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君
摘 要:兵團十師紅色旅游業在阿勒泰“千里畫廊”范圍內,面臨很大的發展機遇,這為師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大好的發展機遇。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十師邊境團場地處偏遠地段,旅游景點開發滯后,產業化水平低,團場底子薄、基礎差,投入資金有限,都不同程度影響師市旅游業的發展。如何高效開發紅色旅游文化資源,達到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的整合,推進十師經濟發展,對維護兵團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兵團紅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利用 問題探究 對策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8)09-00-01
一、兵團十師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現狀情況
1.十師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分布
兵團十師大力培育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十師將把紅色旅游資源和自然資源、產業資源結合起來,如181團、182團把“紅色旅游資源+綠洲田園風光”游的產業規劃有機融合。183團以“新疆北部之酒都和諧宜居軍墾城”主題,形成了以兵團唯一一家國家AAA級工業旅游景區(新疆額河酒業有限公司)為核心,以獨立營邊境紅色旅游、錫伯渡渡古遺址等景點的旅游網絡。184團有軍墾藝術創意產業園、184團文化藝術展覽館、屯南紀念碑等資源。185團有鳴沙山、眼睛山、白沙湖、紅葉林等自然景觀,更有“西北邊境第一連”展覽館、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沈桂壽升國旗舊址等人文景觀。186團的百年國門、三代會晤橋、冷戰遺址等。十師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厚重的紅色人文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邊境紅色旅游資源。
2.十師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
近年來,十師將紅色旅游業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全力推進,打造兵團邊境戍邊文化觀光地、兵團紅色文化傳播地紅色旅游板塊,調研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北屯市旅游人數43.8萬人次,同比增長150%,旅游收入3.8億,同比增長121%;2016年北屯市旅游人數78萬人次,同比增長78.1%,旅游收入8.64億,同比增長127.4%。2017年,182團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發展頂山田園生態旅游。2015年,183團自籌資金396.43萬元對8連蘆花湖景區進行改造;2017年重點打造旅游建設項目“七彩花海”旅游景區,同年計劃投資1100萬元打造1連百果園和4連薰衣草浪漫婚紗攝影基地。185團打造“邊境風景線·傳奇 185”旅游品牌建設,2017年白沙湖景區成功入選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名錄,投資1520萬元建設景區旅游基礎和服務設施。十師紅色旅游業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十師紅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分析
筆者對十師紅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進行了隨機抽樣性調查,發放調查問卷260份,收回248份,回收率95.38%。通過試卷分析,仍存在著投入乏力制約發展,宣傳、開發不足等具體問題,值得關注和思考。
1.整體科學規劃及開發程度不高。圍繞“紅”字做大做強紅色旅游的觀念不強,十師有的團場紅色景點停留在文化挖掘階段,缺少科學性的統籌規劃,各鄰近團場的紅色文化旅游項目建設重復和產業雷同,使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問卷調查顯示,在開發程度評價考察內容中,針對“您認為十師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程度如何”這一項調查,75.00%的人“認為欠開發”,23.06%的人“認為開發得比較成熟”,1.94%的人“認為已經非常成熟”。由此可見,十師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主要存在著欠開發方面的問題,影響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規模效應。
2.資金投入及市場營銷工作不足。十師各團場底子薄、基礎差,資金有限,導致投入力度不足,景點開發滯后,規模小且功能不全、游程短、設施缺等問題,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多以實物展示,形式單一,難以引起游客的興趣,游客的參與度不高。其次,市場宣傳營銷工作滯后,尤其是邊境團場地處偏遠,處于培植階段,旅游交通不暢,配套設施滯后,整個邊境團場還未形成大旅游環線,餐飲、住宿業態嚴重缺失,旅游購物業態不足。
3.旅游品牌建設及宣傳工作滯后。十師市紅色旅游文化景區建設投資力不足,綜合經濟效益不高,加上區位優勢不明顯,無法形成旅游環線體系,旅游與紅色文化融合度不高,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大。筆者針對吸引力進行問卷調查,在針對“十師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吸引你的方面”調查部分發現,被試者普遍認為“我認為旅游景區風景優美有吸引力”(57.29%)、“我認為口碑效應,有名就有吸引力”(33.33%)、“我認為門票價格低有吸引力”(32.29%)、“我認為距離近,交通方便有吸引力”(19.79%)等。近七成的被試者選擇“我認為革命歷史豐富就有吸引力”(72.95%)選項,可見,從主觀角度來說,大家對“革命歷史豐富”的認同度較高。
4.管理體制優化及紅色旅游專業人才不足。十師團場地處邊境一線,受邊境管理制約,游客進入景區受到一定限制,阻礙了旅游業正常發展。目前,兵地確權勘界尚未完成,權屬問題是制約十師旅游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旅行社、景區、賓館飯店及導游市場的管理工作有待加強。目前,講解處于初級階段,人員未受到專業訓練,講解內容不夠系統,講解設備不完善,總體來說缺乏有旅游專業人才,將制約紅色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
5.生態環境脆弱及紅色資源文化內涵不高。對于十師本土紅色文化挖掘也不夠,因十師地處偏遠,受區位交通的影響,國內主要客源地至十師邊境團場旅游的時間成本和消費成本都很高,其紅色旅游區周邊缺乏配套系列旅游項目,縮短了游客在景區滯留的時間,影響了旅游業的收益。十師部分紅色景點的故事沒有挖掘充分,致使游客無法感知,又沒有相應的書冊和紀念品,對旅游的印象不深刻。
三、推動十師紅色旅游文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1.科學規劃,有效整合資源,提高開發程度。十師進一步明確紅色文化旅游定位、紅色文化品牌定位、紅色文化產業,明確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的思路與戰略實施,圍繞自然風光、邊境風貌、軍墾文化相融的資源優勢,努力構建集生態保護、自然體驗、環境教育、紅色人文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景區,形成紅色文化大旅游區,進行整體科學規劃。打造以十師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為主體的兵團首條紅色旅游線路節點,改變小、散、低的發展狀況,走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有效整合資源,提高開發程度。
2.加大投資力度,豐富市場營銷手段,推進產業發展。加大十師紅色旅游文化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力度,重點推進紅色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對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實施整體轉型改造。進一步完善旅游景區的通信、金融網點建設,不斷提高師市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的帶動力,提高服務水平,實現從小旅游向大旅游轉變。實施旅游扶貧富民工程,以專項扶貧、援疆扶貧、社會扶貧為重要支點,拓寬扶貧合作交流,加大對旅游扶貧重點連隊業務指導。全面推進品牌創建,積極培育十師紅色旅游文化發展新型業態,加強紅色旅游文化市場營銷,實現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轉變,讓大眾在旅游中達到文化認同,增強維穩戍邊的能力。
3.打造品牌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影響力。加強對旅游環節中的過程監管,注重接待承載力,提倡綠色旅游、生態旅游,真正使紅色旅游業成為十師發揮“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作用、富民強團、安邊固疆的支撐產業。借力于“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縣)”等榮譽,積極組織國內各類旅游展會,不斷提升十師紅色旅游的知名度。
4.優化管理體制,引進專業人才,夯實隊伍建設。針對邊境特殊管控、行政限制的問題,加快建立兵地融合發展機制,簡化入出境手續,借勢于阿勒泰地區喀納斯和可可托海兩個“5A”景區形成的旅游大環線,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打造跨區域特色旅游環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十師各團場相應的紅色旅游管理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加強紅色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逐步提升從業人員的的業務水平。
5.挖掘特色,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文化內涵。十師在發展紅色旅游文化產業的同時,可積極發掘本地文化,適當將紅色文化與其他文化產業嫁接滲透,實現互動共生式發展,推進師市旅游業發展。同時,通過邊境紅色旅游文化這一窗口,也讓內地游客深刻地認識兵團、了解十師。創新紅綠模式、紅古模式、紅演模式等,將紅色文化與其他資源相融合聯動開發,提升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促使十師經濟活起來,發揮好維穩戍邊的看家本領,促進兵地融合民族團結,體現兵團紅色旅游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政治意義及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泰城.論紅色文化資源[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5,1(01):1-11.
[2]孫燕.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中國八景文化中的人文建筑景觀為例[J].新課程學習(下),2015(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