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會
【摘 要】乳腺增生是臨床乳腺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在中醫范疇屬乳癖.一般認為肝氣郁滯為本病主要原因.臨床觀察表明,中醫藥在本病的治療上有明顯優勢.自2014年4月~2018年1月用中藥治療的100例乳腺增生病例進行了療效觀察,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 乳腺增生;中醫藥治療;乳癖湯方;疏肝消癖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120-01
1 臨床資料
本組100余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人,全部為女性患者,年齡最小18歲,最大者62歲,平均3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0年,平均5年。均有不同程度月經前乳房脹疼,腫塊明顯增大并伴心煩、易怒善嘆氣、口苦、睡眠欠佳,捫之有包塊。彩超檢查:符合雙側乳腺增生診斷。
2 治療方法
按照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分為兩型進行治療。
2.1 肝郁疾熱型 共40例,癥見月經來兩側乳房脹痛不適伴包塊扣之痛甚。月經前腫塊增大,變硬疼痛加重,經后數天至月經期易發脾氣,心煩睡眠欠佳。查雙乳捫之有塊可推移觸痛明顯。苔薄黃,脈弦滑,治以疏肝解郁散結,健脾化痰。
內服自擬乳癖湯方:柴胡10g 當歸15g 郁金15g 青皮12g 牡蠣25g 木香20g 白術15g 茯苓15g 法夏10g加減變化:如痛甚于脹加玄胡、王不留行;脹甚于痛,加佛手、路路通;痰濕重者:加蒼術、白芥子;挾痰熱者:加浙貝母、夏枯草、蒲公英、去法夏;腫塊堅硬者:加甲珠;脾虛者:加黨參、黃芪;腎虛寒凝者:加鹿角霜、肉桂;氣血兩虛者:加黃芪、熟地;痛連協肋加丹參、川楝子;月經前加益母草。
2.2 肝郁氣滯型 共60例,癥見:經期乳脹、心煩、口苦、善嘆息、易怒、查病人雙側乳房有腫塊,觸痛明顯,灼熱、舌紅、苔黃脈弦數,治以疏肝解郁,清熱散結。內服自擬疏肝消癖飲;柴胡15g 白芍15g 香附15g 昆布15g 海藻15g 夏枯草15g 甲珠10g 赤芍15g 木香10g 加減變化:乳房灼熱脹痛加丹皮15g 蒲公英15g 雙花15g痛甚加元胡15g口苦加龍膽草15g 梔子15g。
以上兩方服法:1.方劑:于每月月經來潮前服中藥湯劑5-6劑,月經干凈后10天左右服4-5劑,連服3個月為1療程。2方劑:每日一劑,水煎分3次服,10天為一療程,連服3療程,月經期每2劑服3天,每日2次。以上兩方每半月或1月記錄一次病程變化。療程結束后定期做彩超檢查,根據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分別判定療效。
3 治療結果
本組100余例經辨證兩方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或顯著減輕,月經前乳房脹痛、心煩、包塊完全恢復,評為顯效者56例(56%),臨床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或主要癥狀顯著減輕經期乳房無脹痛感基本消失,評為好轉者40例(40.%)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評為無效者4例(4%)。總有效率96%,兩方療效基本一致。療效后全部病例做彩超復查,治療后乳腺輪廓清晰,腺體回聲均勻,或無明顯病理特征共43例,治療后乳腺彩超復查,乳腺輪廓欠清晰,體征無明顯減少供2例。
典型病例1:王××,女,34歲,教師,2014年12月3日就診,雙側乳房脹痛不適半年,多在月經來潮前為甚,同時觸之有結節,曾在某醫院服藥后癥狀未能緩解。[查體]雙乳可觸及形狀不等的增生結節多個,其邊界不清,中等硬度,可推動,有明顯的觸痛感。彩超提示:雙乳腺體層內回聲不均,可見回聲減弱區,左乳腺外上象腺較大者1.5×0.7cm,右乳腺外上象腺較大者1.3×1.2cm。[診斷]為雙側乳腺增生結節,[治療]服柴胡15g 白芍15g 香附15g 昆布15g 海藻15g 夏枯草15g 甲珠10g 赤芍15g 木香10g 加減變化:乳房灼熱脹痛加丹皮15g 蒲公英15g 雙花15g痛甚加元胡15g口苦加龍膽草15g 梔子15g。治療2個療程,患者的自覺癥狀和臨床體征均消失,彩超檢查提示:乳腺增生結節消失。
典型病例2:王女31歲 2017年11月5日就診,乳房結塊1年病人一年前發現右側乳房有一結塊,核桃大小,每在月經前脹痛,并且結塊發硬,月經過后則變軟,疼痛減輕,月經先后無定期,在醫院被診斷為乳腺增生,近1個月因與家人爭吵而病情加重,疼痛始終不緩解,乳房結塊如雞蛋大小,經服藥治療無效,求中醫治療。[查體]病人體瘦,右乳內一枚大約4×5cm的結塊,光滑,可移動,脅肋脹痛隱隱,善太息,平素性格內向,常因一點小事不順心而抑郁寡歡,舌淡紅,脈弦細。[診斷]乳腺增生[治療]方藥柴胡15生麥芽60香附15青皮10白芍20海藻30白芥子10白僵蠶20乳沒各10菟絲子15淫羊藿15女貞子15旱蓮草15服藥5劑后,癥狀大減,結塊變軟,繼服15劑,痊愈。病人情志抑郁而肝氣不舒,乳絡為肝胃所主,因肝郁胃阻,而乳絡不暢,日久則痰聚血凝成癖,發為乳腺增生,肝郁氣血失暢,累及沖任,故月經不調,女性乳房屬于生殖系統,故沖任失調又反之累及乳絡,故乳病癥狀隨月經而變化,綜上所述,此病為肝氣郁結,沖任失調,而致氣滯痰凝血瘀于乳絡,結成乳癖,于是取柴胡,生麥芽,香附,青皮疏肝理氣和胃,海藻,白芥子,白僵蠶化痰軟堅散結,乳沒活血通乳絡,菟絲子,淫羊藿,女貞子,旱蓮草陰陽雙補調沖任,柴胡,白芍一疏一斂調氣機,全方使肝氣暢達而氣血流通,陰陽互濟而沖任調和,加上化痰祛瘀,軟堅散結而標本兼顧,最終乳癖得消。
4 乳腺增生癥的預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乳腺增生癥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因此,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結合乳腺增生的發病機理,我們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預防:1.選擇適宜的年齡結婚生子;2.產后盡量母乳喂養;3.平時注意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4.注意保持規律而有質量的性生活;5.生活中善于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開朗和平和的心態;6.多方位采取科學的生活
5 乳腺增生外用中藥偏方
5.1 黃連和大黃各15克、梔子和沒藥各10克、冰片5克。研磨成末,再用黃酒調成糊膏狀,分成三等份可用三次。貼敷增生處,用紗布蓋起來以后貼上膠布防漏,晚上敷早上取下。輕者3付藥,重者9付。
5.2 雞血藤,芒硝,絲瓜絡,澤蘭,桑寄生,紅花,川芎,香附,連翹,大黃,瓜蔞各30克。所有材料分兩份,用兩個布袋裝,放在鍋中蒸熱,然后灑酒少許,熱敷30分鐘患側乳房,一天敷2次,1劑藥用10次,10天為1療程。
5.3 內服,蒲公英和龍葵各50克。加水煎煮,三碗水煮剩一碗,早晚分服。外敷,蒲公英和龍葵草鮮葉,搗爛了敷在增生處,每 天換1次。
5.4 蒲公英,當歸,木香,白芷,梔子,薄荷各30克,瓜蔞,黃芪,紫花地丁和郁金各18克,麝香4克。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適量藥末用醋調勻,敷在肚臍處,用紗布蓋住膠布固定好,兩天一換,8次算一療程連續用3個療程。
6 體會
乳腺增生是一種婦科常見病,我們按中醫辨證將本病分兩型:肝郁疾熱型和肝郁氣滯血瘀型,分別給予自擬乳癖湯和自擬疏肝消癖飲兩方治療,療效較好。治療經期乳房脹痛、心煩、口苦、善嘆息、易怒均獲明顯緩解或消失,彩超檢查乳腺增生完全改善,表明用中藥治療乳腺增生有較好的效果。