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李曉宏 本報記者 倪浩
兩輪暴跌,將美股的10月染成黑色。截至美國時間26日收盤,三大股指中道瓊斯指數10月跌幅為6.69%;納斯達克跌幅10.93%;標普跌幅8.76%。雖還有3個交易日10月才告收官,但截至上周五,美三大股指單月跌幅已達到或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慘表現。
巨頭領跌美股市場
在這輪下跌中,科技股跌幅特別明顯,領跌板塊包括通信、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等。《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季度銷售令投資者失望,導致龍頭科技股下跌約5%,拖累擁有眾多科技股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創下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周表現。
科技股在去年的市場上總是扮演救星的角色,如今卻帶頭下跌,將對全球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造成巨大影響。美國CNBC報道稱,“科技巨頭確實是測試市場情緒的試金石,因為它們是領頭羊。我們需要看到這些公司重新建立領導力,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近日的股市暴跌是短期的。否則,它可能代表著股市將進入長期的重新定價階段。”
《紐約時報》的文章分析稱,自9月下旬以來近三周時間,美股市場總體呈現下跌態勢。美聯儲持續加息、美中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投資者擔心持續近10年的牛市行將結束,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股市疲軟。
“正反饋”態勢可能反轉
高盛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警告稱,此前美國股市和美國經濟增長的“正反饋”態勢可能很快就會反轉。報告認為,年初以來美股市場飆升,進一步帶動美國經濟增長,但股票市場很可能從年初促進經濟強勁增長的主因,明年轉變為溫和拖累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寬裕的流動性、樂觀的盈利預期、快速的債務增長,是支撐美股10年走高的支柱,但目前三大引擎中兩個“熄火”,美股指數可謂搖搖欲墜。
張超說,“美聯儲2015年開始回收
流動性,美股的下跌已經注定,只不過在預期盈利高、債務空間大的環境下,美股下跌的條件還不成熟。但今年,因鋼鋁關稅而增加的原材料成本將打壓企業盈利預期。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減稅與增支并舉,快速推高赤字規模,以至于私人、企業、政府全部站在債務的“地雷”上,隨時可能崩潰。
貿易戰透支美未來增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美國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由于中國采取對等報復措施,這種狀況正在對特朗普政府產生倒逼壓力,反映在美國股市,對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存在顯著影響。
貿易戰的影響不僅局限在股市,而是整個美國經濟。美國“商業內幕網”
報道稱,美國三季度GDP報告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表明關稅政策正在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破壞。美國三季度GDP增長率為3.5%,其中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居然是-1.78個百分點。這是33年來貿易對GDP增長的最大負面貢獻。
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導致企業資本支出增長放緩。非居民固定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12個百分點,是7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而整體固定投資的貢獻率是-0.04個百分點,是10個季度來最差的。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今年特朗普發起貿易摩擦可能透支美國未來的增長。全球產業鏈分工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即便貿易摩擦未來導致國際分工重塑,可能也需要不短的時間,并且也不一定能帶來制造業回流美國。相反在這過程中,美國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的成本還會增加,不利于效率提升和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