.1490.0610.367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老年人成為CAP發病的高發及高危人群。有研究發現,約50%左右的老年CAP患者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的癥狀,不伴隨發熱體征,所以在臨床上往往用“靜默”“非特異”“亞急性”特征對老年肺炎病患進行描述[6],不能及時地對CAP作出診斷,對CAP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時評估,將直接影響CAP患者的治療和預后。
淋巴細胞作為免疫細胞,參與機體主要的免疫活動。當機體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時,淋巴細胞亞群的數量和功能會發生異常,免疫機制將失調,機體將出現免疫功能紊亂,導致免疫力降低繼而引發疾患的出現及進展,并且能引起一連串的病理變化[7]。肺炎的發生、發展以及轉歸與患者的免疫功能的狀態息息相關。DeJagerCP的研究中發現:當病情危重時,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嚴重抑制,淋巴細胞計數以及淋巴細胞比例下降,特別是在患者的白細胞總數表現為并無明顯的升高時,對外周血中淋巴細胞計數的檢測意義就要明顯地大于檢測白細胞計數了[8]。吳燕等在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如SARS等)的研究中發現,淋巴細胞計數對判斷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情中起著極其重要的臨床作用,一半以上的SARS病患表現為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降低,病情嚴重的病患則表現尤其顯著[9],這可能與SARS患者出現了明顯的細胞免疫的機能破壞及破壞嚴重程度相關聯。
本研究結果顯示,273例老年CAP中,將入科后淋巴細胞計數與代表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指標CPIS評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在入科后第1天、治療5 d后淋巴細胞計數與CPIS評分均呈顯著負相關,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淋巴細胞計數越低提示患者的病情就越重。這與國內劉慧琳等研究發現隨著炎性反應程度的進展,淋巴細胞計數、淋巴細胞比例均表現出顯著的減少所得結果相一致[10]。以患者預后設因變量(死亡賦值為1,生存賦值為0),分別以相應時相點的淋巴細胞計數、WBC及CRP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指出自變量中僅有淋巴細胞計數是判斷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由此可見,外周淋巴細胞計數對肺炎預后的判斷比常見的炎性反應指標(WBC、CRP、D-二聚體等)有著更高的準確度。
綜上所述,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減少,說明病癥嚴重,預后不佳,隨著治療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呈上升趨勢,說明病癥好轉。通過本研究發現,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在動態反映老年CAP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判斷預后中的綜合價值要優于其他常見炎性反應指標,也就能更好的評估患者的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