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靚
摘 要:現如今隨著社會對于多樣化人才的需求,音樂質素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中重要課程之一的鋼琴教學,為了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求,也應當對教學模式進行變革。本文主要簡單介紹分層次教學的定義,分析當下鋼琴高職高專院校鋼琴教學采用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并針對目前的現狀提出一些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分層次教學 鋼琴教學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如今人們對于音樂素養的培育需求日漸提高,這就導致高職高專院校的招募人數不斷上升,學生水平良莠不齊,但是教學模式又沒有做出相應的變革去適應這種趨勢,結果整體教學質量有所下降。而分層次教學模式運用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值得相關的鋼琴教育者去探討和借鑒。
一、分層次教學的定義
一般來說,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或是能力分組,它是指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現有的能力、知識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將能力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個班級或小組,并根據學生水平進行針對性教學和評價。高職高專院校的分層教學又有其特殊性和具體性,學校要根據學生入學考核水平、學生本身的意愿等方面綜合考慮設計不用的班級,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選擇適合個人實際需求的班級。這種分層教學并不是意味著厚此薄彼,而是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課程設計,以達到最大化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高職高專院校鋼琴教學采用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1.社會客觀環境因素
相較于以前中學學生都爭破頭去考取傳統本科大學的狀況,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多的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選擇進入到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習。相關院校不斷擴招,而教學模式卻一成不變,沒有做出相應的改革。可以明顯的看出這幾年來我國高職高專鋼琴教學質量有不斷下滑的趨勢。導致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人數大幅增加且水平良莠不齊,而學校仍運用傳統的統一教學的模式,沒能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在這種背景之下,分層教學的應用就顯得十分必要。
2.學生個人意愿
在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中,鋼琴教學只是占其中的一部分。每個學生由于受到興趣愛好、天賦、心理特征或是家庭背景和升學、工作需要等等方面的影響,對于院校中所教的每個學科的側重程度會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會更加偏重舞蹈、而有的人會偏向美術、繪畫類的教學。再加上鋼琴教學本身的不同體系之間也有所差異。因此,要讓每個學生能在學校當中更好的獲取自身需要的技能,就應當對鋼琴教學按照學生的興趣、偏重程度等方面綜合考慮進行分層教學,以此來達到提高目前正不斷下滑的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在高職高專鋼琴教學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1.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中的措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師和校方應當在學生初入學的時候,通過派發問卷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意愿、升學或國內工作要求、家庭需求等多個方面的具體情況,其中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通過讓學生演奏自己目前最能代表自己實際水平的曲目的方式來進行,并以此多方面因素為基礎,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本文主要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學生能力、學習意愿最高,C層次反之。分層次并不是說將這三種類型的學生完全分開,而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組,每個組里面都有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準備階段的第二個方面是備課方面,由于將學生進行分層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分層的需要,為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針對性幾個方面入手,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對于A層次的同學來說,要選擇多風格多類型且有一定難度的曲目進行教學,以期其能夠拓寬視野,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B層次的學生基礎比較一般,因此在教學時將著重點落在實用、應用方面,要適當降低起點,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彈奏水平和對音樂的認知水平的目的。對于基礎較差的C層次學生來說,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遵循零基礎,低起點的原則,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彈奏鋼琴的基礎能力。
2.教學階段
在授課過程中,對于不同學生的講授方式,手段和最終的要求都要有所區別,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通過課堂能真切的獲取自己所需要的鋼琴知識,同時能讓學生之間共同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作業的也要進行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是鞏固學生所學內容的最好方式,特別是對于鋼琴這種需要通過反復練習才能提高技巧的音樂器具。教師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和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需求和興趣等方面綜合考慮,給每個學生布置合理的作業。
3.課后評價階段
由于分層次教學模式對于傳統鋼琴教學格局的突破,傳統的評價體系也不能滿足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的需求。分層評價更大程度的尊重學生水平的差異性,同時也能及時有效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作出反饋,能激勵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激發其學習鋼琴的興趣愛好。在評價過程中,也要把握共性和差異性。要將最終的考核成績與平時的課堂表現、隨堂測試等方面掛鉤,例如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按4:6的比例總和到最終的期末評價之中。這其中共性主要指的是學生的主觀方面,比如課堂表現,學習狀態等等。而差異性是指彈奏考核的評價要具有差異性,教師要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將學生的考試曲目按難易程度分為A、B、C層, 每層以百分制進行考評, 以縮小因程度差異帶來的分值比例。這樣考核的結果不僅更具有真實性,而且能多元化、更加全面的每個學生做出評價,同時也能激勵水平較差的B、C層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此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順應當今教育改革和時代背景要求,高職高專中鋼琴教學模式也亟待改變,而分層次教學就是目前新型的教學模式中優質的模式之一。教師要準確認識分層教學的定義、了解其實施的必要性,同時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從準備、教學、課后評價三個階段入手,采取有效的分層教學手段來幫助提高高職高專院校中鋼琴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趙惠玲.探析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鋼琴教學中的實施[J].音樂時空,2016(04):132-133.
[2]胡玉芝.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院校鋼琴教學中的實施[J].藝術教育,2011(01):56-57.
[3]周穎,潘軼.音樂差異教學中的分組策略和評價原則[J].教學與管理,2009(3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