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現鋒 趙頤淇 孟華興
摘 要演河北省旅游業是否具有經濟增長潛力以及潛力的大小是決定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趨勢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對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旅游經濟增長潛力進行評價,以明確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潛力,促進其轉化為發展實力;并評價和分析河北省各地市旅游經濟的增長方式,提出路徑優化建議,為河北省旅游經濟可持續增長,提升旅游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建設旅游強省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演河北省旅游;潛力評價;經濟增長方式
[中圖分類號]F592.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8)09-0060-05
一、引 言
旅游產業是拉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力抓手,是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是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2016)提出“努力把我省旅游業打造成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旅游強省”。2016年河北省接待海內外游客4.67億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 654.5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25.5%和35.6%(張夢琪等,2017)。河北省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達到8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0%。盡管2016年河北省游客數同比增長超過1/4,旅游業總收入增長率也超過1/3,但2016年河北省接待的游客數和旅游收入僅是“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2,對如何促進河北省旅游業平穩快速的可持續增長,實現河北省旅游業“十三五”目標這一問題的研究變得十分必要。
河北省旅游業是否具有經濟增長潛力以及潛力的大小是決定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趨勢的重要因素,深度挖掘和轉化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潛力又需要對其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王兆峰,2008)[1]。因此促進河北省各城市旅游產業協調、持續發展需要準確評價河北省總體及各城市的旅游經濟增長潛力,適時地將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轉化為發展實力很有必要,但既有研究中旅游產業潛力研究不僅數量少,而且較為零散(丁建軍等,2012)[2],研究河北省各地級市旅游經濟增長潛力的文獻更為匱乏。同時通過調整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優化旅游經濟發展路徑,將全省及各市旅游資源貢獻率與自身的旅游資源稟賦相匹配,促進旅游經濟增長潛力持續有效地轉化為發展實力,實現旅游業的發展壯大,這也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戰略選擇?;诖耍疚膶颖笔?1個地級市的旅游經濟增長潛力進行評價,以明確河北省各地級市旅游經濟增長潛力,促進其轉化為發展實力;并評價和分析河北省各地市旅游經濟的增長方式,提出路徑優化建議,為加快河北省各市旅游經濟可持續增長,提升旅游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建設旅游強省提供決策參考。
二、文獻綜述
1.旅游經濟增長潛力研究綜述
既有研究中關于旅游經濟增長潛力的定量研究較少(丁建軍等,2012)[2]。國外學者對西班牙(Marzo-Navarro等,2009)[3]、越南、南非(Halseth,Greg等,2009)[4]、所羅門群島(Diedrich,Amy等,2016)[5]等的旅游發展潛力進行了研究。丁建軍等(2012)[2]通過產業自我成長潛力與外源支撐潛力指標對我國31個省市旅游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時空分析。董紅梅(2010)基于模糊理論的對中國主要旅游資源存豐度進行了評價。張洪等(2013)[6]通過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評價了安徽各地市旅游經濟發展潛力。王兆峰(2008)[1]認為旅游資源潛力、旅游市場潛力、旅游開發效益、各種社會經濟支撐和開發條件是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潛力最主要的5類影響因素。綜上所述,迄今為止關于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潛力的研究很少且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評價指標各異?;诖耍疚慕Y合國內外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評價指標對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潛力進行評價。
2. 旅游經濟增長方式研究綜述
近年來,我國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結論不盡相同。成英文(2010)研究得出中國旅游業主要由資本和勞動要素推動。饒品樣(2012)[7]研究發現中國旅游業由投資驅動。吳玉鳴(2014)[8]認為各省份旅游經濟增長主要由資本投入驅動,而不是勞動力投入。既有研究也對旅游業經濟增長方式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類。左冰等(2008)從旅游技術進步率和旅游業增長率兩個維度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劃分為5類;成英文(2010)從資本和勞動的貢獻率維度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劃分為3類,羅浩等(2016)[9]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旅游資源貢獻率這一維度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劃分為7類。綜上所述,既有研究多是從國家或各省份角度對旅游業增長方式進行研究,且研究結論不盡相同,對旅游經濟增長方式的分類各異,并且從一個單獨省份及其地市角度研究旅游經濟增長的文章較為匱乏。基于此,本研究認為,基于河北省研究各地市旅游經濟的增長方式與優化路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
三、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評價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和數據包絡分析法對河北省11個地級市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評價。本研究擬在結合丁建軍等(2012)[2]和張洪等(2013)[6]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選擇旅游成長潛力和旅游支撐潛力兩個維度,其中旅游成長潛力包括旅游資源條件、旅游市場容量、旅游開發效益;旅游支撐潛力包括社會經濟支撐、開發條件支撐、環境承載支撐。本文分別對這6個維度進行因子分析,并依此對河北省11個地級市旅游經濟增長潛力進行綜合評價和聚類分析,得出河北省旅游經濟發展的空間分布,為積累和提升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潛力提供參考與借鑒。
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評價指標體系數據來源為《河北省旅游經濟運行情況》《中國旅游統計年鑒》、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經濟年鑒》以及河北省旅游政務網和各地級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環境保護局的網站(見表1)。
1.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SPSS22對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旅游資源條件、旅游市場容量、旅游開發效益、社會經濟支撐、開發條件支撐、環境承載支撐分別進行了因子分析,得到6個分項的得分值,如表2所示;而后采用加法合成原理得到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旅游成長潛力、旅游支撐潛力,最終得到河北省11個地級市旅游經濟增長潛力的綜合評價值。
從旅游資源條件看,石家莊以36個A級以上景區,28個4A級景區雄踞河北省旅游資源條件榜首,我國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柏坡也坐落于此;保定以40家A級以上風景區,14家4A級景區穩居第二,更是擁有野三坡景區、白石山景區和安新白洋淀景區三家5A級景區,是河北省擁有5A級景區最多的城市;秦皇島和邯鄲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其中邯鄲廣府古城景區和媧皇宮景區也為5A級景區。
從旅游市場容量看,秦皇島入境游客位居第二,達到29.12萬人,國內游客平均逗留天數最長,2.46天,國內旅游平均人均消費也居河北省各市最高點,為1 149.48元,秦皇島集中了山、海、關、城、湖、溫泉、濕地等類型的旅游資源,聞名中外的旅游度假勝地“北戴河”吸引國內外游客多日游,旅游市場容量排名第一;承德入境旅游人數為32.46萬人,高居河北省各市第一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承德避暑山莊、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每年夏天避暑的國內外游客眾多。
從旅游開發效益看,石家莊、保定、張家口和承德旅游總收入和旅游企業稅金都排在全省前四位。從社會經濟支撐來看,石家莊和唐山經濟發展良好,人均GDP高,石家莊和保定高校眾多,普通高等在校生數穩居前列。從環境承載能力看,秦皇島、廊坊環境優勢明顯。
從開發支撐條件來看,廊坊與北京和天津距離很近,區位優勢明顯,但廊坊的星級賓館數量和旅游社數量較少,不占優勢,綜合來看,廊坊的開發支撐條件排在第二位;保定和唐山與京津的距離排在河北省前四位,而且保定的星級賓館和旅行社數量較多,能更好地為旅游開發提供支撐,排名第一,唐山排在第三位。
綜合旅游資源條件、旅游市場容量和旅游開發效益形成的旅游成長潛力評價中,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旅游資源大市、擁有次多的星級賓館和旅行社的城市,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京津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第三極、京津冀世界旅游目的地與中原經濟圈的新門戶、新口岸,石家莊的旅游成長潛力名列榜首;秦皇島作為“下海、上山、入村”為一體的港城,正在全面打造世界一流濱海康養旅游度假區,旅游成長潛力巨大,位列第二;保定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擁有太行龍頭野三坡、華北明珠白洋淀、北方奇山白石山等生態景觀,游客量一直穩居河北省首位,保定的旅游成長潛力排在河北省各市的第三位。綜合社會經濟支撐、開發條件支撐、環境承載支撐形成的旅游支撐潛力評價中,石家莊、廊坊、秦皇島名列前三。從綜合評價值來看,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張家口排在前四位,張家口不僅有張家口崇禮滑雪、張家口草原天路自駕游等景點,也正在打造京張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和國家1號風景大道——草原天路,全力建設“滑雪溫泉、草原風情、民俗精品、歷史文化、長城古道和葡萄(酒)品”6個旅游大區,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也會助力張家口旅游(見表3)。
2.聚類分析
表4把河北省11個地級市旅游經濟增長潛力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為潛力強區,有石家莊、秦皇島、保定這3個城市。第二層為潛力較強區,包含張家口、廊坊、唐山、承德、邯鄲5個城市。第三層為潛力弱區,邢臺、滄州、衡水的旅游經濟增長潛力相對較弱,河北省11 個地級市旅游經濟增長潛力聚類譜系圖見圖1。圖1為使用Ward連結的樹狀圖,重新調整的距離求集結合。
四、河北省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優化路徑
本文構建旅游增長方式評價模型,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根據資本投入量、勞動投入量與旅游資源投入量對旅游產出的貢獻率,評價河北省各市的旅游增長方式與旅游全要素生產率。其中旅游業產出的衡量使用旅游企業營業收入,資本投入量為旅游企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值,勞動投入量使用旅游從業人員數衡量,旅游資源投入量的衡量擬選取14種世界級、國家級的人文型、自然型、綜合型旅游資源,采用德爾菲法來確定各類資源的旅游價值權重,根據各類資源的數量和權重進行加權求和來獲得各市各年份旅游資源投入綜合指標。
從表5數據可以看出,秦皇島、唐山、保定、邯鄲4個城市的旅游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三項均為1,說明這4個城市的旅游業在2016年以較小的投入獲得了較大的產出,效率相對較高。其余7個城市的旅游業效率相對非有效。
1.投入冗余問題
張家口資本投入冗余26.16億元,人員投入冗余4 477人,旅游資源投入冗余25;廊坊資本投入冗余2.7億元,人員投入冗余1 937人,旅游資源投入冗余7;滄州資本投入冗余2.43億元,人員投入冗余1 466人,旅游資源投入冗余為4。旅游企業過分的固定資產投入、人員投入以及景區開發在其他配套資源跟不上的情況下會導致資產或資源閑置,張家口、廊坊、滄州旅游業相對非有效的原因是沒有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資本、人力資源或旅游資源,說明這3個城市在其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更注重資源的投入,對旅游業發展的理性認識與科學規劃不足。但是廊坊旅游業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在擴大旅游業規模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增加小型旅游企業的數量,而是要把現有的旅游企業做強做大,廊坊應積極瞄準京津冀巨大休閑需求和高端消費群體,不斷加大鄉村旅游發展力度,以打造京津冀都市城郊型鄉村旅游的新樣板作為新目標,全力推進旅游品牌戰略(見表6)。
2.產出不足問題
滄州旅游總收入產出不足量為9.80億元。滄州旅游業產出不足的原因是管理與技術水平相對低下。滄州旅游業同時面臨著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的問題,旅游業效率亟待提高。但是滄州旅游業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所以在注重科學規劃,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要繼續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滄州打造運河武術名城,進一步豐富“五大旅游產業聚集區”(吳橋雜技文化產業聚集區、任丘白洋淀休閑旅游產業聚集區、河間歷史文化和紅色旅游產業聚集區、青縣盤古文化和綠色產業聚集區、南大港濕地生態旅游產業聚集區)內涵,創建河間府、盤古廟、南大港、千童祠、鐵佛寺、十里香等若干復合旅游區;按照地域旅游資源不同特色,打造大運河人文體驗帶、環渤海休閑度假帶和白洋淀生態旅游帶。
3.規模不匹配問題
從表6可以看出,石家莊、承德、衡水、邢臺這4個城市的旅游業的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均為0,但這4個城市的旅游業效率仍然較低,這4個城市旅游業的技術水平已經發揮到最佳狀態,只有通過調整其規模、解決規模非有效性問題,才能向最優狀態發展。根據數據包絡分析結果石家莊和承德這兩個城市的旅游業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狀態,繼續擴大規模已經不能帶來有效比例的產出,應當考慮控制規模,使規模與投入產出相匹配;而衡水和邢臺的旅游業處于規模報酬遞增狀態,應當通過進一步擴大旅游業發展規模,實現最優匹配模式,進而達到相對有效。
[參考文獻]
[1] 王兆峰.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潛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8(10):31-35.
[2] 丁建軍,朱群惠.我國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潛力的時空差異研究[J].旅游學刊,2012,27(2):52-61.
[3] M.MARZO NAVARRO,M.PEFRAJA-IGLESIAS. Wine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tential tourist in Sp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9,21:6-7.
[4] GREG HALSETH,CATHY MEIKLEJOHN. Indicators of Small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Case of Fouriesburg,South Africa[J].Urban Forum,2009,8:293-317.
[5] AMY DIEDRICH,SHANKAR ASWANI.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social and ecological change in the Solomon Islands[J].Ambio,2016,45:808-818.
[6] 張洪,孫娟,朱瓊琳.基于因子與聚類分析的安徽旅游經濟發展潛力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3,29(11):1208-1212.
[7] 饒品樣.中國旅游產業增長的技術因素及其貢獻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2,45(4):69-72.
[8] 吳玉鳴.旅游經濟增長及其溢出效應的空間面板計量經濟分析[J].旅游學刊,2014,29(2):16-24.
[9] 羅浩,顏鈺蕘,楊旸.中國各省的旅游增長方式“因地制宜”嗎?——中國省際旅游增長要素貢獻與旅游資源比較優勢研究[J].旅游學刊,2016,31(3):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