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斌
摘 要:十八大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人們意識形態,緬懷先烈,追尋紅色經典,激發愛國熱情成為國家和諧穩定的需要,從而更加促進了紅色旅游資源的發展。紅色旅游資源的發展不僅是人們尋求信仰的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教育的方式。貴州黔東南施秉縣的旅游資源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眾多,但由于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紅色旅游資源尚未開發,在此背景下,本文應用文獻梳理、實地調查等方法,對施秉縣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現狀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供施秉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施秉縣 紅色旅游資源 開發和利用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01
一、施秉縣紅色旅游資源概況
施秉縣1543.8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既有雄偉秀麗的自然景觀,也有色彩繽紛的民族風情,漢、苗、侗、布依等19個民族相親相愛,17萬人民和諧相處,人偎著山,山連著水,水繞著城,處處呈現出水墨畫卷的精彩,時時彰顯著天人合一的美麗。施秉不僅山水風光秀美,更留下了紅軍、解放軍遍地足跡,是豐富紅色旅游資源地。目前有毛澤東住址;紅六軍團任弼時,肖克、王震指揮部和住址;鵝翅膀戰斗遺址;馬號、雙井、白垛、城關等地寫的紅軍標語;冰洞、平寨渡口;紅軍墳;紅六軍團轉移要地——滴水巖;解放施秉原型紀念塔;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和文物。
二、施秉縣紅色旅游的重要意義
施秉紅色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鄉鎮山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在這些地方發展紅色旅游可以解決山區人民就業,改善基礎設施,治理環境,提高生活水平以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幫助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施秉縣把“大旅游”作為“十三五”時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全縣共接待游客31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1%、59.3%;今年1至7月,全縣接待游客308.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0.3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5.28%、74.52%,旅游業持續呈現“井噴式”增長。依托施秉“大旅游”,紅色旅游可以整合山區山水風光、名勝古跡、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將“紅色旅游資源”與生態環保的“綠色旅游資源”、民族風情的“多彩文化旅游資源”等聯合開發,這樣既豐富了紅色旅游的內容,又讓游客在感受到紅色文化精神實質的同時又體驗到旅游的巨大愉悅感,從而發揮旅游業的綜合效益。
三、施秉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1.紅色文化遺產保護重視程度不夠,管理體制不健全。由于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運行機制不完善,部分紅色文化遺址已經損毀。調研時發現,毛澤東在雙井鎮的住址,紅六軍團任弼時,肖克、王震在黑沖指揮部和住址等因未采取保護措施年久失修而損毀。
2.紅色文化氛圍不夠濃厚。今年按照“國際慢城”式特色旅游小鎮新城對縣城進行全面提升打造,著力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生態休閑施秉,但是整個縣城對紅色文化旅游氣氛不足,沒有感受到紅色文化旅游氛圍。
3.紅色文化尚未有效挖掘,體驗項目單一。在施秉紀念類的紅色旅游資源,目前開發的就只有黑沖紀念碑在那立著,缺乏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內涵,資源開發簡單,缺乏吸引力,不符合游客多樣化的需求。
4.紀念館內講解宣傳效果不佳。紀念館是陳列紅色文化遺留下來的物品,通過展示和講解,讓參觀者身臨其境,仿佛又置身于那個年代。但是目前只有在烈士陵園里有一個簡單的紀念館,參觀者只能跟著館內的結構走馬觀花的參觀,沒有創新性的產品,也沒有特色的講解讓參觀者對紀念館眼前一亮。
5.紅色文化遺產基礎設施不完善,紅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由于紅色文化大多分布于基礎設施落后的鄉鎮,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導致交通、食宿、供電、供水、垃圾處理、停車場、廁所等設施不夠完善。紅色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民族文化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與其他資源不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地區資源優勢沒有發揮。
四、施秉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對策
1.加強地方立法保護紅色文化遺產,明確部門管理職責。目前制定的法規都是根據《文物保護法》制定,保護對象是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對于鄉鎮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略顯不足。應制定《施秉縣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定》,對保護和利用工作進行立法,將一些尚未成為文物保護單位或不可移動的紅色遺址列入保護范圍,切實加強遺產的有效保護,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責。
2.加強資源整合,品牌形象定位。以“施秉長征之旅”為品牌定位。將“紅色旅游資源”與生態環保的“綠色旅游資源”、民族風情的“多彩文化旅游資源”等聯合開發增強施秉紅色旅游的吸引力、競爭力和市場適應力,建立特色旅游。
3.依托縣黨校培訓,建立“紅色文化學堂”。在紅色遺產地建立培訓基地,讓參觀者參與景區項目,真實感受革命戰爭年代氛圍,親身體驗革命戰爭年代生活,最終深入了解革命歷史,領會革命精神,并將其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4.加速紀念場館建設,配齊配優講解員。在傳統的參觀教育活動基礎上,努力體現紅色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專業水平。改變簡單的圖片展示和櫥窗式的文物陳列,改變單一的講解模式,在學校內從感興趣的小孩中優選一批義務講解員,不僅鍛煉了小孩,還反轉了傳統以大教小的理念,給參觀者新鮮感。
5.加大區域紅色旅游資源合作,創立紅色旅游聯合品牌。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紅色旅游資源以其特殊性和跨區域性,決定紅色旅游開發必須走區域合作之路。加強與臺江、黃平、余慶、石阡、鎮遠紅色文化旅游區的合作,創立“長征主題”品牌,實行資源共享、線路對接、市場互動、客源互送、效益共贏、共謀發展的新格局。
6.紅色旅游資源紀念品開發,飲食文化挖掘。紀念品一定要有特色,充分利用馬號、雙井的民族工藝竹編、蠟染和刺繡,開發紅軍斗笠、紅軍竹籃、紅軍荷包等。同時,根據戰爭時期戰士們使用過的生活品制作成商品,如紅軍水壺、紅軍帽、紅軍包等。
挖掘紅軍時期餐飲特色,結合施秉生態資源開發紅色主題農家樂,舉辦親自采野菜活動,游客自己動手煮食,讓游客全方位了解紅色時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飲食。還可以結合施秉特色美食農家社飯、農家腌豬腳、農家酸湯魚等共同發展施秉飲食文化。
紅色旅游資源對世界而言都有教育意義,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美好生活的今天都是前人為我們鋪好的道路。而施秉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需要我們繼續探索,我相信施秉縣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能夠走向世界,并在世界旅游發展道路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