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華早報》10月28日文章,原題:自動駕駛汽車遇險時,中國人傾向于撞行人保乘客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實驗室的一項全球性研究顯示,使用自動駕駛汽車的中國人在遇險時,更有可能選擇撞擊路上行人,而非危及車上乘客性命;更有可能保老人而非年輕人。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近日的一份報告,結果采自有關全球道德偏好的一項研究。這個實驗被稱為“道德機器”,是目前最大規模的此類研究之一。
研究人員測試人們駕駛自動汽車遇險時對9組對照截然不同的反應,包括人與寵物、乘客與行人、人多與人少、女性與男性、年輕人與老年人、健康人與病患者等。實驗收集了10種語言的3960萬個決定,來自233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萬人。
“道德機器”實驗發現,相比中國人,使用自動駕駛汽車的日本人在遇到致命事故時,更有可能保行人而非乘客。但日本人與中國人也有相似之處——更有可能保老人而非年輕人。相比之下,法國、希臘和加拿大的自動駕駛汽車使用者,更有可能保年輕人而非老年人。
研究還發現,相比中日韓,來自英法、以色列的自動駕駛汽車使用者,很可能強調保住更多人的性命。
這些結果體現了研究者們所稱的“集群模式”。這表明地理和文化上相接近,可能使某些地區的群體對機器倫理具有相同偏好。中日韓是“東方集群”,都屬儒家文化組。“西方集群”包括北美及許多歐洲國家?!惪“沧g)
環球時報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