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敏
摘 要:探究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有利于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是提升我國綜合發展實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夢的關系進行綜合闡述的基礎上,論述了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途徑,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國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實踐中得到發展,經受住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具有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成為實現中國夢的理論依據。因此,探究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系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實現中國夢的理論前提
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執政理念,中國夢的根本目標在于實現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和諧以及人民群眾的幸福,在對中國改革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實現中國夢的發展目標,符合經濟建設需要,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經之路和必然要求。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雖然有效推動了各項改革的進行,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通過將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為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實際國情的有機結合,是促進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更好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夢的提出是基于對我國的國情、黨情和民情深入了解基礎之上的,實現了對當前我國發展過程中面臨問題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通過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作為依托,實現對我國面臨實際問題的解決。
例如,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現階段,我國距離實現中國夢的步伐越來越近,因此,更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我國發展保駕護航,實現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我國基本國情的完美契合,提升社會民眾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程度,將其運用于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社會實踐中,加速中國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腳步,促進我國的更好發展[1]。
2.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體現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開放性,體現了其對可持續發展觀點的堅信不疑。江澤民在建黨80周年大會的談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實現我國基本國情與馬克思主義的有機結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較為漫長的發展過程,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這一過程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包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能夠隨著時代的更迭而不斷注入新的內容,具有先進性的特征。中國夢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體現,也具有與時俱進的風采,通過賦予人民群眾話語表達權,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平等性。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因此,為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需要深入了解我國的社會發展實際,在尊重客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會民眾的能動作用,為中國夢的迅速實現奠定內在基礎。
例如,毛澤東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指出,認清我國的基本國情是解決一切革命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我國的兩次歷史性變革,也充分顯示了其與中國改革發展進程的符合性。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構想也體現出了對我國社會發展規律的尊重,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了對歷史發展軌跡和現實因素的洞察[2]。
二、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途徑
1.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中國夢的提出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到發展的新高度,是我國國情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的典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石。第一,應樹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信心。大量實踐經驗表明,只有將中國特色主義道路作為經濟建設的信仰,才能夠為中國發展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提供指導。第二,應充分肯定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能動性?;谥袊鴫舻臅r代構想下,踐行人民群眾歷史觀,創新科學發展觀,需要充分體現對人民群眾基本權益的尊重和保障。例如,黨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肯定并尊重人民群眾在經濟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共享,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對貧富差異懸殊問題的解決,將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以法律的形式落實下來。第三,需要不斷深化改革進程,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對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改革的重要意義,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注入精神力量。
2.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
萬事萬物處于不停的變化過程中,只有根據時代變化特點不斷完善自身,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不敗之地。盡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仍需要社會發展和歷史的檢驗。社會實踐是檢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創新發展。因此,我國應將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完善和創新作為實現中國夢的前提條件。第一,應堅持新話語理論的引導,確保人民群眾的話語權,致力于提升我國文化發展軟實力,促進中國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向外輸出,彰顯現當代中國文化的吸引力。第二,應基于哲學視角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進行審視,深入了解馬克思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成中國夢實現的根基。第三,應基于時代發展的新形勢下,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意義,緊密貼合我國的社會現實,吸收和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有益發展成果,實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更新。
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夢的提出也成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具體體現。因此,需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理論依據,聯系我國的基本國情,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從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樊海源.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從批判繼承到創新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32-37.
[2]陳美貞.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15,2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