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梅
摘 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公共圖書館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仍然有一些地區發展不平衡,本文就構建省級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提出一些建議和設想,以期更好地發揮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和作用,保障人民享受基本文化權益。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服務體系 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02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在國家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有了飛速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各省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對文化的投入占比也不相同,有一些省份的發展比較滯后,主要表現在:各種資源不足,服務方式守舊,延伸服務內容和形式不足,因此各級公共圖書館不能正常體現自己的社會職能和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現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保障,這是任重道遠的事業。本文在作者工作的經驗基礎上,借鑒部分省的工作經驗,就構建省級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和不成熟的設想。以期更好地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和作用,保證人民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權益。
一、構建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必要性
公共圖書館是公民終身學習的學校,同時也是繼續接受社會教育的學校。我們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是由國家各政府舉辦的綜合性公立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公共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是全民共享的社會文化資源。
構建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可以深化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體現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需要,繼而實現圖書館網絡服務的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促進各級公共圖書館和圖書室的建設。
二、構建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幾點設想
構建省級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就是構建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通過這個體系公共圖書館可以開展延伸服務,拓展圖書館各項服務,提高服務輻射能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投入的社會效益。
1.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結構
省級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是以圖書館集群為基礎,將一個省(或自治區、直轄市)內的圖書館緊密地聯合起來,組成職責明確、管理規范、便捷高效的圖書館聯合體。主要包括業務服務體系、文獻保障體系和古籍保護工作體系等。
2.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宗旨與職能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給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確認為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因此,我設想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宗旨應該是:以“讀者滿意是我們的追求”作為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基礎辦館理念,以建設“無邊界圖書館”作為遠景目標,不以國籍、信仰、民族、語言、年齡、性別、社會地位、教育程度等為條件向讀者設置閱讀障礙,始終保障讀者免費利用公共圖書館基本服務的權利。
三、構建省級公共圖書館業務服務體系
1.建立統一管理委員會
以省級公共圖書館為中心館,聯合市級公共圖書館組建省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統一管理委員會,統籌協調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工作。統一管理委員會的職能是制定服務體系統一的規章制度、業務標準、服務公約,統一組織搭建全省的網絡服務平臺,統一制定全省專業人員培訓計劃,統一制定全省文獻資源配置建設方案,并統一組織全省公共圖書館之間各種資源的共建與共享。
2.建立各層級中心圖書館
構建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各層級網絡,應該從建設區域中心館開始,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構建各層級圖書館網絡,從區域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看,也應該有一個中心館來帶動這個區域的圖書館事業發展。從服務規范、資源共享、節約運行成本等角度出發,“總分館”形式的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需要有一個中心館,在行政、技術、資源調配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撐。基層社區、鄉鎮圖書館如果離開了區域中心館的支撐也不可能有長久的社會效益。
3.建立“業務總分館”工作模式
當前國家支持各省實施總分館建設,利用這一政策的有利契機,在各基層公共圖書館積極推進“業務總分館”的工作模式。這一工作模式只統一業務工作規范,不涉及人員、財務等行政工作。主要包括統一業務管理軟件,統一編目標準,統一流通標準,例如:數據庫資源管理方面,省級館統一采購,統一存儲,統一發布,區域中心館分不同權限免費索取使用。文獻流通方面,統一業務管理軟件之后可以實現圖書期刊通借通還,這樣,可以節約省內各館資源采購經費和人力的投入,同時,還可以更快地提高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統一服務平臺的建設,使業務工作更加標準、規范。“業務總分館”工作模式制,還可以跨行業實施,以期在全省更廣的范圍內共建共享。實現本省區域內通借通還,努力提高全省范圍內文獻的利用率。
4.利用各項文化工程完善圖書館業務服務體系
根據目前的現狀,可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搭建一個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從而完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讓所有群眾通過網絡方便、便捷地閱讀到電子圖書、多媒體數據庫和智能視頻節目等形式繁多、內容豐富的文化服務,以滿足群眾基本的文化知識需要。
四、構建省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保障體系
1.充實流動書庫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新農村建設不斷增量提質。但作為直接指導、服務各鄉鎮、村圖書室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因投入不足等原因,文獻資源匱乏,大多數不具備完成為基層服務的基礎條件要求。充實全省流動書庫,是解決縣、鄉鎮、村文獻缺乏的有效途徑。具體設想為:一是省級財政每年為全省的流動書庫設立專項購書經費;二是由省級圖書館具體組織實施圖書采購、分編、流動書庫管理監督、協調物流和圖書下發、流通等環節;三是省級公共圖書館作為流動書庫的總館,圖書流向的縣館即是流動書庫的分館;四是流動的圖書在各分館之間要保證一年內流動三到四次,使各分館經常保持新書不斷,各分館再為鄉、鎮、村流通站做好圖書流動服務工作,從而實現書刊文獻資源共享的目的,保障貧困地區基層圖書館有一定量的新書資源為讀者服務,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無書可讀的困境。
2.構建統一文獻保障體系
文獻資源是公共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基礎,建立全省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
一是加強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文獻數據的共建共享。由省館牽頭組織使用統一系統的圖書館編制網上館藏聯合書目數據庫,各館可通過聯合書目數據庫為讀者提供網上檢索服務。并為省內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一卡通”服務奠定網上檢索基礎,從而保證全省的圖書分編工作的一致性和規范性。
二是加強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幾年的建設,省級圖書館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先期達到一定的規模,同時支持各市、縣(區)館建成文化數字資源支中心,讓他們利用國家中心和省級中心的共享資源為當地群眾服務,將會大大減少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投入成本,同時提高基層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水平與質量。
五、構建公共圖書館資源“一號通”體系
在省內各級公共圖書館之間進行通借通還。可由省圖書館牽頭,聯合各市、區、縣圖書館開展這一服務項目。“一號通”服務主要基于讀者的方便性和讀者的需要。省、市、區、縣圖書館實行后,逐步延伸至街道、社區。同時 ,實行“一號通”,也為推進總分館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利用互聯網絡實現網上讀者服務
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給圖書館服務工作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可通過互聯網為廣大讀者提供多種服務。基層公共圖書館近年來,通過互聯網為圖書館讀者服務,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如省館利用集中采購的大型數據庫,提供賬號給各業務分館,在當地分館即可通過讀者卡號,從網上瀏覽、閱讀省圖書館和當地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立后,這一服務將能覆蓋全省。此外,利用“聯合參考咨詢網”平臺還可解答所有上網讀者的相關問題,讀者在某一個分館提出的問題,將收到全網絡專業的解答而不僅僅面對面的解答,畢竟沒有一個人是全能的,沒有一個專家是全才的。
七、深入完善古籍保護工作體系
古籍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不可再生的文獻資源。我國古代文獻典籍承載著豐厚的中華歷史和文化內涵。研究和利用好這些珍貴古籍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它們,這對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由公共圖書館和文物、教育、宗教等系統合作,建立古籍聯合目錄和古籍數字資源庫,將各自收集的古籍納入統一管理系統進行保護狀況統一跟蹤管理。這些古籍不能讓它們沉睡在保險庫中,對達到一定研究條件的古籍要整理出版,讓它的價值及時發揮出來。
總之,通過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文獻保障體系、資源“一號通”體系,參與古籍保護工作體系實現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完善公共圖書館服務,激活公共圖書館資源,提高公共圖書館資源利用率。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要充實服務內容與方式,擴大服務覆蓋面,增強服務輻射能力,為社會公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使圖書館的服務廣度與深度都得到延伸,使更多的人享受文化。
參考文獻
[1]閆小斌、朱琦芳.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聯動機制研究——以西安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為例[J].情報探索,2018.(3):12-16.
[2]龔軍.江西省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情報探索,2018.(2):72-78.
[3]楊中照.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晉中學院學報,2017.(10):106-108.
[4]王秀香,李丹.我國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構建研究[J].圖書館,2017.(9):9-12.
[5]王筱雯、韓寧、魏雯.遼寧省公共圖書館聯盟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7.(7):1-4.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