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沐含
摘 要:民為國之本,我國一直是一個農業方面的大國,農民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因此解決農業、農民和農村的問題是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事關提升全民素質的問題,農民的收入對于農業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本文通過探討關于提高農民收入的財政政策選擇,旨在為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提供政策方面研究的依據。
關鍵詞:農民 收入 財政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01
一、當前農民收入方面存在的問題
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當今社會,我國城鄉居民收入較大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種差距在本質上說并非是由于城鎮居民收入水平過高,而是由于農民收入水平過低。這種一高一低的差距,會導致農民的不平衡感增加,造成農民情緒低迷,生產積極性下降。
2.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我國農產品水平過低的原因在于農業經營結構不甚合理。農民進行農業生產首先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其他有所剩余的農業產品再拿到市場上面去售賣,這樣的做法造成富余農產品的商品化率極低,即便這些富余的農產品能夠得以出售,但是由于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所以農產品價格低迷,難以走高。所謂“谷賤傷農”既指如此。除農業獲得的收入,部分農民進城務工以期望增加收入,但是隨著勞動輸出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農民能夠進入都市去進行務工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已經在都市獲得工作機會的農民又由于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而只能從事一些耗費大量勞力但卻收入低廉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很難增加農民的收入。綜上這些因素,都導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二、提高農民收入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穩定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農民找不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加上收入上不去,心理就會失去平衡,由于利益引發的各種矛盾就會加深甚至隨時爆發,給農村穩定帶來威脅。農村的不穩定,勢必會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造成不利影響。所以,竭力解決好農民收入增長問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農村社會。
2.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拉動內需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數量多,需求量也就隨之增大,因而做好增加農民收入的工作,能夠更好的去開拓農村市場,拉動內需。城鎮人口對于輕紡產品和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已經接近飽和。但是在農村社會,農民們的消費需求卻并未得到很好的滿足。無法充分的挖掘出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擴大內需也就無法得到有力的支持,那么整個國民經濟的全局也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增加農民的收入,那么農民的支付能力也必然隨之增強,這對我國經濟的增長能夠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三、發揮財政政策增加農民收入的措施
1.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指導作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的配置以充分保護和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在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時,財政部門要充分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政策方面,政府應該積極的去調整農業方面的結構,努力的進行合理有序的規劃,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規章,采取一些優惠措施,引導大戶和基地的發展,從而為整個農業結構的調整做出示范。 其二在資金方面,政府要積極支持并且進行多方面的資金籌集措施,采取適當的手段刺激銀行信貸等,最終達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目的。
2.合理掌控財政調控力度,促進農業的產業化進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我國雖然農業人口多,耕地廣,但是收效不高,引進資金,聚集財富的能力也比較差,在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中經常處于不利的地位,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政府特別是財政方面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對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進行支撐和保障。財政部門應該特別注意做到把支持農業的產業化作為發展農業和搞好財政支農工作的重點,從而做到以農業產業化的整體目標為導向,充分發揮稅收對農業產業化的激勵和促進作用,最終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農民收入的穩定提高。
3.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完善財政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的財政投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措施:其一是要適當的調整財政投入的方向。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的財政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項目,縣域范圍內與農民增收關系密切。其二是完善財政投資的體制。其三是要對各個項目建成之后的管理職責和管理權限進行規范合理區分。
四、結語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這一問題關系到我國當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的目標。農民收入問題作為其中的關鍵問題,更值得我們多多關注和重視。處理好農民問題,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增加農民的收入。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點,財政部門應該積極的調整財政方面的政策,充分有效的發揮財政政策的指導作用,以保證農民收入的增加。本文分三大部分進行闡述,旨在通過以上三方面的闡述,為提高農民收入進行財政政策選擇提供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葉振鵬,張馨.公共財政論[ 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農村研究報告[ 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