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主要表現為信息的電子化、電子信息的數據庫處理等。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發展至今,已經相對成熟,數據庫的構建也日益完善,能夠對復雜信息進行有序的歸類處理,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此外,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與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技術、遙感技術等方面相結合,促使科技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本文就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并對電子信息工程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以期為后續的相關研究提供思路。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 智能化 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TN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01
引言
近些年,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在經濟結構優化中我國更加重視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對該技術領域也投入了更多的資源。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具有特殊的科學性和實用價值,是高新技術的代表,在互聯網為其自身應用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時,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經濟價值不斷提升。因此,如何利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改善人們的生活,進而提升我國整體科研實力和發展水平,將成為我國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一、電子信息工程概述
電子信息工程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很多領域的發展,結合其特點,可以得出電子信息工程就是利用電子設備完成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電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以及電子設備相關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近年來,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提升和發展,微機技術的應用范圍變得更加廣泛,為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電子信息工程發展迅速,已經融入社會諸多方面,如無紙化辦公,大數據分析等,電子信息工程主要是借助于通訊技術,來實現其在人們生活工作各方面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
1.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現狀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具有光明的前景,它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于一體,可應用于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智能控制以及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等電子信息通信領域。隨著當今電子領域的快速發展,信息處理方面的分工協作變得更加細化,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應用都需要借助電子信息工程來實現。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電子信息技術在電商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表現出明顯的商業價值,在當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占據主流地位。此外,在社會生產領域,電子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產的大部分環節,在提升產量和節約成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電子商務和社會生產等多個領域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除了電子商務和社會生產領域,在智能家居、航空航天衛星遙感領域、人工智能領域及量子通信領域都離不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電子信息工程存在的問題
由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潛在的巨大利益,所以其發展過于迅猛,這也間接導致一些問題的產生,如技術人才的嚴重不足、我國電子品牌稍顯弱勢、尖端技術與基礎技術發展不平衡、科研成果質量參差不齊、產品盜版現象嚴重以及核心技術優勢不明顯等。其中最嚴重的還是創新型技術人才的缺乏,文明的巨大進步在于創新和開拓,缺少創新型人才將會嚴重制約電子信息工程的后續發展。而且由于觀念陳舊和工業水平落后,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升級途徑相對狹窄。因此,工業的轉型升級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第三產業的占比逐漸增大,信息技術的作用愈加明顯,但是由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的投入,研發周期較長,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吸引投資造成了阻礙。
三、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發展前景展望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發展至今,難免遇到瓶頸,想要實現更大規模的應用,最大限度的發揮電子信息工程的潛在價值,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優化。
1.凈化行業市場
目前,電子信息技術行業市場存在許多技術盜版問題,我們需要尋求解決辦法,從源頭維護電子信息領域的健康發展。在市場凈化工作中,政府的引導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對現有市場環境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地的管理特點,用最合適的方法化解矛盾,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2.制定保障政策
在電子信息領域,需要相關政策法規為市場的改革提供保障,為電子信息領域的市場進步提供支持。在市場運行中,管理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電子信息領域的市場發展需要大量有能力的監督者做好后續監管工作,保障市場的有序運行。
3.建立內部監督機構
為了使監管的效果落到實處,市場內部也要做好配合工作,必要時應當成立內部監督機構,與外部監督部門做好交接,兩者相互協作,共同施行監管措施,這對電子信息工程的實踐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領域變得更加廣泛,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未來的社會可以說是一個信息化的集合體,電子信息將成為人們工作和學習的基礎。但是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長處,將我國的優勢產業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有機結合,并進行高效的利用,必定能在未來的信息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1]黃宇光.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現代職業教育,2017(03).
[2]黃智,李云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及未來發展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2).
[3]許佳潔.信息時代視角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發展應用研究[J].電子測試,2017(05).
[4]劉儒函.淺析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7(03).
作者簡介:吳佳禾(2001.5-),男,漢族,河南省偃師市人,單位:河南省鄭州市鄭州中學,專業: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