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翠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一、“美麗”在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下的突出價值
1.一個歷史性判斷
1956年黨的八大就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確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判斷一直沿用至十九大之前,長達60多年。
2.一個開創性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明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黨章根據這一重大政治論斷作出了相應修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中國奇跡”。然而,粗放的發展方式,也使我國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成為國家發展的短板,成為人民生活的痛點。
過去五年,我國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顯著成效。不過,生態文明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優質生態產品仍然總體短缺,人們迫切呼喚清新空氣、青山綠水。在很多地方,過去人們盼溫飽、求生存,現在則是盼環保、求生態。
3.一個全面性理解
國家策略的制定與實施必須基于社會的主要矛盾,矛盾定位如果不符合實際,行動戰略及其部署就可能會出現偏差。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也應當全面深化。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二是環境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還是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三是環境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平衡發展和充分發展。十九大報告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現狀、產生原因及其解決路徑的重大判斷和部署,是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基于此,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等問題放在全局發展中統籌考慮、妥善解決,在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保護生態系統、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二、“美麗”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重要內容
“美麗中國”建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美麗中國”建設上的三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應當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
1.“美麗中國”建設的清醒認識
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來看,問題總是會伴著實踐的推進而不斷地出現。十九大報告在總結以往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十四條堅持”,其中就明確地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具體論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時,報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論斷,,甚至提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理念。這一切無一不彰顯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美麗中國”建設中清醒的問題意識。
2.“美麗中國”建設的明晰舉措
十九大報告不僅提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總體指導思想,而且還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報告明確提出了“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事實上就把“美麗中國”建設明確地列入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宏偉藍圖中,體現出了更宏大、更寬廣的執政情懷和治理視野。報告提出了詳盡的“美麗中國”建設舉措,如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
3.“美麗中國”建設的莊嚴承諾
生態問題是個全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為解決全球生態問題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努力,從積極促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習近平同志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簽署《巴黎協定》,再到G20杭州峰會中國與其他國家達成共識要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盡快生效,再到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這無疑是置身當今環境問題迭起的現時代,中國共產黨向世界的莊嚴承諾:我們不僅不把解決貧窮、發展經濟同生態環境保護對立起來,更不會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的發展。而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還要為“美麗中國”建設、解決全球生態問題的解決作出中國特有的貢獻。
三、“美麗”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強國目標
在實事求是科學判斷社會主要矛盾的基礎上,十九大做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按照這一藍圖,“美麗”中國 成為成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中的不可缺少的內容。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十九大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明確納入了黨和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
“美麗”涵蓋的范圍非常寬廣,要求很高,是滿足人民需求和實現永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十九大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為經濟增長、國家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從現在開始后的今后幾十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將不只是總量的增長,而且發展質量和效益將大幅提升。
“美麗”必須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前提,這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綠化標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空氣、水、土壤環境質量要好,而且景觀要好,生態文明建設加碼了,對一系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