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勤俠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語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學生的習作中,很多教師經常會碰到過類似“呵呵”“哇塞”“然并卵”“藍瘦香菇”“喜大普奔”“不明覺厲”“媽媽喊你穿秋褲”“我也是醉了”“親”等網絡詞語或者符號,甚至許多教師對一些詞語思忖半天也不明白其表達了什么意思。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深入滲透,網絡語言在學生習作中也隨處可見,這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傳承文化的守道者,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規范和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漢語言文字。
一、網絡語言對寫作能力的影響
1.負面影響
1.1影響學生對作文詞語選用的規范性和嚴謹性。若過多隨意運用諧音、表情符號和省略式等網語,會打破既有的、嚴謹的、約定俗成的語言結構規則,使篇章結構顯得零散,甚至出現語法失范現象。又因為網絡語言變化更新快,缺乏積淀,所以在表達真情實感、真知灼見下有著天然的弱勢,不利于在寫作用語下的錘煉。
1.2影響作文立意的審美價值
作文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體,網絡語言的文風必然影響作文的內涵。如果長期耳濡目染"TMD"“腦殘”等粗俗化的網絡語言。在不健康的語言表達方式的感染下,學生的審美情操不斷受到污染,直接導致價值觀失衡。那么言為心聲的作文主題和內容也就自然隨之流于低俗空洞。
1.3影響閱讀能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良好的寫作表達能力必須建立在廣博而精深的閱讀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首先培養其閱讀興趣和能力。如今方便快捷的網絡閱讀成了非常受青少年歡迎的生活方式。網絡閱讀中超文本鏈接有利于培養學生跳躍性的快速閱讀能力。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也非常自由,有利于激發閱讀興趣。但短、平、快的網絡閱讀不能代替精讀和有深度的傳統閱讀。
2.正面影響
網絡語言的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習得一種語言的人會在潛移默化中習得這種語言的思維方式。思維又反過來支配著語言的運用。網絡語言的直觀性思維特征和形象性思維特征都很明顯。在段落篇章方面,也是思路跳躍語義斷裂卻又妙趣橫生,能通過啟發思維激發想像力,有效地打破八股文對語言和思維的禁錮,使學生能在寫作中直抒胸臆,言之有物,言為心聲,創造性地使用個性語言,實現自然流露“真、善、美”的真實化寫作。
二、初中作文教學在網絡語言環境下的應對措施
1.充分認識課堂作文教學的使命
課堂作文教學的歷史使命是訓練和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語言的技能和習慣,準確地借助語言文字表達一定的情感和價值觀。文字是人們交流思想、傳承文化和知識的一種媒介,因而基于一個共同的平臺,國家出臺了許多相關的書面語言文字規范。在基礎教育體系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按照學生發展的不同時期,也制定出了適應學生個性和心理特征的課程標準,在每一個階段都安排了一定的教學內容,并對學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規范的語言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接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感染,不斷提高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認識水平。而網絡語言的無約束性使得網絡環境下的許多行為包括語言的使用都充滿了狂歡性,這種自由的語言環境正是對規范語言的一種巨大沖擊,對學生學習的負面作用很大,因而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應縱容網絡語言的泛濫。
2.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顯著的。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守規范語言的陣地,向學生給予一個正確的語言使用導向。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為了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常常會使用一些網絡語言,但教師必須讓學生要明白有些網絡語言在目前的學習生活中是不適宜使用的。特別在學生作文的講評環節,教師要明確地指出學生習作中未按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地方,這樣才能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到網絡語言與規范語言具有不同的使用環境,以讓學生養成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習慣和意識。
3.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網絡語言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網絡語言與教師要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并不矛盾,最終使學生明確地認識到語言文字的使用環境,并對網絡語言要辯證看待,去粗取精,汲取養分,摒棄糟粕。例如,“點贊”一詞最近幾年使用的頻率很高,這句充滿“正能量”的網絡新詞給人以形象、新鮮的感覺;又如“給力”一詞也產生于網絡,直接、簡單地表明了人們對一件事物 “給勁、帶勁” 的態度。類似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從語法的角度來審視這些詞語,也找不出什么問題來。因此,在做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甄別、鑒賞網絡語言。
4.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網絡語言產生的過程及其特點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味地限制學生使用網絡語言,不但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有時還會使他們對語文老師產生反感和逆反的心理,因而教師有必要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網絡語言產生的過程及其特點。
從起初的聊天室、QQ、MSN、論壇、博客等網絡媒介到如今的微信、移動互聯網等交互方式的快速發展,適應這種交流形式和環境的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包括文字、圖片、中英文字母等多種組合形式。最初是為了提高聊天的效率,以達到幽默、詼諧的效果,隨著網絡的普及,迅速成為人們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口語化的特征也很快顯現出來,特別對于喜歡新穎和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學生來說,不可避免地對他們的寫作學習產生許多影響。網絡語言的主要特征有:(1)舊詞新義;(2)生動形象;(3)標新立異,如“恐龍”“菜鳥”等;(4)精干簡練,如“88” “MM”等;(5)不規范性;(6)工具性。這些特征,與網絡無約束的開放環境相適應,但其并不符合文學語言的規范性,也會使學生的語言失去個性,并對學生的審美情操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正處在學習和掌握規范語言文字時期的學生來說,其負面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白網絡語言的特征后,學生才會自覺地、理性地對待網絡語言,并在習作中能夠規范地使用語文文字。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好引導作用。別把粗鄙庸俗當成風趣幽默。同時,我們也不拒絕文字創新,不把網絡語言視作洪水猛獸,正確認識,理性對待。
參考文獻
[1]林忠.淺談網絡語言對作文教學的影響[J] .中學教學參考,2015 (10)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